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起源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ouwe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记载:“音乐起源于劳动。劳动的进行,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发达,为音乐艺术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而在中国近代关于音乐的起源论一直是以“劳动论”占主导地位。各种观点在我国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关于音乐的起源还有很多论说,比如本能说:模仿说;个人创造说等等。
  关键词:音乐;起源
  当我们听闻美妙的乐声时,是否曾思考过音乐的起源问题。万物皆有始也有终,有本也有源,因此音乐也不例外。那么音乐到底来源于何处,又是怎样发展?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来究其源溯其本。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音乐也曾在历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在国人中谈及艺术起源的甚少,若有提及者也只是一笔带过。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记载:“音乐起源于劳动。劳动的进行,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发达,为音乐艺术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很明显他所用的理论是以马克思的唯物论为基础,加以机械的分析因此可以说带有一定政治目的的。因此这样的论点是有待商榷的,同时杨先生也以《淮南子》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动力之歌也。”作为这个论点的历史材料。这句话告诉我们,古时人们在劳动中为了更好地协调步伐或动作,在劳动中前呼后应就产生了所谓的歌曲。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认为在劳动中有某种类似歌曲的形式存在,因为它抛开了音乐的本体只谈其存在形式,也因此这样的抛开本体只谈其存在的形式的立论是极其缺乏说服务的。首先我们看,不论这段材料的正确与否,就其上下认同的两个观点是否有矛盾,还是值得商讨。再者,这句话也只是阐述了先人用诗歌、音乐、舞蹈来表达其思想或者说是内心的感受,在此处也很难让人发现有谈及音乐的本源问题。因此音乐的劳动起源论是极其没有理论依据的,抛开音乐本体来论音乐的起源更是毫无意义的。
  中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的主体,奠基于孔子,发展于孟子,成熟于荀子,至《乐记》集大成的儒家思想,其特征是从政治需要发展考察音乐,不把音乐当作审美对象,而是把它当作统治的手段。这种传统的儒家思想,不单背离人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背离音乐的本质。因此它对音乐本质的探究也就无从谈起。《老子》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认为万物起源于“太一”,这给音乐起源于“太一说”奠定了基础。持“太一”论者认为“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于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成章。……先王定乐,由此而生。”这是他们强有力的论据。本人也以为“太一论”比“劳动论”更具有思考的价值和意义。在老子的言论中对万物的起源有着深刻的认识(音乐也是万物中的一部分)。虽然他提出了“道”,同时也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但是在这句话中所谓的“道”也就是“无名”,仍然不能道其“无名”到底为何物。虽然在他的思想言论中触及了万物的本体论问题,但是他所谈及的“道”是没有实体,也没有真相的。但是较之“劳动论”而言它已经论及了我们想要知道的最本质的问题,但我们要知道并不是论及最本质的问题就意味能给予答案。
  在中国近代关于音乐的起源论一直是以“劳动论”占主导地位,“其结果便只能使中国音乐充斥着仇恨情绪,火药气味,充斥“神”的颂歌,‘英雄’的赞歌,即不触及人的内心世界,写‘喜则欲歌欲舞,悲则欲泣欲诉,怒则欲杀欲割’的真情实感。其离弃人们对技法的探究,对音乐审美的欲求,背弃音乐的本质特征,更加谈不上对音乐本源的思考青主先生的论点给了国人巨大的思维挑战,若能重新思索我想那将会打破音乐界沉静着的一潭死水,而我们更加渴望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青主先生的论点正慢慢地接近我们所需要寻找的,因为关于人内心深处的触动和深沉的思索,才是上界语言所需关注的。
  以上探讨的各种观点在我国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关于音乐的起源还有很多论说,比如本能说:模仿说;个人创造说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加以论述了。
  但是谈论音乐不能不谈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关于音乐的学说,因为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艺术是西方艺术的重要源头,并且对基督教的艺术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很多的音乐史中常误认为基督教的音乐就是新约时期的基督教音乐,若有论及基督教音乐的也只是谈论它怎样受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影响,往往割裂圣经旧约和新约之间的音乐传承关系,当然还有提起基督教的音乐继承了犹太教音乐的精神,但也仅此而已。如果我们也割裂新约和旧约来谈音乐,那音乐的本源问题更是不能解决的。在整个西方的音乐历史中倘若抽离基督教的音乐那将又将是怎样一种另人无法想象的情况啊!如果基督教音乐脱离旧约时期的那个根源,那么这棵音乐之树也不会生长如今般这茂盛。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音乐的起源问题,并且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得我们更加小心的使用音乐,同时也希望通过讨论能对现今教会的音乐处境让更多的人能有所思考。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3、格劳特《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4、杰拉尔德、亚伯拉罕《简明牛津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5、方珊《美学的开端》上海人民出版社
  6、蔡仲德《论中国音乐美学史及其他》上海音乐出版社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8、拉玛《音乐的再生》以琳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一、前言高炉软融带在高炉中起着气流分布器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煤气的利用率,並对炉料的下降行为有极大影响。因此,实现高炉软融带在线实时推断,掌握操作中高炉软融带的状态,
摘 要: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传播机构,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及作用。本文通过对图书馆精神的体系结构及内容研究,从中对如何继承和发扬图书馆职业精神进行探索。  关键词:图书馆;体系结构;内容研究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传播机构,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及作用。继承和发扬图书馆职业精神是图书馆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图书馆精神的体系结构与内容研究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图书馆精神的重要价值  图书馆精神对于图
摘 要: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时代发展要求,要努力培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职业活动素养与信息技术素养,从而使教师队伍加快专业化,更好地承担起所肩负的社会职责与使命。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素养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和发展方向,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给教师工作提出了专业化的高要求。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教育内部发生许多质的变化,教育
曾经见过一幅名为“西藏的荞麦花”的照片,在雪域高原的映衬下,那些粉红色的荞麦花充满了生命的张力与热情;而唐诗中“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描述,则仿佛把身处闹市的现代人带到
The TCM protocol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lD-19) (Trial Version 7) has been updated from previous versions.The
摘 要:翻译的目的是在源语言和目标语之间建立对等的关系,这使得诗歌翻译尤为复杂。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地名的翻译来探讨中文诗歌翻译。  关键词:中文诗歌翻译;功能对等理论;地名的翻译  The Translation of Geographic Names in Chinese Poems  Abstract: The goal of translation is to establis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教育这片沃土中走过了八年。这里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充实。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琐碎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与细心,更需要教师的创造精神。因为,班主任是一群与心灵打交道的人,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充满活力的学生。有这样一件事情,虽然不大但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它让我看到其实班主任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师生间的理解才是
期刊
摘 要: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的人际功能的主要特点是描写人际关系。它的实现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语气、情态,也包括会话分析。会话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小说中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且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小说的主题意义。这篇文章主要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对小说《雨中的猫》的会话(主要是妻子和丈夫的对话)进行分析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女主人公和她丈夫的关系。  关键词:人际功能;语气;情态;《雨
笔者从事教学研究工作26年之久,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上对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感悟和见解。本文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论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意义,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不能重智力、轻
摘 要:随着中国东盟成立,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我国尤其是广西等多数地区兴起了学习泰语的热潮。近年的泰剧热,以及泰国从小学开始普及汉语教学,对具有泰语语言能力的汉语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在多数的泰语课堂上,教师们过多注重的是泰语语言和语法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汉语及中国文化在泰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必要性。本人针对这一状况,阐述在泰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望能引起相关人士的共鸣。  关键词: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