珠江三角洲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模式的研究

来源 :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CandleCalm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广东省委正式提出的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战略要求,是一项有关广东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举措,它确证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广东的特殊作用.本文想通过剖析珠江三角洲的区域文化特征,来探讨构建有岭南开放地区特色的现代化的教育与精神文明模式.一、区域特征(一)自然地理珠江三角洲是珠江的西江、北江、东江三条支流在入海口附近形成的三角洲及其邻近岛屿的总称.它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肇庆等大、中城市及广大农村,珠江口外东西两侧分别毗邻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其他文献
应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女士的邀请,广州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教育考察团在团长、市教委主任叶世雄,副团长,市教委副主任詹祖荫的率领下,于1994年11月—12月间赴美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发展促进了经济金融的改革和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个人结算账户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表现为个人结算账户的开立较
(一) 管理和领导一个群体,首先应着力于群体的良好共性的营造。这里所说的群体共性,不是指群体或集体的一般特征,而是指特定的群体及其所有成员一致认同的本群体的群体意识和
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好思品深,当好导行人,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几年来,笔者在思想品被课教学方
应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女士的邀请,我随广州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教育考察团一行12人,于1994年11月20日至12月7日赴美国、加拿大进行考察,在美国访问了纽约市立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要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以增强主动适应经济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对环境保护及生态关系的认识的提高,人们更加理解人与环境关系中的道德——环保公德,成为体现人的道德水准的尺度。因此,高等院校加强德育工作中,应强化大学生
宝玉直街小学是一所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校.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完善.领导班子勇于开拓进取.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成绩显著,受到社会好评.近年来,该校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省
广州市电子职业高级中学接受世界银行贷款后,按世界银行要求于1990年建立了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下简称职教中心),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购置的设备开展对外
板书是教师以凝炼的文字.符号和图表作为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