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琵琶,俗称“民乐之王”,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民乐文明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琵琶”中的“珏”字,《说文》译为“珏,二玉相合为一珏。”二玉相碰迸发出动人的乐音。“琵”意为右手前扫弹奏,“琶”则意为右手后挑拨奏,以此表明琵琶是拨弦类乐器。
  “枇杷,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像其鼓时,因此为名。”这便是《释名》对琵琶的记述,也是最早出现的目前仍可考究的关于琵琶的记载。而实际上,当时的琵琶也囊括了其他的弹拨乐器,形状与当代我们所熟悉的琵琶并不相同。直到公元五六世纪,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发展,与西域国家、中亚地区国家的交流变得频繁,商业在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曲项琵琶传入中国。后期琵琶制作构造的发展与琵琶艺术流派的形成带动着演奏技法的成熟与丰富,琵琶拥有了更大的发展领域与空间,情感表达也拥有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

关于流派


  琵琶流派因经济重心南移等原因素来都有南北之分,在北派逐渐瓦解后,南派又分解出了各大流派。关于分法也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以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上海派等为代表的集结于长江三角洲的南派,以及以无锡派为代表的北派。各大流派在演奏技法上各有特点甚至各有独创,在曲目演奏上也有属于各自流派的独特见解,在历经了师门的一代代传承以及时间的洗礼与考验后,犹存的流派依旧能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各流派不仅有很多优秀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还有优秀的师门传承文化。也正是因为一代代技艺出众的老师将技法与风格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由下一代传承人继承发扬并不断发展,各个风格多彩的流派才得以经久不衰,依旧占据着琵琶艺术的一方,释放光芒。
  平湖派
  李氏世代以琵琶为业,五代操琴。李芳园从小受音乐世家的氛围潜移默化的陶冶,子承父业,专攻琵琶,因对琵琶痴迷,自喻为“琵琶癖”。平湖地区的李其钰、李芳园五代相传,其流派的代表人物还有吴梦飞、吴柏君、朱英,于清光绪二十一年间(1895年)由李芳园编写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别名为《李氏谱》,取地域命名,正式宣告了平湖派的形成。
  该册琵琶曲谱中收录有六首文曲,如《浔阳月夜》;五首武曲,如《满将军令》;两首大曲,如《阳春古曲》(也称《阳春白雪》)、《普庵咒》。正是因为李芳园对琵琶曲谱的整理、重新编撰并出版,琵琶艺术才得以继续流传下来,提供给后人更多的学习与考察资料。《李氏谱》相比于之前的曲谱记法颇有创新,一方面是其记谱更为详细,主张采用以正调为中心调的固定音记法,便于演奏者记忆,弹奏指法的记谱丰富多样,光是右手指法就有五十八种之多,使琵琶的情感表达更为明确与丰富。而另一方面,为了突出乐曲意韵与情感表达,李氏对乐曲结构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调整。从这份《李氏谱》中,我们不难看出平湖派的演奏风格文武兼备,各有千秋。文曲细致,要求以平淡的风格、舒缓之势,加强其缥缈虚无之感,而武曲则讲究气势。平湖派琵琶的演奏特點主要反映在右手的“轮指”技法上。“轮指”指同音或同和弦的平稳而快速的反复,用规律性行进的拍子急速反复弹奏同一个音,五个手指根据音符时值的长短依次按照一定的律动规律变化以轮流弹奏,圆润平滑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紧张感,是琵琶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富有特色的一种演奏技法,有“上出轮”和“下出轮”之分。此外,提到平湖派,不得不提的特色技法还有“马蹄轮”“挂线轮”“蝴蝶双飞”等。2008年,平湖派入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东派
  在琵琶流派中具有代表性的平湖派实际上是从南派衍生出来的分支。清初时,琵琶流派分为江浙地区的南派、直隶的北派以及合南北二派的无锡派。后来南派由于江浙一带经济发达、文化开放,为艺术流派提供了更多融合发展的机会,衍生出了浦东派、平湖派、崇明派等传统琵琶流派。在浦东派代表沈浩初先生所著的《养正轩琵琶谱》中有纪实:“考南北朝周武帝时,即有记载。”
  浦东派于嘉庆年间由鞠士林人清乾隆创始,第一代传人鞠茂堂,第二代陈子敬、程春塘,第三代倪清泉、曹静楼,第四代沈浩初、汪昱庭,第五代林石城等。该流派依旧取地域命名,发源地位于上海市南汇区,因此其传人也多分布于此,对推动上海和整个江南地区乃至京城的琵琶艺术进程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浦东派的第三代传人陈子敬受召进京为醇亲王传授琵琶艺术及其流派文化,受赐三品冠带,并受封“天下第一琵琶”。第四代传人沈浩初静心笃志地研究,于1929年出版以工尺谱记谱的《养正轩琵琶谱》,是浦东派著名的代表曲集,为其流派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1983年,《养正轩琵琶谱》由第五代传人林石城译为五线谱再版。同时,林石城于1956年正式受聘为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授,栽培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琵琶艺术家,使浦东派琵琶的影响力遍布中华大地。
  浦东派的代表曲目包含一些较为传统的文曲和武曲,例如《夕阳箫鼓》等,以及《青春之舞》《赶花会》等三十多首新创曲目。其中文曲细腻温柔,武曲宏伟磅礴,尤其是浦东派在弹奏武曲时多运用大琵琶,开弓饱满,音色更富力度,在气势上更为刚强。浦东派在演奏技法上也颇有特色与创新,在扫类、夹弹类、大摭分、勾打、轮指、并弦、虚按、颤、拖、捋下、吟、音色变化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演奏方法,其中包括轮滚四条弦、并弦、扫撇、拖奏等多种突出特点。而这些指法形式各异的奏法在文武曲皆有用处,在不同的乐曲中,相同的演奏技法对情感表达的推动也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作用。
  崇明派
  同样发源于上海地区的琵琶流派还有崇明派,也称瀛洲古调派,其源地位于崇明岛,地处上海东北角,取地域命名流派。瀛洲最早于《列子》中记载,相传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岛,而这里是崇明岛的意思,同时《瀛洲古调》也是经由崇明派整理出版的流传于崇明岛的琵琶古曲。   崇明派于康熙年份由贾公达创始。贾公达原为北派琵琶名家白在湄之徒,在此基础上又受其生长环境崇明岛风土人情的影响,创新地将南北两派的琵琶风格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瀛洲古调。崇明派的代表人物还有卢明章、黄秀亭、樊少云、沈肇州等等,其中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其流派传人杨序东、周念文、赵志山并称“琵琶三杰”。


