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自能读书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何谓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
  1.是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放弃书本(课文),而围绕着教师从课本中抽出的三五个问题打转转,虽然偶尔也能读读课文,但却是七零八碎点缀式的,学生无法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这样的教法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性阅读能力的。
  因此,强调自能读书,首先必须坚持以“书”(课文)为本,而不能以“题”(阅读思考题)为本。
  2.是以“读”为主
  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自能读书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谴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一味地讲和问,而是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学生不应该是一味地听和答,而是要多读勤思,熟读精思。
  3.是突出“自”
  自能读书突出学生学习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运用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立地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获取知识并形成技能。
  在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自控意识得到强化。其读书活动虽然也有教师的启发诱导,但主要还是由学生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自问自解、“自求得之”。
  4.是体现“能”
  这里的“能”是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自能读书的核心,是学生的阅读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阅读水平能否迅速提高的关键性因素。它包括阅读的基本技能(读的技巧,思的方式)、阅读的内化因素(感知、顿悟、深究),还包括积极思考的习惯、主动求知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意识等等。
  
  二.如何训练自能读书
  
  自能读书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所应追求的训练目标,其训练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训练自能读书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训练学生自能读书,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的空间
  训练自能读书,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统得过死,教得过细,求稳怕乱是无法训练到位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学时间。
  一般来讲,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应在1/2-2/3之间。这1/2-2/3的时间(不宜一次性集中)应该完全由学生来自己支配,包括确定读书形式,进行圈点色画、攻克理解难点、向老师和同学质疑等等。
  当然,强调学生自能阅读并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任其自然。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导,如自读前明示读的要求,自读中把握读的动态,自读后检查读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自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掌握及调控,以免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混时间。
  2.要让学生跳着摘下果子
  如前所述,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这是训练学生自能读书的核心。教师要在训练学生的“能”(包括学习潜能)上下功夫,花气力。
  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和课文难异程度的不同,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在阅读理解方面总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跳着摘下果子,一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尽量自己弄通弄懂,二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答案,要善于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提示,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跳”得勤一点、高一点,要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顿悟”的喜悦。
  3.要注重学法指导
  自能读书强调以自学为主,这样,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学法。学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科学注重渗透,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并牢固掌握。
  4.要善于沟通学路
  在学生自能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并及时沟通学生的学路,让学生之间产生阅读理解的“互感”。如在检查阅读效果时,当学生对某一个阅读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这类追问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得到裨益,使更多的学生“豁然开朗”,从而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能一如既往地很好地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习惯,将使孩子们的成长更迅速!
  (作者联通:445425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民族中学)
其他文献
“读”是外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各类考试中阅读题必不可少。尤其在高考中,此题决定着英语学科的成败。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提高阅读质量,又提高阅读速度是摆在每个学生面前的问题。要想达到这个标准必须改正不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一.跨越生词障碍阅读    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了。若把阅读过程比作一条
期刊
有这样一句话我一直放在心里:“水的状态取决于水的温度,人的状态取决于人心里的温度。”五年的班主任历程使我认识到:教育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培养最优秀的人,还在于培养天天有进步的人,促使学生天天进步、全面发展。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道德标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些行为准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师生关系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前提。所谓观察能力,是在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思维活动参与的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特征。观察能力既是智力的门户又是智力的源泉。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那么,教师应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精选观察对象,激发观察兴
期刊
翻开姜戎的《狼图腾》。这一翻,仿佛是翻开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翻开了游牧民族精神的殿堂,也翻开了以狼为精神图腾的民族最原始却也最睿智的文化根源。身在南方一隅,局限坝子河谷之中,从来没有真正想象过草原的辽阔和无际,更无法阅读那片土地上如狼一样的民族,以及比人类远远敏锐与彪悍的草原狼。  狼的生存,马牛羊的生存,人的生存,草原的生存,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与狼息息相关。狼人大战,斗智慧,斗精神,斗策略;狗
期刊
当今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成为热门话题之一。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明显。因此,怎样上好充满神奇的计算机课是摆在每位计算机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创
期刊
当学生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习题面前无法解决时,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很大的作用,现举一个例子作为佐证。  如图:在  △ABC中,AC=8,  BC=6,∠C=90°  现有⊙Q与⊙P半径都为1,两圆同时从A向C运动(圆心都在线段上),⊙P走直线段A→C,而⊙Q走折线段A→B→C。又设运动时间为t,且⊙Q与⊙P的速度分别为2和1,请问:  ⑴两圆何时重合且指出时间及位置。  ⑵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 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注意探索教法—激趣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内容,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
期刊
苏轼,宋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艺术天才。  顺着苏轼诗文铺就的路,我尝试去走近苏轼。一路行来,我看到了这样一位古代文豪的精神世界。    一.满怀壮志豪情的苏轼    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将一个“聊发少年狂”的苏轼刻画得意气风发。在这幅狩猎图中,词人“左牵黄,右擎苍”,豪情万丈,踌躇满志,“西北望,射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