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十里出山泉”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i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6月8日,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太仓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太仓市音乐家协会协办,太仓美术馆承办的“蛙声十里出山泉——2019纪念中国第一本儿童吉他教材出版二十周年展览及座谈会”在太仓举行。
  用“蛙聲十里出山泉”作为此次展览及座谈会的名称,朱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蛙声十里出山泉》是绘画大师齐白石九十一岁时为中国文学家老舍创作的一幅水墨画。画中一条湍急的溪流夹在两壁山涧中,六只小蝌蚪顺流而下,虽没有青蛙,但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蛙声顺着山涧飘出十里的意象,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不禁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这幅画的存在,是对‘艺术是相通的’这句话最好的解读。”中国儿童吉他教学创始人、索尔吉他研究专家朱伟说道,“它仿佛告诉我们,小蝌蚪要游十里路才能和青蛙一样成为‘歌唱家’,才能‘蛙声十里出山泉’。吉他‘蛙声’的路虽远行则将至,吉他‘蛙声’的事虽难做则必成。”
  二十年前的6月8日,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儿童吉他教材《幼儿吉他启蒙教程》,填补了当时中国儿童吉他教学的空白,而这本教材的编写者正是朱伟。展览不仅展出了当年的图书手稿,还有诸多二十年前与之相关的报纸、照片、往来书信等,这些珍贵的资料均为首次亮相。一张张模糊的老照片、一页页泛黄的旧报纸、一本本陈旧的书刊,记录着中国第一本儿童吉他教材的前世今生,记录着中国吉他教学道路的艰辛与不易,也记录着一位吉他研究学者多年来的心路历程。这是中国吉他教学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见证,也是中国吉他教学道路上铺就的一砖一瓦。
  座谈会上,朱伟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音乐出版社吉他图书在中国吉他音乐发展历程中的意义与贡献做了梳理与总结。从1981年开始,中国引进了第一本吉他教材《西班牙吉他演奏法》,点燃了中国吉他音乐发展的星星之火;到1988年,上海音乐出版社推出的工具书《吉他手册》和刊物《吉他之友》使中国吉他音乐发展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再到1999年由朱伟亲自编写的中国第一本儿童吉他教材《幼儿吉他启蒙教程》的出版,开启了我国儿童吉他教学独有的中国化道路。后来的《现代吉他艺术教程》《吉他演奏法》《古典吉他名曲精选》《卡尔卡西吉他完全教程》《古典吉他名作演奏指导》《跳动的尼龙》《孩子们的吉他教程》等吉他图书相继出版,上海音乐出版社在中国吉他音乐发展的历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为我国吉他教育的推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朱凌云在会上提到,虽然市场上的吉他图书良莠不齐,但多年来上海音乐出版社始终有着自己的坚守,不一味地迎合市场,坚持从古典吉他、传统吉他的领域做起,搭建属于自己的吉他板块。“喜欢吉他的音乐爱好者特别多,尤其是近年来吉他学习者越来越趋于低龄化,这也更坚定了我们要把吉他教材做好,并且要协同老师们把吉他教学做好、把中国的吉他事业做好的信念。作为出版社年轻的一代,我们要把音乐出版当作事业来继承下去,做最好的吉他教材、最优质的音乐图书,努力将中国的吉他事业、音乐事业推向新的高潮!”
