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三个关键词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y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达到有效教学有效学习,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实践证明,“预习”“相互交流”“当堂检测”是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有效教学;有效学习;预习;相互交流;当堂检测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4-0029-03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目标性,整个教学过程其实是在教师引导下明确:学什么(目标),怎么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得怎么样(针对性训练、当堂检测)的过程,是先学后教,反思改进的过程。现以《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为例,谈谈预习、相互交流、当堂检测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
  一、“预习”是学生自主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径
  “预习”被人们称为最重要的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无数优秀者,无不是“预习”的受益者。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预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获得新知识的活动。预习有课下预习、课上预习两种。实践证明,预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课前老师精心编写目标明确的预习学案,告诉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明确指向。以小组为依托,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方式,自己学,和大家一起学。这样的学习,目标性强,态度积极,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好;有利于学困生的成长。心理学认为,同伴之间的互助,容易沟通,易于接受,小老师往往会起大作用。
  预习类例:《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片段
  (一)资料助读
  1.书,即书信 。
  2.据提供资料勾画对作者的生平感兴趣的部分,并对作者做简短的点评。 。
  3.作品背景: 。
  (二)诵读山水 ,积累语感
  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2.读清句读(dòu): 。
  根据提示给课文划出朗读节奏。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3.读懂大意: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借助课下注释)。
  还有哪些词或句子不理解,记在这里吧。
  4.读出层次。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5.读出味道。
  (三)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1.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大家再读课文,回答: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哪些景色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谈谈自己欣赏到的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可以从用字遣词、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写景视角、层次结构、描写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
  佳句赏评用两层语言表述:景物描绘 内容评赞
  示例:高峰入云
  巍峨的山峰耸立云端,“入”字写出山峰永不止息的向上生长的状态。
  总结写景方法。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意思是景物描写中必然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本文景物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
  3.你认为本文获得如此赞誉——“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的理由是什么?
  4.我的疑问:
  从教学设计来看,教师编制了预习学案,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学案把知识化成了一个个问题,给学生补充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资料。目标指向性很强,学习重点明确,有“方法指导”,“示例”,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提示学生利用一切资源,互帮互学,解决所有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仔细阅读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学出个性,学有所获。学案具有吸引力,具有激励性。学生能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知道学什么,这是基础;学生能够自己读出疑问,那才是较高境界。如“还有哪些词或句子不理解,记在这里吧”“我的疑问”,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夕日欲颓”、“欲界之仙都”中的“欲”怎样理解?学生还提出来“本文无处不在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不能理解他“只管怡情山水,不顾国家安危、明哲保身的做法”,“临阵脱逃,哪来的得意”。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非常了不起,说明我们的学生有思想,具有挑战性。这是做中学,用中学,悟中学的学习,是纯粹的自主学习模式。这个过程解决了怎样学的方法问题,价值观念的问题。
  二、“相互交流”是有效学习的精髓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能激发学生在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有效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智力、情感以及培养社会合作精神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在相互交流展示过程中提出疑惑是最可贵的。“预习”需要小组内及组与组之间的相互交流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目标,课堂展示需要小组内及组与组之间的相互交流才能很好地展示小组预习合作成果。解决问题需要小组内、小组之间,畅所欲言,甚至是激烈争辩,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强,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夕日欲颓”、“欲界之仙都”中的“欲”怎样理解?经过片刻思考,有学生做了回答,“欲颓”的“欲”意为“将要”;“欲界”的“欲”意为“世俗的七情六欲”。这是古汉语一词多义现象,语言环境不同,语义也会不同。学生提出“本文无处不在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不能理解,“他只管怡情山水,不顾国家安危、明哲保身的做法”,“临阵脱逃,哪来的得意”?这引起了激烈争论。学生甲说:当时朝廷矛盾深厚,皇帝昏庸,他不能施展才能,甚至还有被奸臣迫害致死的可能,躲在山里做“山中宰相”,也算为国家出力了。学生乙说:他不当官了,躲在山里研究中医药,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成《本草经集注》,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法,也算为人类健康做了贡献。学生丙说:皇帝好像和陶弘景有默契,要不怎能读懂他的诗和画,有事又怎能去山中问计?没有默契他又怎么可能陶醉于山水呢?学生丁说:他躲在大山,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欣赏着风景如画的山水,做着“山中宰相”,当然得意自豪了。……   提问题的、发言的同学分属于不同小组,代表不同小组的思想,学生相互交流、争论的过程很精彩,争论的结果是学生逐步养成一丝不苟、探究创新的学习精神,养成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好品质。学生能力越来越强正是我们所期盼的。
  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作为一种极具实效性的教学形式,被人们誉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宽松和宽容的学习环境,把小组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著名教育家卡甘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同伴教学法、小组游戏竞赛、小组辅导个体和共学式等等。
  著名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三、“当堂检测”是教学相长的最有效手段
