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背景下婚姻法回归民法的路径选择r——兼论《民法典》分编转介规范的运用

来源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jcrazytb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法向民法的回归不应仅是具体规则层面的回归,《民法典》婚姻编对于其他编规则的参照适用应当尽可能保守和谨慎.婚姻法与财产法规则之间存在三对基本矛盾,即伦理秩序与权属规范的矛盾、法内空间与法外空间的矛盾、权利累积与义务集成的矛盾,这决定了财产法规则的介入对婚姻关系的破坏效应.婚姻法回归民法,应当通过高度类型化的方式有限制地接纳法律行为理论,同时正视婚姻关系向外的辐射力.婚姻法应当致力于构建自身特有的抽象概念,并且依据婚姻关系的底层逻辑构建婚姻法的外部体系,实现婚姻法概念体系的融贯.
其他文献
"房随地走、地随房走"是理顺土地和房屋关系的基本规范,其目的不仅在于保持房屋的经济效用,还在于简化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结构和层级,简化土地物权与房屋所有权关系,这便于界定权利和促进交易.该规范具有严格的构成要件,因而有相应的适用范围,用地建房的过程、限期拆除的违法建筑等不应适用该规范.该规范的法律后果是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一并转让、抵押或查封.在这两种权利的价值能分离时,当事人约定仅转让或抵押其中一个权利的约定有效,在权利一并转让后,未转让或抵押的权利价值应返还给原权利人.
“人民文艺”是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和文艺实践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先进文艺观念.在五四时期和建党初期“觉醒年代”,共产党人提出文学革命,倡导国民文学、社会文学等,重视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中孕育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伟大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这一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图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从精神谱系的类型划分、核心要义和基本特征三个维度,凝练总结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有助于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伟大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社会生活中合同僵局难以避免.狭义合同僵局打上了违约方解除权的烙印,广义合同僵局则有着更开放的场域.《民法典》摒弃了违约方申请解除的制度设计,转而增设申请终止规则.情事变更和申请终止规则对于化解合同僵局皆有一定价值,但适用范围均有限,为弥补漏洞申请解除仍有存在之必要和可能.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应被作为申请解除的请求权基础,由此决定了申请解除的双重要件.多元路径之间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分工协同关系,共同构成打破合同僵局的完整规则体系.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诞生于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光辉实践,其生成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其中",追求真理"是其形成的思想指引",人民立场"是其形成的价值导向",艰苦奋斗"是其形成的作风引领",开拓创新"是其形成的方法旨归.这些哲学基础共同赋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不朽的精神气质,成为新时代开创伟大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法治、德治,是推动乡村治理格局良性运转的不同治理方式.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既需要以自治为基,增强乡村治理活力,又需要以法治为本,保障乡村治理秩序,还需要以德治为魂,弘扬乡村治理正气.通过进一步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主体相结合的治理共同体,健全多元规则体系,建立系统治理机制,把治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将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立足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高度关注民办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质量问题。综合分析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规模、生源、区位、体制和专业结构,发现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服务供给和体制贡献等方面,有力助推了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到普及化阶段的转型,民办高等教育已迈入规模稳定、质量为先、特色发展的新阶段,亟需处理好规模与质量、资源供给与需求、学科专业与产业结构、内外部协同发展等关系,从承认体制性贡献、研制办学规模合理区间、建立质量标准、优化资源供给方式等方面,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提质增效
包容性空间的构建,不仅是衡量社区是否达到善治的标准之一,也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社区治理中包容性空间构建在理念、制度与过程等方面仍存在某些缺失.社区治理中的包容性空间构建,需明确"谁在构建包容性空间、构建什么样的包容性空间、包容性空间构建的本质是什么"等核心问题,应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培育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寻求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发,推动社区善治的实现.
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化人才是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力量,是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主力军.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提出着力构建个人、教育、学术、支持、制度五位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探索,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历史.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