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听说教学中的问题及分析
  笔者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十余年,听过不少公开课,其中不乏优质高效的课堂,然而也发现了英语教学在学生听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很多低效现象。例如,“听力教学只教教材”的现象依旧较多,部分教师缺乏有意识进行听力训练的设计和策略,教学步骤也仅限于“放录音,做题,对答案”的环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听前缺乏激活学生背景知识的环节;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手段单一且常常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训练还仅限于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而学生常出现会回答问题不会提问的现象;学生的交流就是问答,有形无实等问题。
  结合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 小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听说的积极性。
  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使儿童有了兴趣就是事情做成了一半 ( Having made the children interested is a thing half done. ) 。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在于能激发并让学生长久地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适时引导他们把这种兴趣转化为求知的欲望。作为听说能力的培养,兴趣同样是第一位的。教师应在以下几点上多加尝试:
  (1)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听、做、玩、演、唱)。
  (2)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3)让学生有成就感。
  (4)充分运用评价。
  (二)挖掘教材,创设并充分利用语境。
  法国语言学家杜会曾说过,“语言展示情景,情景又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因此,要让学生听懂、能说,就要让学生置身于体现“语用”的情景中。教师必须利用语言情境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才有可能使学生做出反应、生成思想,产生表达的欲望。 日常教学中, 教材是学生获得新话语能力的主要依托,这里包括了词汇、句型、惯用语和社会背景知识。挖掘教材、活化教材才能使教材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结合教材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想象模拟情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作为情景支撑:
  1、关注情景创设的恰当性和真实性。
  2、情景不能单摆浮搁,要适当强化并让学生融入其中。
  教师借助图片或 PPT 课件为学生营造尽可能直观的语境,但在操作时,很多教师只是随着语言将图片给以呈现,缺少对这语境的强化,致使学生不能注意到语境或融入语境。
  3、适度考虑情景的完整性,要有始有终。
  教师在教学中很重视导入环节的情景设置,而后面的教学活动常与情景无关,经常不再涉及到;还有一些教师只在教学最后的产出环节设计情景;也有教师各个环节都设计情景,但是又忽视了他们之间的衔接。
  (三)注重积累,培养学生听说习惯。
  良好的听说习惯要靠早期培养,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要靠长期坚持。对于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而言,以下几点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1、课前口语活动多样化
  Free talk : 教师立足单元,整体设计口语训练内容; 加强预设,对主题交流内容针对不同学生分出层次;细化 Free talk 的实施步骤,丰富师生语言互动形式;将教师融入其中,充分利用教师个人信息来带动学生的表达。
  Role play : 以小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故事或对话等。
  Tell story : 借助 story map 图片、关键词的提示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Duty report : 结合日常生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Look and say : 教师提供图片(所学教材或其他版本教材的主题图)。
  Find someone who : 学生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其他同学猜测。
  总之,口语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兴趣,以学生所学内容为基础,形式要多样化,要利于学生参与,更要持之以恒地落实。教师要设计、指导并尽可能参与其中,对学生要鼓励与欣赏。
  2、依托教材做好朗读指导
  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读”出来的英语是地道的、自然的。
  (1)依托教材主课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教师要让学生模仿地道的语音语调来朗读,并按照意群朗读。通过朗读更容易辨析相似因素间的差异,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学生领悟语言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的基础训练,提高辨音、停顿的准确性。
  (2)把能表演故事,能朗读对话作为评价内容。
  (3)课文或对话教学中要落实跟读、听录音模仿、角色扮演等活动。
  (4)教师要通过范读以及在 在语音、语调、停顿等方面的提示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坚持理解性背诵或复述
  只有多读多背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按照语言习得规律,循序渐进地形成自己的内部语言。但是,教学中一定杜绝“小和尚念经 —— 有口无心”的死记硬背现象。在英语课文背诵时,要掌握好层次记忆。层次记忆是指句子记忆要建立在单词和词组记忆的基础上,段落记忆要建立在句子记忆的基础上,课文记忆要建立在段落记忆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中心内容划分层次,化整为零、化难为易、逐层背诵。
  复述课文更要帮助学生搭设语言支架。
  (1)有选择性地背诵(语言、情节)
  (2)填空式的复述(重点词)
  (3)图片引导式(核心图片,图文结合)
  (4)概念图( minding map )
  (5)文字启发式(故事关键性词汇,程序性强的)   (6)变更性复述(时态,人称,体裁等)
  (四)合理设计,听说训练要到位 。
  《新标准英语》教材中都设计了各种听力练习,提供了一定的听力技能训练活动资源。例如 Listen and point, Listen and say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有效地使用好这些练习,对学生听力技能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1、听力练习的设计与反馈
  关注听前、听中、听后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听前预测,根据图片、文字等信息的提示预测说话对象、场景等;处理好听与看的关系,到了高年级,听前不必将所有的图片或文字信息等内容都进行确认,总是教师帮忙扫清听的障碍无助于学生听力的提高。
  2、利于语言内化的结构训练
  将核心句式编成韵文练习,或通过多种活动练习,如chant.
