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历史的足迹 追寻红色的踪迹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军、在解放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党中央批准决定成立的。
  1947年夏,解放战争进入人民解放军胜利反攻阶段,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在各解放区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取得了一个个重大胜利,各解放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华北、西北、华东解放区逐步连成一片,原先的割据状态被打破,野战军跨区作战频繁,各区之间物资交流、贸易往来增多,新形势要求各解放区统一财经政策。但在敌人分割包围、严密封锁的情况下,各个根据地的财政经济以及货币金融工作都是相互独立分散管理的,货币一直是实行“统一领导、分散发行”的方针,当时各解放区都有自己的银行、货币,互相征税,甚至存在贸易壁垒。各根据地的货币仅限于在本解放区流通,各解放区货币兑换比价也不固定,这些因素直接制约了各解放区之间的贸易联系和物资交流的日益发展,各地货币不统一,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给野战部队的跨区机动作战带来很大困难。
  为此,早在1946年12月30日,晋察冀中央局曾致电中共中央,建议召开华北经济会议(图1),1947年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华北财经会议的指示(图2)。1947年3月25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邯郸武安县冶陶镇召开了华北财经会议,商讨统一财经问题。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晋缓、陕甘宁五大战区的财经要员齐聚于此(图3)。为了统一思想,中央派遣董必武前往指导会议,会议研究确定了各解放区货币相互兑换的比价标准和分别实现的时间(图4)。在华北财经会议召开期间,经中共中央批准,1947年4月16日,华北财经办事处在平山县夹峪村成立。
  附录:
   中共中央关于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的通知
  华东局,晋冀鲁豫中局,晋察冀中局,晋绥分局,董老、朱、刘:
  为着争取长期战争的胜利,中央决定在太行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统一华北各解放区财经政策,调剂各区财经关系和收支,并决定以董必武同志为办事处主任,由华东、五台、太行、晋绥各派一得力代表为副主任并经常参加办事处工作,人选望即由各区提出电告。正副主任均由此次财经会议选举。
  中共中央
  一九四七年四月十六日
  华北财经办事处的任务是制定华北解放区国民经济建设方针,审核各解放区的生产、贸易、金融计划并及时作出必要的管理和调剂,掌握各个区的货币发行,筹建中央财政和银行等。华北财经办事处的成立,是党中央为统一管理华北各解放区财经,调剂各区财政关系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抗日战争以来,华北各解放区遵照中央“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和独立自主、自给自足的财政原则,大力发展解放区经济,给抗战与解放战争以巨大的支持。但是,解放区的经济存在问题也很明显,主要是由于各解放区之间没有一盘棋的思想,各自为政较严重。这种各解放区经济互相抵制、互相封锁的现象严重束缚着解放区经济的发展。华北财经办事处成立之后,在中央及中央工委的领导下,制定了华北各解放区国民经济建设的方针、掌握各解放区的货币发行、指导了各解放区的对敌经济斗争、统一了华北各个解放区(东北暂不在内)的财政经济政策,指导了华北各个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工作的推行,使华北各区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发展。1948年5月党中央决定取消华北财办,成立中央财政经济部。1948年5月23日,党中央公布董必武兼任中央财经部部长,薛暮桥为秘书长。至此,华北财办的工作宣告结束,华北财办从1947年4月成立到1948年5月撤销,历时13个月,转而又成立了中央财政经济部,为三大战役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持,为新中国的财经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财经工作走向正规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央决定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来调整各解放区的货币贸易关系,指导各解放区财经工作的开展,着手开展统一货币工作,并任命董必武为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南汉宸、薛暮桥、杨立三、汤平为副主任。办事处驻地定在河北省平山县夹峪村,距中央工作委員会驻地西柏坡约两公里。办事处工作人员有五六十人,都是几位副主任从各地带去的,因此对各解放区的情况了如指掌(图5)。
  1947年8月1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上报了《华北财经办事处组织规程》,其中明确提出:“筹建中央财政及银行”为华北财经办事处八项任务之一。8月16日中央复电批准了这个规程,并指示各中央局各区财经办事处施行。此后,华北财经办事处就开始考虑中央银行的筹建问题。
  1947年9月14日,中共华东局工委负责人张鼎丞(福建永定县人,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职)、邓子恢(福建龙岩县人,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等职)致电华北财经办事处:“建议立即成立联合银行或解放银行,以适应战争,愈快愈好。”稍后,晋察冀边区银行副经理何松亭(辽宁昌图县人,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行长,后续任人行总行金融管理局局长、中国农业合作银行经理等职,图6)与南汉宸(山西洪洞县人,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商量后,建议统一的银行名称叫“中国人民银行”。在广泛征求意见后,董必武认为“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名字好。他说:“新创建的全解放区银行的名称,不仅要考虑目前的货币统一问题,还要和将来建立人民共和国连接起来,使其成为将来的国家中央银行。用‘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名称,既表示这是人民的银行,又有别于蒋介石政府的中央银行,也不失将来作为新中国国家银行名称的格局。”