汪昱庭


《瀛洲古调》

  1916年,沈肇州首创将早起瀛洲古调的工尺谱重新编撰出版了《瀛洲古调》,收入二十二首慢板、十七首快板、五首文板、一首武板,共计四十五首乐曲。而后其弟子徐立荪于1936年再版,重新命名为《梅庵琵琶谱》。这些曲谱集和代表作的出版不断扩大了崇明派的影响力,使其名震中外。
  崇明派的演奏技法要求“捻法疏而劲,轮法密而清”,力主“慢而不断,快而不乱,雅正之乐,音不过高,节不过促”。其音响效果轻快活泼,轻柔温和,情感表达偏向文静幽默的风格,代表作也以文板小曲居多。与这样的情感表达相应的演奏技法特点是偏爱单音与夹弹,主张轮指多则犯低而失雅。其代表作有《飞花点翠》《昭君怨》等典雅的慢板,也包括《鱼儿戏水》《小月儿高》《蜻蜓点水》等描写生活情景、充满生活情趣的文板小曲。不难发现,小曲趋向于標题音乐,每首小曲都表达一个场景或者叙述一个小情节,具有一定的叙事性,贴近民间生活,颇有崇明民风民情的特色。
  上海派
  南派的琵琶流派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流派,也是唯一一个取个人为名的流派——“汪派琵琶”,也称为“上海派”。上海派琵琶的创始人汪昱庭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师从浦东陈子敬的弟子王惠生潜心学习研究琵琶,后又受多个流派不同老师的传授指点。正是由于汪氏先后师从不同流派学习,刻苦钻研,兼收并蓄,在提升自我琴技的同时大胆创新,并四处访友交流,因此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成就了一代琵琶宗师。他不仅集各派特点于一身,钻研各派古曲古谱,又创造了许多新的指法,比如“凤点头”“哆啰子”等。与其他流派多用“下出轮”大有不同的是,汪昱庭创造性地在琵琶演奏中使用“上出轮”的轮指手法,发展了琵琶演奏技巧,形成了具有个人特点的琵琶乐曲意境营造与情绪流露的方式。汪派琵琶的代表人物还有程午嘉、卫仲乐、李廷松、孙裕德、王恩韶等,代表作有由沈昱庭改编而广泛流传的《阳春白雪》、改编自锣鼓套曲《灯月交辉》的琵琶曲《寿亭侯》和《跨海东征》等等,多为豪放大气、充满阳刚之气风格的作品。
  无锡派
  与南派对应的北派现存较为耳熟能详的流派是以无锡华秋萍、华子同为代表的无锡派。北派与南派相异的是轮指方法,代表乐曲有《海青》《月儿高》《陈隋》等等,该流派的代表作是由华秋萍与华子同编篆的《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三卷,是我国最早印行的琵琶谱,采用工尺谱记谱,有相对完整的记谱法,为曲谱的记谱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后世对琵琶艺术的考究留下了重要的研究材料。虽然现存的无锡派传人较少,其流派的影响力也远不如南派,但无锡派对琵琶艺术情感表达在谱面上的记载与师门传承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在琵琶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施展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无锡派开源,便没有后世继承发展的基础。