  “当堂检测”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现实选择。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掌握与运用规则,可能是人类最主要的智慧技能。要把规则牢固掌握、运用纯熟就必须反复练习。这一观点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如没有“当堂检测”和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是很难把新的知识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紧密地融为一体的,也很难使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更完善、更充实。请看围绕目标进行的针对性的课堂检测:
  (一)识记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弘景 夕日欲颓 沉鳞 竞跃
  2.断句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通文意。
  (1)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答谢中书________书______
  (2)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悟美景,体情怀
  1.悟美景。
  找出总领全文的一句话。
  2.体情怀。
  (1)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2)《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中的静景是: 文中的动景是: 。
  (4)读到 ,我想到山峰俊美,直插云霄,我真想和同学们到这里爬山,站在山顶上去感受“
  (杜甫诗)”的豪迈,那该多惬意啊。
  此检测题,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在小组合作的平台上,在预习、相互交流、教师指导的有效活动中,有96%的学生达到了目标。
  当堂检测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课堂是全体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尊重学生的差异,发现学生特长,激励学生潜质,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目标之一。认真落实当堂检测,及时接受反馈信息,归因分析,及时进行调整补充,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在“反馈——改进”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运用激励性评价,使反馈性与激励性相统一,有利于学生潜能的自我开发,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落实“学——测——评——改”,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实现教学相长。
  所有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不是孤立的,预习、相互交流、教师指导、针对性训练、课堂小结,几乎是缺一不可的,几者相互配合才会有效。但是,要有效,更要有有效的准备,有效的落实。
其他文献
摘 要:分析2015年河北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发现,出题思路、内容、形式和方法较好地引导了化学实验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向,体现为四个方面:测试实验验证效果,强化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测试基本实验操作,强化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测试预期实验现象,强化对技能的正确运用;善抓“偶得”实验现象,强化对探究兴趣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考化学;实验教学;知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学生安全事故的频发为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也为生命安全的教育短板提供了升华的契机。政治教师可结合教学实践,从生命内涵、安全素养等方面寻找切入点,为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升华生命觉悟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生命素养;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20/23-0109-03  学生安全事故的接连报道让教育工作者深思的是:为什么多
摘 要:以《未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探究》的教学为例,从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方法与知识建构的融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问题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评析,探讨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修模块教学;课例;评析;未知有机物结构性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19-02  在一次全市高二化学新课程研讨活动中,观摩了《有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关读、遵路、入境、悟文、明理、仿写等路径,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情感美,体察其文思美,理解其意蕴美,挖掘其语言美,明悟其神韵美,借鉴其文学美,把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学;灵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6-0031-03  “没有美育的教
互联网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平面。鼠标轻点,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待在家里什么都可以买到,只要你口袋里有足够的银子或者银行卡上有足够的数字,只要你买的都是合法的产品。当然,包括图书。输入书名、输入关键词、输入图书分类,你想要的书,大都可以买到。如今,通过网络平台购书也是我主要的购书方式。  不过,我还是很怀念年轻时在书店里面淘书的那些时光,而且,现在只要有闲暇时光,我还是更乐意去书店流连、徜徉、挑选、沉醉,
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超现实主义画家海特成立了版画发展历史中著名的“17号工作室”,随后其精湛的版画技艺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吸引了大批青年艺术家的参与,大大活跃了当地版画创作的氛围。至此,以“17号工作室”为代表,“版画工作室”成为版画创作探索与实践中的重要存在和推动因素。在中国,“版画工作室”形式的出现相对较晚,且大多以学院版画系工作室为主,其主要功能是学院教学与教师创作。另一方面,私人或开放式民间
摘 要:教学散文时,教师可以从文体特点、文本特征、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情基础四个方面综合考虑,来确定“教什么”;然后通过找准突破口——设置主问题——品读关键句三个环节,紧扣作者的情感变化,来解决“怎么教”。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摘 要:班主任要对学生有真情、有深情,才能以真正平等、信任的姿态去理解、关爱、帮助、引导学生,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真情;平等;引导;智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8-0025-02    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没有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没有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理解,没有对学生特殊需要的关
不知道是不是也是“虚无”之一种,笔者这一两年沉迷于故纸堆,在几十年前的字缝深处,总觉得隐藏着“今天”的故事。现在关于“80后”在当下这个社会应该“怎么办”,似乎讨论得很热烈。这场讨论背后还是“青年的出路”这个老问题,当代中国的历史不过六十多年,这个问题已经几番沉浮,背后牵扯出多少于无声处的大戏,念之令人慨叹。具体到杨庆祥的长文《80后,怎么办?》,笔者写过《反讽者说》一类小文章予以唱和也予以商榷。
摘 要:比较法在新课程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多种类型。比较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多用于地理理性知识的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最重要的逻辑方法之一。比较法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地理;新课程;比较教学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2-0044-03    比较法是确定事物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