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生幸福感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中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升学压力,怎样让他们走进一个充满乐观、希望和阳光的心灵世界是教育的责任。致力于帮助人们发挥潜能和获得幸福的积极心理学为中学生获得幸福提供了指引,认为中学生可以通过增加积极情感、对目标的追求、综合运用各种人格力量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三条途径来获得幸福。
  一、中学生与幸福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花一样的年龄理应过着花一样的生活。但由于当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偏颇、家长期待过高和对中学生在青春期的引导教育和关注不够,造成我国中学生幸福感普遍缺失。在针对青少年人幸福水平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发现:青少年人的幸福水平与性别、年龄等这些基本人口信息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而真正影响他们幸福水平的是其所表现的性格以及感受幸福的能力,这也告诉我们,幸福是可以通过改善性格和提高感受幸福的能力而提高的。无论是感受幸福或是获得幸福,都需要能力,这些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砺和培养才能逐渐形成的。而幸福能力的提升需要教育,真正的教育就是培养获得幸福的能力,给人以知识、勇气和智慧,能够培养学生深刻的洞察力,明晰的分析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关键是怎样提高感受或获得幸福的能力?他们应该怎样走进一个洋溢着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希望和阳光的心灵世界?积极心理学为此指明了方向。
  二、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已比较完善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与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它致力于研究 “如何获得幸福”,以发展潜能、提升幸福感为主要目标,倡导了一场 “幸福革命”。积极心理学专注于帮助人们发挥潜能和获得幸福,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发现使得个体、团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而且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促进社会的繁荣。
  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制度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主要内容。积极情感体验方面,主要是提高和增强人的主观幸福感,满意地面对过去,快乐地沉浸在现在,乐观地看待将来,对未来充满希望。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从个体层面来说的,要培养的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卓越六种良好品德和与之相应的二十四种积极力量。积极的社会制度,是从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包括了主观层面、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研究三个方面。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中学生幸福感获得的途径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Seligman)认为,获得幸福有三条途径。其中第一个途径是快乐,增加积极情感。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就是当我们情绪比较好时,别人比较喜欢我们,我们在友谊、爱情和合作上更容易成功,我们在心情好的时候,也比较能接受新的想法和新的经验。而我们在郁闷、苦恼时却相反,为什么会这样呢?密西根大学的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提出的积极情绪的扩展和建构理论能解释这一点,弗雷德里克森认为积极情绪体验能扩展个人的即时思维——行动范畴,也就是瞬时拓展功能,这种“思维——行动范畴”的扩展提供了建设可持续的个人资源的机会,而这又反过来通过产生积极的或适应性的情绪——认知——行为螺旋,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潜能,也就是长期的建构功能,长期的建构功能可建构个体长久的身体、认知、社会等的资源。通过两大功能,积极情绪促使个体产生螺旋式上升并增进个体幸福。那么怎样增加中学生的积极情绪呢?万崇华、禹玉兰等曾总结了前人们研究的方法:通过“数数自己的幸福”“看到最好的自己”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和维持正向情绪;通过实施列举恩惠、感恩的干预活动可以增强幸福感;让青少年、儿童每天计算值得感恩的事情以此来引发其感恩体验,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
  获得幸福的第二个途径就是对目标的追求。目标的关键特征是:它使我们完全地投入某事。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Csikszentmihaly)在《快乐,从心开始》一书中阐述了Flow的理论,中文翻译一般为“心流” 或“福乐”理论。契克森米哈赖的研究告诉人们,最愉悦的一刻常常出现在一个人为了艰难但自认为值得努力的事情,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刻,这就是积极心理学所认为的“心流或福乐”的时刻,一种最接近“幸福”的状态,这是在生活中的一种最优经验。对于中学生而言,就是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沉浸其中,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相反,他们会沉浸在其中。正如孔子所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在此境界中,就进入马斯洛所谓的“高峰体验”了。流畅的“Flow”体验,不仅让中学生专心学习、乐于学习,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度过恐惧、忧郁、自卑等难关。
  获得幸福的第三个途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人格力量,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幸福的实现,不能停留于生理上、感官上一时的快感,而是要不断超越与实现人生价值。有意义地生活,不断地创造和奋斗。中学生的学习虽然辛苦,但是对于整个人生的发展和幸福而言,毫无疑问意义重大。这样的人生是充实的、快乐的,因而也是幸福的。所以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引导中学生看到中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这样他们就有了意义感。幸福也总是在引导着人去过这种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当然,中学生的学习的意义感肯定不只在于考一个好的分数,然后考一个好的大学,而在于它对人生的充实和价值,以及自我实现。在合理价值目的的引导之下,人有意义地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体验幸福感受。
其他文献
近年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多地少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
期刊
英语是一门科学语言,要真正的学好并掌握一门语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往往时间不长学生就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由开始不懂到后来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成为优生;另一部分学生由浓厚的兴趣到开始厌倦,进而放弃学习英语,而成为差生,也称英语学习“后进生”。英语学习困难生也就由此产生了。在我们的教育界,特别是面向中小学,一直为“后进生”问题困挠着,古往今来,只要有教育存在,就难摆脱“后进
期刊
一、引言  转化学困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英语学困生造成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上难以提高,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后续发展。因此,对于如何有效地促进初中英语学困生是广大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我们教学上所经常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特点  (一)心理特征  英语学困生最大的心理特怔就是他们对学习自我
期刊
由于3~6岁幼儿在进行活动时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每一个活动都需先有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再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才能进行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可见,一堂好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孩子的全部精力引到我们的活动当中,使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效率。根据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纲要》精神以及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实际需求,贯彻奕阳教育《分享阅读》的指导思想,每一节阅读活动组织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小学语文大师吕淑湘先生曾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教会他们动脑,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礼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内容之一,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发展小学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
期刊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语道破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家长所关注的已不是孩子的衣食温饱,更注重的是孩子的知识教育。可全力以赴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是否忽略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举——那就是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俗话说: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无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材。所以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
期刊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富有激情的,构建动态的课堂,可以使师生共同参与,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使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应有的尊重。它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可以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的教学目的,往往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上课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随时把握课堂的亮点,不断捕捉,不断调整教学,机智生成。以下是笔者就自己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巧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机智地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 
期刊
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德育教育何等重要!我们教师作为引路人,尤其是引小朋友的路,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认识到德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对待当今幼儿园德育教育现状,正如所说十年树木,千年树人”,教师的工作就是树人,说明教育人的任务是复杂艰巨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言传身教、榜样教育,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幼儿,教师应持之
期刊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围绕话题展开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在现行的PEP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固定的话题,每个环节都是以此为中心向外延伸的。因此,每个课时的安排都要遵循以话题为中心的原则,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生活性,由单纯的模仿和机械操练转向具有交际性、实践性和启发性的话题活动,复习课也不例外。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谈谈与话题相结合,进行词汇与语法的复习。  一、词汇复习设计示例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逐步走进我们偏远农村的数学课堂。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我们农村的数学课堂少了许多枯燥的说教,多了许多鲜活的教学素材。多媒体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数学新世界,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多媒体在课堂上大显身手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多媒体运用不当造成的一些遗憾。例如,课堂重视装饰性,忽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角,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滥用多媒体,造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