  1947年10月2日,董必武致电中央请示,建议“组建中央银行,发行统一货币”,并提银行名称为“中国人民银行”。随后,华北财经办事处决定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南汉宸同志任主任,着手开始中国人民银行的筹备工作。1948年年初,南汉宸前往西柏坡请董必武为重新设计的第一套人民币票版题写行名“中国人民银行”六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大字。
  1948年4月,晋察冀边区银行和冀南银行分别搬至石家庄中华北街11号小灰楼合署办公,小灰楼遂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及第一版人民币的诞生地。7月22日,两行合并,成立了华北银行(图7),南汉宸为总经理、胡景沄(新中国成立后任人行副行长,图8为胡景沄任命书)、关学文任副经理。不久,晋察冀边区银行币停止发行,冀南银行币成为华北解放区统一货币;1948年1月西北解放区停止发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币,西北农民银行币成为西北解放区的统一货币;10月,山东解放区北海银行币与华北解放区货币相互流通,11月,华北解放区统一流通北海银行币。从此北海银行币成为山东和华中各解放区的统一货币。1948年底全国各解放区除中原、东北等自成独立货币体系外,华北、西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货币统一工作基本完成。   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正在激烈进行中,平津两市解放在即,而经济上各解放区货币不统一造成的种种混乱和困难更加突出。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统一各解放区货币。经华北人民政府、山东人民政府、陕甘宁和晋缓两边区人民政府会商决定,合并华北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和西北解放区的西北农民银行。
  1948年11月18日,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市召开了第三次政务会议,已当选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在会上临时增加了一项“关于发行统一钞票问题”的议题,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后作出决议,“发行统一货币现已刻不容缓,应立即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任命南汉宸为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总经理”(图9)。
  1948年11月22日,董必武签发了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货币的训令。同时,经中共中央批准,把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和开始发行人民币的时间,从原定的1949年1月1日提前为1948年12月1日。1948年12月1日,董必武、薄一波签署华北人民政府“金字第四號”布告(图10):“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之需要,特商得山东省政府、陕甘宁、晋缓两边区政府同意,统一华北、华东、西北三区货币,决定:一、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所有三行发行之货币,以其对外之一切债权债务,均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承受。二、于本年12月1日起,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下称新币),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币,统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新币为本位货币,新币发行之后,冀币(包括鲁西币)、边币、北海币、西农币(下称旧币)逐渐收回,旧币未收回之前,旧币与新币固定比价,照旧流通,不得拒用……”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1号挂牌成立(图11);同日,新中国第一版面额为10元、50元的人民币在石家庄、平山县同时发行(图12)。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如东方天际一抹朝霞,预示着新中国的成立即将喷薄而出。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银行由河北石家庄迁至北平,10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的中央银行,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法定本位币。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和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在中国金融史乃至货币史上都是具有跨时代的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2019年5月16日,涵盖国际论坛、展览赛事、文创研发、产业研讨、考察观摩、文旅推介、研修创作等系列活动的第三届马家窑文化节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彩陶文化小镇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上,主办方启动了“源流运动·马家窑彩陶纹样的当代性探索”项目和“行知探索·马家窑研学平台”,中国收藏家协会古陶瓷学术研究委员会马家窑文化彩陶研究基地、东方收藏西北文稿中心也于同期正式揭牌成立。  本届文化节以“世界的马家窑