琵琶艺术的情感表达


  提及这么多琵琶艺术的流派与风格,回归琵琶艺术本身,可以大致分为文曲与武曲两类。正如沈浩初先生所说:“弹文套宜缓,弹武套宜紧。文套可用他乐合奏,并能谱入唱词;武套只宜独奏,不可和歌。文套长于表情,武套长于状物。文套宜圆熟而声清,抑扬而拍准,其缓处随曲情而作有定之摇曳,以有助于内容之表达;武套则凡于吟摆推挽等法,因别有状物用意,自有一定,不能随处妄用。”无论各流派如何发展、创新琵琶的演奏技法,采用什么样的主张,都是为最终乐曲的情感表达而服务。
  流派形成与情感表达之间是相互的关系,每个琵琶演奏家对于乐曲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为了体现具有个人特色的意韵抒发,自然而然地会对已有的演奏技法进行创新,对记谱方式与乐曲结构也进行一定的改造,个人风格越来越独立,越来越突出,代代相传从而形成流派,因此情感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是促成琵琶流派形成的因素之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形成了流派之后,便有不同的对技法的应用方式,正如不同的流派也会出现相同的代表作一样;但细听乐曲,就会发现他们对于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刚柔虚实的交融与处理都各有特点,其中并无技巧的高低之分,而是由于流派的风格不同形成了多彩多样的情感表达。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弹奏琵琶的技法“轻拢慢捻抹复挑”,看似只叙述了琵琶的弹奏技法,实际上在语境中能够感受到琵琶乐曲的美感,以及其琴音中自带的一种藕断丝连的哀思。不论是读者还是听者,都仿佛能想象到清朗的月夜,伴着一湖粼粼江水,饮一壶酒欲浇愁绪,却因琵琶在朦胧美中又不经意透出欲吞噬包围你的惆怅,便陷入郁结的蓝色夜空中。琵琶的情感表达中便挟带着这种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能力,让人不禁陷入想象中,宛如身临其境。
其他文献
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柴科夫斯基十九岁考入圣彼得堡法律学校,但他酷爱音乐事业,于是他毅然辞去职位,决定投身于自己热爱的音樂事业。1863年,他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鲁宾斯坦学习专业作曲,后来也曾担任乐团指挥以及音乐评论员工作。  柴科夫斯基晚年专心于创作,常年旅居国外从事音乐交流活动。六部交响曲是他的精品之作,除
期刊
近日,上海贺绿汀音乐厅上演了一场特殊的星期音乐会——“叠艺组合”双钢琴音乐会,曲目全部为中国的双钢琴作品,返场曲目双钢琴《一条大河》更是掀起了音乐会的高潮。在座无虚席的音乐厅里,全场观众拍着节奏齐唱这首歌曲,现场激情四溢,充满了歌颂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钢琴家江晨携手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钢琴家们,策划了几场不同特色的中国钢琴作品音乐会,将在上海、宁波、苏州等地举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
期刊
人们常说,音乐有治疗人心的力量。当你悲伤的时候,一首悠扬舒缓的旋律能够慢慢安抚你的心绪;当你快乐的时候,一首欢快的乐曲能够让你喜上加喜。  音乐是一种声音能量,它的振动频率会影响甚至同化你自身能量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你的心情,起到疗愈的功效。这一点,在桑坦·考尔(Snatam Kaur)的音乐中有着最好的体现。桑坦·考尔  这位获得了2019年格莱美“最佳新世纪音乐”提名奖的歌手有着十分独特的人生
期刊
当我们提到瑞典作曲家时,或许最先想到的是约瑟夫·马丁·克劳斯和弗朗茨·贝瓦尔德,但在这两位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最享誉盛名的瑞典作曲家之外,我们还不能忘记约阿希姆·尼古拉斯·埃格特,他不光撑起了克劳斯死后瑞典作曲家断档的空白,同时将欧洲大陆优秀的音乐作品带到了瑞典。  埃格特出生于德国波罗的海沿岸的吕根岛上的一个鞋匠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优秀的音乐天赋,但直到十二岁才开始系统学习音乐。在完成了音乐教育之后
