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方法举隅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3071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创造人人爱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可见,阅读整本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呢?
  一、结合课程标准,明确推荐原则
  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选择学生阅读的书籍,一是教师必须了解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书目,在亲自阅读的基础上,积极地向学生推荐优秀作品,指导学生有品位地、有兴趣地选择课外读物;二是能根据作品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班级学生共读的书籍,制订班级学期或学年的共读计划;三是教师要从儿童的视角去解读文本,从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文学素养、身心健康成长等方面设计适合学生成长的整本书阅读方案;四是能围绕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从书籍的选择、导读引领、自读指导、交流话题、呈现阅读成果和阅读延伸等方面设计共读活动流程;五是组织班级读书会,采用大声朗读、故事讲述、话题交流、戏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分享阅读经验;六是利用学校书吧,让学生阅读大量不同体裁、不同学科的作品,更好地汲取书本的营养。
  二、依据语文教材,做好书目推荐
  在推荐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书目时,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语文教科书进行“必读”和“选读”的书目推荐。“必读”是推荐作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体现统编语文教材“一带多”的阅读理念的书籍让学生阅读,要选择知名作者的作品或经典图书指导学生阅读,以一个学期不超过五本书为宜;“选读”则是在“必读”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家庭、学生的实际,突出“兴趣先导、拓宽视野、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原则,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三、联系学生实际,制定阅读方案
  教师每个学期都应该制定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实施方案,以保证学生按计划有序、有效进行阅读。
  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实施方案一是要明确阅读依据,即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学生实际来确定阅读内容;二是明确阅读目标,制定分阶段阅读目标;三是明确阅读要求,要根据语文学期教学目标对学生阅读整本书提出具体要求,如批注要求、摘录要求、梳理要求、仿写要求或者适当写读书体会等;四是明确阅读评价,要结合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目标设计评价方法,安排好阶段性和终结性的综合展评。
  四、精心设计活动,促进有效阅读
  1.“画龙点睛”的导读活动。导读活动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传授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活动流程为:(1)质疑解难,激发兴趣。学生们新拿到一本书,一般会有这些疑问: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封面什么样子?这本书大概讲什么内容?导读活动就是要解决学生的这些疑问,让学生对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留下初步的印象,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如在《绿野仙踪》一书的导读活动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看作者简介、引言导读、故事简介、目录部分,让学生逐步掌握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今后阅读整本书的活动中。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的故事情节去感知人物形象,积累语言,学会表达情感,发表独特见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细读文本的习惯。(2)典型引领,体验乐趣。教師在学生阅读书籍的活动中,要指导学生选择典型的、能引起情感共鸣的片段进行品读,体验阅读的乐趣。如《绿野仙踪》一书讲述的是美丽善良的小姑娘多萝茜被一场龙卷风刮到了奥兹国,在那里,她陆续结识了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狮。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心愿,互相帮助、携手协作,历尽艰险。最后,他们凭借自己非凡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都如愿以偿。书中最典型、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多萝茜历险的过程。她竭尽全力想办法,在一次次的历练中变得聪明、智慧。她爱护弱小,连一只蚂蚁也舍不得踏死,一只蛤蟆被她踩断了双腿都让她伤心欲绝。指导学生品读这一部分内容,能让学生被多萝茜的优良品质所感动,也更加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3)明确要求,掌握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阅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整本书,如指导学生阅读《草房子》这本书时,教师要明确要求,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一是学会看故事简介,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二是学会看书的目录,详细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三是在第一遍读书时要仔细读,不漏掉一个细节,从整体上了解小说内容;四是在第二遍读时要带着问题读,跳跃性地读,选择性地读,把感兴趣、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进行勾画、批注,深入体会其中的奥妙;五是在阅读中要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4)拓展信息,激趣阅读。在导读活动中教师要介绍学生阅读的书的其他信息,如书籍的获奖情况、名人和媒体的评价以及作者写这本书的独到之处等,使学生对这本书的了解更加全面,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盼。
  2.课内外结合的分享活动。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推荐学生阅读与语文教材内容有关的书籍,努力做到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习惯。如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了《刷子李》一文,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俗世奇人》一书,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同桌交流、品读批注、全班分享和读中质疑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作者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提高习作能力。
