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乡土相融合,能力情感同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z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们结合身边的实际环境和风俗习惯学习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自然环境。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燃起建设家乡的热情。
  [关键词]区域地理 乡土地理 价值观
  《西北地区》这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地理,是学习区域地理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另一方面本节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地区——河西走廊,将乡土地理融入中国地理,从而使学生走进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关系家乡发展的态度,树立人地和谐的价值观。
  “印象西北”部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自然环境。
  初次实践感悟:离开身边实例的探究,不能顾及全体学生。
  课堂上,创设情境,出示西北地区景观图,提出问题:“图片中是哪个地区的景观?为什么这个地区的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学生通过读图得出西北地区及其突出的自然特征为——干旱,进一步提出问题“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以小组的形式分组讨论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从中得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特点。为了加深对西北地区的印象,让学生探究受干旱自然环境的影响西北地区气候、河流、景观等特点,让学生认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是以教师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他们对认知理解的水平存在差异,反应快的学生占得先机,反应慢的学生则没有思考空间。
  改进后的实践感悟:结合身边实例的探究,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
  课后反思,在得出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后,应结合学生的身边实例分组探究西北地区气候、河流、景观等自然环境特点。课堂上,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讨论西北地区气候、河流、景观的特点,并能通过结合实例的形式表述出来,讨论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各抒己见,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分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西北地区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的成因,与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密不可分,让学生用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发生地理现象。
  通过结合身边的地理實例,探究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保证了大部分学生的探究与交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特色西北”部分: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
  初次实践感悟:离开学生身边实例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学习了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引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提出问题:“干旱的西北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农业的哪个部门?”学生思考回答:“主要发展了畜牧业。”接着引导学生在“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示意图”上,找到西北地区主要的牧区和优良畜种。进一步将问题延伸,西北地区除了发展畜牧业,还发展了种植业,并提出问题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与有利条件。由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得出西北地区的特色农业类型,种植业只有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发展,这种农业就是——灌溉农业。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上填注四大灌溉农业区,并找出各自的灌溉水源。
  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线索,采用了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教学中处在主导地位的是教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很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让学生真正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改进后的实践感悟:从身边实例出发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通过对上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从身边的地理人手,引导学生介绍我们的特色美食,由特色美食引出特色农业。于是,我首先提问:“有朋友来西北地区游玩,有什么特色美食来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呢?”有学生举手:“牛肉面、烤羊肉、手扒肉等等。”从特色美食可以发现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西北地区分布有全国的哪些牧区,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主要牧区及优良畜产品。
  从身边的地理实例入手,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而且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获取新知,使得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且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多了一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其他文献
[摘 要]文言文背诵一直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习任务。以《六国论》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背诵文言文五方法:联系史实法、难句译注法、化整为散法、提纲挈领法、反复诵读法。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这一任务。  [关键词]文言文背诵 联系史实 难句译注 化整为散 提纲挈领 反复诵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12  所
[摘要]梅花因其风姿骄人、暗香浮动、雅致高洁,成为历代文人词客竞相歌咏的母题。但是,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梅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有着异样的韵致。南宋诗人陆游情感沃土里的梅花,凌寒独放,遗世独立,清香如故。这恰似诗人志向难酬的悲情人生的缩影。毛泽东眼中的梅花,坚毅倔强,卓尔不凡,令人仰止。这正是对一代伟人及其共产党人风范和胸襟的高声礼赞!  [关键词]梅花 风姿 使者 礼赞  [中图分类号] G633.
[摘要]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往往会让学生感觉到索然无味,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缺乏。构建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让历史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瓶颈,让学生的历史学习在愉快中不断前行,应当成为初中历史教师所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动有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10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动有趣的課堂教学越来越受到学
在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襄阳市樊城区不断探索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新方法,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和群众“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  党员岗位在社区。分类推进党员社区报到制度,对在职党员,实行社区报到,由社区党委做好报到党员注册登记,建立报到党员信息台账。对社区直管党员,设立党员服务网格责任区、党员服务责任岗、党员服务责任户,由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楼门党员中心户负责党员日
[摘要]地理图像是重要的地理语言,是学习地理的特有与有效的工具。运用图像进行教学,是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首选。以《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探讨高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地理图像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120  高中地理新课标提出以学生探究活动主导课堂,以图像作为把握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的教育
[摘要]有人在课堂上分析《故乡》时认为闰土是“偷埋碗碟的贼”,也有人在《语文报》撰文支持这一观点。无论是从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小说主题、写作手法上看,还是从告发者杨二嫂的性格、鲁迅先生对农民的一贯态度来看,这种说法都是欠妥的。  [关键词]人物情节主题写法态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21  有人认为,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义务
林果果、查尔斯他们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多罗赶去精灵学院发布任务,精灵侦探团则在炼药工坊里召开了一次成员会议。大家纷纷发表意见,看怎样才能抓到卖假药的老婆婆。  “不如挨个去找,我们把精灵宝贝街翻个底朝天,肯定能找到卖假药的老婆婆。你们说怎么样?”猪壮壮率先发表意见。  “不好,”林果果摇摇头,说,“那样太容易暴露我们的意图,敌暗我明,搞不好就找不到老婆婆了。”  “对啊,不好!”猫虎也说道。  “那
[摘要]文章以《在山的那边》的教学为例,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出现代诗教学的几个角度,即品析人物、关注章法、玩味意象、触摸节奏,使现代诗教学有法可循。  [关键词]现代诗教学 在山的那边 章法 意象 节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027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阅读”能力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
[摘要]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可以增添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模式;还可以开掘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有: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习兴趣;阐释重点难点,增进学生理解等。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有:避免形式化,要根据真实需要使用;避免机械化,不应是固定模式使用等。  [关键词]影视资源高中语文教学价值方法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
[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平台。在阅读教学中,要带着学生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品读文本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然后结合自己的真实情感来拓展审美层次。  [关键词]审美感知品读融情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