期刊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人工运河,是人类史上独特的现象和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河道27 段,总长高达1011公里。其中江苏段运河文化,最富有内涵与特色。大运河开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航运、交通等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江南人工运河中有一段西连淮水(秦淮河),东接云阳(今镇江丹阳)的运河,号“破岗渎”(又写作“破冈渎”),这条运河沟通了江南运河与
期刊
宋文治(1919-1999),笔名宋灏,江苏太仓县城厢镇人。其艺术道路十分丰富:儿时常描摹香烟盒上的《水浒》等古典人物画,初步萌发了对美术的兴趣;1931年初级小学毕业,在学校美术课成绩名列第一。初期时学习“四王”,又在苏州美专学习西洋水彩和透视,之后又受“新金陵画派”傅抱石、钱松喦等人指导,逐渐形成了清雅、俊秀的画风。20世纪50年代后期,受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等思想影响,作品表现出时代性和生活
期刊
历史上的扬州曾是大唐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对外交流的门户,其农业、商业、手工业和运输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不仅曾被冠以“富甲天下”的名号,而且当年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史称“扬一益二”(益,史称益州,即今日之成都)。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其凭借自身有利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水路交通和运河之优势,是南北粮、草、盐、钱、铁、茶叶、瓷器等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为
期刊
本文要说的这方洮河石砚,清代。长22.8、宽14.6、厚5.6厘米,图文并茂,寓意丰富。砚面是一幅日月同辉、年年有余图像。下部硕大的圆形砚堂,中间下凹,从边沿的金黄色向里逐次过渡到紫红色;四周围着翻滚的波涛,如同早晨的太阳,从海上升起,光照大地。砚面右上角,在飘拂的云端上,挂着一轮淡黄月亮,似散发着淡淡的余晖。两者相辅相成,呈现出日月同辉的景象。有时人们看到日月同在天上,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从理论上
期刊
向来“物以稀为贵”,这个“稀”字,一方面是藏品存世量少,自然珍稀;另一方面则是指藏品类型独具个性,世所罕见。恰恰名人书札在存世量与个性方面,都符合收藏品市场的这条“铁律”。不必多言,名人笔下的一张小纸片,或题小诗一首,或写私信一封,或書便笺一张,或抄文稿一页,如今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2016年5月15日,中国嘉德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拍卖专场中,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以2.07亿元
期刊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最常见的货币多为金、银、铜、铁等材质。但在流通过程中,这几类货币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不便携带。如果交易的数额较大,货币本身的重量会给交易双方造成极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发明了纸币“交子”,也就是古代的银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钞,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图1)。  然而,纸钞、银票作为一种轻便型的货币方式,在古代有没有人造假呢?当然有,
期刊
苏东坡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两次邀请朋友夜游黄冈赤壁,写下了旷世佳作前、后《赤壁赋》。正像《苏东坡集》导读一文所说的那样,这两赋堪称宋代散文之双璧。他用诗化的文字绘景抒情,笔下的清风、明月、江水、赤壁,无不极富诗情画意。赋中骈散结合,排宕飞动,于整饬中见波澜。两赋写奇景,书逸怀,蕴妙理,既显汉赋铺张扬厉之格局,又具古文飘洒流走之态势,更有诗化的情韵意境。因为两赋的巨大影响,在此之后,书写、刊印
期刊
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是在砚史上与端砚、洮河砚和澄泥砚齐名的珍品,它因砚石在古徽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闻名于世。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龙尾山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除此之外,古徽州府所在地歙县也产上乘的砚石。歙砚的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健、柔、细、腻、美、洁”八德,嫩而坚、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抚之若肤,宜于发墨,为历代文人所称道
期刊
青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相传青铜器出现在华夏原始社会末期,至少已有四千多年的铸造历史。殷商时期,我国就已达到青铜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图1,1992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铸铜术纪念金币,发行量1000枚),并以制作精良、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图2,1997年黄河文化·青铜铸艺纪念银币,发行量10000枚)。而早在1980年,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向世人展示青铜文化的风采,即发行了“中国出土文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