期刊
肖邦彻底地革新了传统的钢琴音乐,并创造了键盘的新艺术。他将自己的原则引入旧有艺术法则的领地之中,他的浪漫主义风格在打破陈规的同时也成为了新生的经典。即使在此之前,钢琴艺术已经在贝多芬、舒伯特和韦伯的篇章之中蓬勃发展,但是唯有肖邦发现了钢琴的精神并赋予了它独特的诗意。肖邦创造了真正的钢琴音乐,他的作品源于钢琴并且为钢琴所用,一切将他的作品改编为其他乐器演奏的尝试,不是扭曲了这些作品的本来面目,就是以
期刊
几年前,我正是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东艺)欣赏了黄英演唱亨德尔的著名咏叹调《让我痛哭吧》。她是位擅长诠释亨德尔作品的歌唱家,在访谈中,她也确认了这一点。为了准备这次的巴洛克专场演出,歌唱家先后赴欧洲和美国,跟随不同的声乐指导学习。通过声乐指导掌握原作意境和韵味,是黄英在歌剧表演中一直所倡导的实践。  ● - 张可驹 ○ - 黄英● 请问巴洛克音乐是从何时开始进入你职业生涯?  ○ 其实巴洛克
期刊
那些因“艾”而产生的艺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艾滋病向世界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引起人们的巨大恐慌。最早在美国出现的艾滋传染病毒,因其至今没有治愈的方法,加上人们对它的传播途径存在误解,导致它在今天仍旧是人们谈虎色变的对象。我们知道,每个时代的大事件总是能在当时的各个领域有迹可循,文学艺术作品作为其中最直观的媒介,忠诚地为我们展示了社会的缩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艾滋病首次爆发的美国有大量优秀的艾
期刊
签约安天旭、发布“柴赛”典藏系列长江钢琴闪耀上海乐器展  汇集中外名品乐器,集聚业内名家大咖。2019年10月11日,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上,“荣登‘柴赛’,再造巅峰——长江钢琴TCH柴科夫斯基大赛典藏系列新品发布会暨长江钢琴艺术家签约仪式”在柏斯音乐集团展位隆重举行。  依托中国品牌的强大实力与文化自信,长江钢琴发布复刻“柴赛”辉煌的品质力作,签约当今炙手可热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安天旭,收获无
期刊
说来有趣,听音乐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你在不同的地方听过同一首乐曲很多遍,但却不知道背后的作曲家是谁。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我与意大利作曲家鲁多维科·艾奥迪(Ludovico Eindaudi)之间。  我第一次接触到艾奥迪,是在商场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的广告里。作为当时的兰蔻广告曲,艾奥迪的《经历》(Experience)以渐近回转的旋律和不断冲击着的音符瞬间抓住了我的心。发现好音乐的激动情绪令我如获
期刊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匈牙利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炫技大师。李斯特幼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并以“神童”著称。父亲去世后,十六岁的他移居法国巴黎,并在此长期生活。二十六岁时,李斯特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巡演生活,他巡演于欧洲各国,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  李斯特是一位钢琴炫技大师,他的钢琴曲难度系数极大,对于演奏者手掌的大小以及技巧的敏捷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