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驻马店市第二实验小学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舞台,并为教师提供广阔发展的空间,促进教师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尽快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促使一大批教师成长起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师角色
1小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
1.1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观念的束缚。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1.2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学,能够以新的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2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历史上,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特征经历了从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即文化科学知识传递者的演变历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这一角色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当今在教师角色的重塑过程,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将历史的和现代的价值意义重新审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具体来说,教师的角色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教师的职业观:要从做“教书匠”式的教师,向承担“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转变。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在教师为本,或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教师的价值观:要从主要是学科知识的拥有者,转向知识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的师生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师生是互动的合作关系、朋友关系。教师的责任观:要从为学生升学负责,转变为“为学生的一生作规划。”教师的教学观:要从“为教而教”转变为“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功能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正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所决定的。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管理观:角色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教师的成才观、发展观:要从一次性拿到资格证书可以一辈子当教师,转变到必须靠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而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师的课程观:由课程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化为以教材为知识载体的师生课程文化的共建者。
3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常规教学行为的改变
教师将随着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将演出一个新的剧本,教师将进入课程规定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可以预言,新世纪中国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上具有明显变化的职业。新课程对课堂常规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课程授受知识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控制方式,非常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亿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的,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教师在新课程的授受时,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品质的培养,因而,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权力型社会控制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
3.2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传递为重点的时候,他的经验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地、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记忆,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的经验做法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4教师需要一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师需要一些新的工作方式: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内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将打破班级界限,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兴趣组成研究小组,由于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到语文、地理、历史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实验员、图书馆员之间的配合将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舞台,并为教师提供广阔发展的空间,促进教师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尽快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促使一大批教师成长起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师角色
1小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
1.1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观念的束缚。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1.2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学,能够以新的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2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历史上,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特征经历了从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即文化科学知识传递者的演变历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这一角色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当今在教师角色的重塑过程,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将历史的和现代的价值意义重新审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具体来说,教师的角色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教师的职业观:要从做“教书匠”式的教师,向承担“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转变。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在教师为本,或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教师的价值观:要从主要是学科知识的拥有者,转向知识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的师生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师生是互动的合作关系、朋友关系。教师的责任观:要从为学生升学负责,转变为“为学生的一生作规划。”教师的教学观:要从“为教而教”转变为“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功能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正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所决定的。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管理观:角色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教师的成才观、发展观:要从一次性拿到资格证书可以一辈子当教师,转变到必须靠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而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师的课程观:由课程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化为以教材为知识载体的师生课程文化的共建者。
3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常规教学行为的改变
教师将随着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将演出一个新的剧本,教师将进入课程规定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可以预言,新世纪中国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上具有明显变化的职业。新课程对课堂常规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课程授受知识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控制方式,非常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亿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的,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教师在新课程的授受时,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品质的培养,因而,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权力型社会控制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
3.2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传递为重点的时候,他的经验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地、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记忆,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的经验做法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4教师需要一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师需要一些新的工作方式: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内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将打破班级界限,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兴趣组成研究小组,由于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到语文、地理、历史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实验员、图书馆员之间的配合将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