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悟其意得其本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l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语文课堂常态教学的有效性,应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的背景下不断反思的话题。只有提高其有效性,才能使课堂教学朝着理想化的方向不断推进。
  实现常态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语文教师,应明确如下几点:
  
  一.有效性要求教师心中时刻装有目标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每课时教学内容及其目标。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更是有重点的。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除了教师依据自己的理解所确定的目标外,还应该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与构成。例如第一课时,从常态课来看,要积累词汇,读通文本,了解内容,理清脉络,这些应该是份内的基本的目标。而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是后来课时的主要内容。当然一些固有的目标与构成,如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有效初读文本、整体感知、积累字词、交流感知、切入重点、品悟体会等等,会因年级不同而各有侧重。但我们必须明确,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每课时都应有自己的课时目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不按教学规律办事。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教学目标也不止一个,我们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做到一课时一得。当目标精炼了,重点准确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其次,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各种目标的达成在于有效的训练。时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追求全面完美的效应,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总是蜻蜓点水,做成了夹生饭。这是因为教师脑子里没有取舍的理念。其实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单元,写作教学的每一个指导点,都有一个主要的训练内容或训练点。如记叙的生动性这一教学专题里,教师应该分点分步进行指导练习。我们知道,记叙的生动性是多个元素的组合,如词语的准确选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腻描绘,环境的渲染以及结构的巧妙安排等等,我们不能指望用一两个课时的泛泛指导而带来学生的表达生动;如果我们化整为零逐一指导练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效性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学生的发展虽是自主的,但更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的。新课改理念里,远没有排斥教师的精心指导。再多的学习自主,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引。没有精心指导的学习往往是盲目低效、缺乏生命力的。教师精心指导的意义在于,教师发出的信息是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效应。如在散文阅读复习指导中,教师应该精心指导的是,如何抓标题,感知主要内容;如何理线索,把握行文思路;如何抓物象,明确物象的内外特征;如何找文眼,领悟文章主旨 ;如何品语言,感受语言精妙;如何识手法,体味写作技巧。学生找到了要领,其后阅读散文也就触类旁通了。
  
  三.有效的阅读教学,首先是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一重要的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是初读了一遍课文而已,课文还不熟悉,词语还没理解,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与交流,直奔要旨谈感悟,急着掏出重点语段或抓住一两个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进行朗读感悟、体味想像。如此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如果火候未到就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零敲碎击,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语文课堂教学始终要以文本的整体感知为基础。对具体的词句段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前提都必须是对文本的充分感知。
  
  四.有效教学是让学生得其意习其本
  
  语文教学,应该是因文悟道,以道悟文,最后求得文道统一。就语文教学而言,因道悟文相比于因文悟道更为关键。“道”,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类的东西。这是语文教学绕不过去的,但并不是语文教学特有的内容。哲学、历史中有“道”,生物、地理中也有“道”,数学、化学中还是有“道”。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悟道,还在校园内悟道,更在生活中悟道。那么,语文教学所特有的具有本质性的东西是什么?应该是表达,是文字表达形式。知道一个文本说了什么内容,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而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是如何通过与其相适应的文字形式恰当地表达出来的,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字之美。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让学生掌握文本所写的内容,更应该重视对语句呈现形式的学习,也就是不仅得其意而且要习其本。如今较多的阅读教学常态课,往往只注意引导学生去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是怎么表达思想内容的,没有品味关键词句,没有关注特殊句式,没有照顾过渡文字,没有体味细腻的描摹。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反而会把语文架空。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弘扬人文,又要立足工具性;既要得其意,也要抓其本。当学生把文本读得文从字顺、流利有情、初知梗概之后,教师要通过生动而扎实的训练,让学生走进文本体味文本,让“言”与“意”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学生与文本只打了个照面,教师就开始进行空中楼阁式的对话甚至进行超越文本的拓展活动,那么,教学效果的好坏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常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目标,指导有方向,让学生真正悟其意而习其本,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联通:433008湖北省仙桃市毛咀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句话我一直放在心里:“水的状态取决于水的温度,人的状态取决于人心里的温度。”五年的班主任历程使我认识到:教育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培养最优秀的人,还在于培养天天有进步的人,促使学生天天进步、全面发展。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道德标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些行为准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师生关系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前提。所谓观察能力,是在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思维活动参与的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特征。观察能力既是智力的门户又是智力的源泉。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那么,教师应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精选观察对象,激发观察兴
期刊
翻开姜戎的《狼图腾》。这一翻,仿佛是翻开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翻开了游牧民族精神的殿堂,也翻开了以狼为精神图腾的民族最原始却也最睿智的文化根源。身在南方一隅,局限坝子河谷之中,从来没有真正想象过草原的辽阔和无际,更无法阅读那片土地上如狼一样的民族,以及比人类远远敏锐与彪悍的草原狼。  狼的生存,马牛羊的生存,人的生存,草原的生存,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与狼息息相关。狼人大战,斗智慧,斗精神,斗策略;狗
期刊
当今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成为热门话题之一。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明显。因此,怎样上好充满神奇的计算机课是摆在每位计算机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创
期刊
当学生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习题面前无法解决时,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很大的作用,现举一个例子作为佐证。  如图:在  △ABC中,AC=8,  BC=6,∠C=90°  现有⊙Q与⊙P半径都为1,两圆同时从A向C运动(圆心都在线段上),⊙P走直线段A→C,而⊙Q走折线段A→B→C。又设运动时间为t,且⊙Q与⊙P的速度分别为2和1,请问:  ⑴两圆何时重合且指出时间及位置。  ⑵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 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注意探索教法—激趣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内容,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
期刊
苏轼,宋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艺术天才。  顺着苏轼诗文铺就的路,我尝试去走近苏轼。一路行来,我看到了这样一位古代文豪的精神世界。    一.满怀壮志豪情的苏轼    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将一个“聊发少年狂”的苏轼刻画得意气风发。在这幅狩猎图中,词人“左牵黄,右擎苍”,豪情万丈,踌躇满志,“西北望,射天
期刊
一.何谓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