  3、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经常处于“师问生答”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努力尝试并落实归还学生的提问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用问题引领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在对话的输入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机会,这样可以重视含有思维层面的学习任务的落实,通过学生自身提出问题的引领来提高学生学会觀察、推测、判断等能力。
  4、听说结合,以说带听,以听促说
  听说并举的英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说的能力的有效做法。这样做既能给学生设计“双重”学习任务,为他们注入学习的“驱动力”,也符合外语学习的基本规律,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而且,小学阶段目前完全具备听说结合的英语教学条件,小学教材中主要的学习材料及对话形式呈现为多。 对话的基础之一是“听懂”,然后才是适当的反应——“说出”,并形成“交谈”。
  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对发展学生的听说技能是彼此促进的。
  三、日常教学中要关注的问题
  1、明确目标,细化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分级目标对听说技能给予了描述,但并不是每一项描述都很具体,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进一步细化要求。比如二级说的技能提到: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进行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什么叫简短?学生要输出几句话?如果六年级学生能讲上 5 、 6 句话,是否在四五年级就要培养学生能说上 3 、 4 句话?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课标、教材及学生实际水平,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这样有助于最终目标的达成。
  2、提高教师的话语质量
  英语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最大、最可靠的英语输入来源,可以帮助教师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和真实交流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学习兴趣。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本身起着对目标语使用的示范作用,它既是一种工作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的内容和方式。教师的教学语言到位了,学生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听力和表达能力都会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其他文献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无从谈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提高兴趣,寓教于乐。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甚至说这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和保证。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开始巧妙导入,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例如:我上How was
在英语教学中,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够、学生的恐错心理、教师的不当评价、对话题内容训练不到位以及忽视课外语言交际环境的创建等是影响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几大突出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错误的思想观念,重视英语口语的教学;立足课堂,努力创设语言情境,营造一个适宜学生开口的课堂教学环境;注重课外语言环境建设,增强语言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改变错误的思想观念,重视英语口语的教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情景创设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言:“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一、灵活激趣,培养兴趣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way to succ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能主动的提出问题,自主的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  【关键词】自信心倾听交流反思激活拓宽鼓励自觉唤醒潜能封存
【摘要】如何激发潜能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用爱心滋养潜能生心田,二、为潜能生创造机会,尝试成功的体验,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师生情感创造机会学习方法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怎样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必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此我主要谈谈如何激发
【摘要】“卓越课堂”是重庆市全面落实新课改要求、着力推进“减负提质”的一种优质课堂形态。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初中历史的学科特色,阐述了“卓越课堂”对初中历史教师所带来的全新挑战,然后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对打造具有江津特色的初中历史“卓越课堂”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卓越课堂教学模式  为贯彻重庆市教委关于“减负提质”的文件精神,创造性地实施“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