其他文献
琵琶,俗称“民乐之王”,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民乐文明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琵琶”中的“珏”字,《说文》译为“珏,二玉相合为一珏。”二玉相碰迸发出动人的乐音。“琵”意为右手前扫弹奏,“琶”则意为右手后挑拨奏,以此表明琵琶是拨弦类乐器。  “枇杷,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像其鼓时,因此为名。”这便是《释名》对琵琶的记述,也是最早出现的目前仍可考究的关于琵琶的记载。而实际上,当时的琵琶也囊括了其
期刊
全新公益品牌“艺树”计划启动  2019年7月15日,由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与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联合主办、上汽集团赞助的“艺树”计划正式启动。“艺树”取“艺术”谐音,表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公益品牌,“艺树”计划以“艺术让生活更美好”为宗旨,秉承民族性、普及性、大众性等特点,每年针对不同民族艺术门类,向“零基础”群体开展活动。“艺树”计划力图通过至少三年至五年
期刊
钢琴家李坚推出的“演绎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音乐会”,毫无疑问是今年国内最值得关注的钢琴独奏会之一。现场演奏贝多芬全套鋼琴奏鸣曲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一个带领听众感受音乐的深邃美妙的过程,但同时这也意味着演奏者将自己的形象置于到了随时面临“崩塌”的危险境地。当我得知李坚这一演出计划,我感到他似乎有些过分冒险,但当我听完他的前两场音乐会后,我只想说,他早该这样弹了,为何要等到今天呢?艰巨的考验,是否必
期刊
舞台上,数十名乐手围绕于巴洛克时期的羽管键琴旁,他们中有提琴手、长笛手,亦有双簧管和小号手。他们在用巴洛克时代的古董乐器演释一场巴赫的盛宴——全套《勃兰登堡协奏曲》。  2019年5月8日,丹麦哥本哈根协奏团在上海大剧院带领观众与巴赫进行了一场亲密的“约会”。古乐团的演释不同于我们熟知的现代交响乐团,在乐器的构成与乐曲的风格诠释上都尽可能地还原那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和氛围。当美妙的弦乐声响起,现场的观
期刊
采访中,我问奥登萨默:“在你的新专辑中,你最喜欢哪一首作品?”  “你有孩子吗?假如你有两个孩子,那么你比较喜欢哪一个呢?”他狡黠地反问道,“就像食物一样,如果有人问你,你在接下去的人生中只能吃一种菜,你想吃什么?”  ……  这就是奥登萨默,一个总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演奏家,一个总是给人以惊喜的演奏家。奥登萨默与王羽佳  2019年3月,奥地利单簧管演奏家安德列斯·奥登萨默(Andreas Otte
期刊
提起音乐家舒曼,你会想到什么?是代表了克拉拉主题的五音动机?是很多钢琴大师在晚年最喜欢弹奏的返璞归真的《梦幻曲》?还是优美但有些神经质的《诗人之恋》?抑或是反映当时社会现象的《大卫同盟组曲》?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舒曼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大多创作于1840年以前,而这一年,正是舒曼与克拉拉走向婚姻殿堂的年份。婚后的舒曼更多的是被精神疾病所困扰,创作灵感大不如前。那你是否知道,舒曼还有哪些不为我们所知晓的
期刊
彼得·麦瑟纪念  马勒对乐团来说一向都是一位重要的作曲家,比如从拉斐尔·库贝利克的那些录音中你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当然,马勒的作品也是马里斯·杨松斯保留曲目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但比这些事实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短片中,你能够感受到我们失去了怎样一位奇妙的指挥家。音乐被创造出来那一刻的清晰和纯净,让我们亲身经历后“全然无法忘却”。  2019年12月1日,指挥家马里斯·杨松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巴伐利亚
期刊
从2019年3月起,钢琴家李坚将用两年的时间在全国举办系列独奏会,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成为国内钢琴家中完成这一壮举的第一人。如今已过知天命的他,虽已褪去了早年“神童”的光环,却依然在“天路”历程中行走,“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此次巡演音乐会的标题是“自由—真我”,在与李坚的交谈中,我感到这个标题确实表达了他的心声。“我不想把这次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称为挑战……理解贝多芬不
期刊
时值法国浪漫主义的高潮期,小提琴奏鸣曲是一大批作曲家异常钟爱的体裁。可以注意到,它们往往能代表作曲家们最崇高的艺术追求,不管是圣桑、拉威尔,还是弗朗克、福雷的作品。具体而言,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允许了作曲家将各自成熟的乐思明确化与体系化——虽然不少人都只创作了一首而已,可是那一首的质量,却总是不容小觑。  假若你要问,其中有没有哪首全然没有经历“缓慢燃烧”的发展历程,而是瞬间就绽放出了光华,我一定
期刊
如果一位钢琴家将贝多芬、勃拉姆斯、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同时放在一场音乐会中,那可是绝对的高难度,但更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2019年4月28日,国际知名钢琴家封颖就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呈现了一个这样的音乐“梦幻之夜”。虽然这是我第一次听她的现场演奏,但从上座率可以看出封颖对沪上听众来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封颖绝对称得上是钢琴界的“全能演奏家”,她从小到大获奖无数,并且有着丰富的求学和演奏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