  3.形式多样的总结活动。课外阅读的总结活动不但形式要丰富多彩,还要以学生的自我展示为主,如组织学生在总结活动中介绍自己所读书籍的内容,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与阅读经验,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也可以通过开展故事会、朗诵会、擂台赛、知识竞赛、我爱阅读、书吧交流台、创编诗歌、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总结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阅读的成果,张扬个性,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他文献
你、我、他,都是“大家”或“大伙”的一分子。说自己,或许也在说大伙;谈自己的,或许也在谈大家的。曾瞄准自己,写了《疏导好自己》《建设好自己》《使用好自己》,谈了谈自己抑或大伙的心绪、能力和用场,以为差不多,又觉得缺了什么。一日,重温美,读了美育部分,幡然开窍——“哦,缺了美育光顾”,何况自己抑或大家都有美的需要。于是,命笔流溢“美育好自己”。  人的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已是共识。
期刊
在小学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把握住文言文的体式特点,以言语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多元学习、参与体验、质疑思辨,努力实现有“韵味”的教学,让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神韵和活力。  文言文的文本体式特点是语言凝练、意蕴丰赡、音韵和谐;文本内容特点是寓意雋永、言志载道、叙事见长。基于上述特点,笔者认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韵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是抑扬有致的“声韵”,激扬宛转之中尽显气韵生动
期刊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博大的民族精神。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2004年4月2日由中宣部与教育部联合出台的文件)精神与推广和普及传统武术的重大举措,学生参与“武术进校园”活动,能通过武术掌握一些相关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的同时领悟中华武术的魅力,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一、激发习武热情,提高身体素质 
期刊
著名的数学教育权威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他认为每个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每个人有不同的“数学现实”,因而可达到不同的水平。这里的“再创造”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模拟。  “创新模拟”教学的主旨是要改革教育观念,改变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法为:在课堂教学中
期刊
小学数学的内容按板块可以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而“图形与几何”这一板块的核心就是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十个核心词之一。小学生要把这部分的内容学好,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步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要怎样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以六年级“图形与几何”整理复习一课为例来谈。  一、什么是空间观念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期刊
“分数(百分数)”问题和“比(比例)”问题,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解决问题的最后两座高峰,也是部分学生望而却步的难题之一。其实,这两类问题外部形态虽然不同,但其本质却同根同源。把“分数(百分数)”问题和“比(比例)”问题联系起来学习,会对这两类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学习效率。  一、问题的本质  要把分数(百分数)”和“比(比例)”这两类问题进行有联系的学习,首先要弄清楚它们的数学本质。  
期刊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体把握单元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进行统整、再开发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得益于统编语文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编排特点,更易紧扣教学主题,以整体视角对单元内的课文、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一、实施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分析教材的前后关联  研究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围绕语文教材的人文主题和
期刊
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明确指出:“数学转化思想是‘把问题元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的能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多数是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吸取知识,从低年级开始就在不断地借助生活经验去感知数学、认识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在数学教学中常把这种思维直接系统化成一种新的学习思维——“转化思想”。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处处体现转化思想的应用,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下面以
期刊
《田忌赛马》(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文主要写了在赛马的过程中,田忌听从孙膑的建议,调换了马出场的顺序,做到了转败为胜。《田忌赛马》这篇文章篇幅简短,内容通俗,其故事所折射的道理,也是显而易见。转败为胜虽然过程简单,但方法极其奇妙,其中蕴含了孙膑观察的全面、思考的周密,这恰恰是引导学生透视故事、探究内涵的主要着力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课课后“用自己的话讲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一、诵读古诗词,丰富想象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了扩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古诗词,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古诗词,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解古诗词内容的方法运用到课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