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下,名目繁多的教学改革没有摆脱大部分时间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自主互助学习性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与课本对话、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投入的学,大胆的质疑,积极的思考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完成从不知到知,由混沌到明晰的成长过程。
关键词:教学改革 自主互助 学习习惯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59-0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各地各校都在不断进行各种形式名目繁多的教学改革,但是,大部分的课改没有摆脱大部分时间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整个课堂表现出:教师讲的累,学生听的烦,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被动,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学习采取放弃的态度。而“中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性课堂”会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以往“教师的教”改为“学生的学”,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引导和点拨作用,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的场所,是充满生命活力、实现师生价值的场所。学生几乎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在学习提纲的引领下,学生以教科书为学习的载体通过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感知文本,自主实验观察情景)、小组交流探究、课堂质疑讨论完成对知识的初步构建,通过教师适时的指导点拨,从规律、方法、思想等方面归纳提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升华思想。因此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与课本对话、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 自主互助学习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1)独立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独立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整个学习过程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与自由,学生有权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以及有权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在教学中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独立自主建构知识结构。
(2)活动性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活动为主要教学载体,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的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主要是指学生的记忆、思考、想象、情感、操作、实践等活动。
(3)启发性原则。课堂老师要提前设计、编制学习提纲,提纲要结合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课后练习制定,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训练目标,使学生对一堂课的训练目标做到心中有数。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和解决,不断打破学生认知结构上的平衡状态,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并且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去思考。
2 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刚开始学习时,缺乏对学习方法的体验探究,所以在探究过程不会积极参与。我们要正确鼓励、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和动脑的习惯。比如说,老师不做学生能做到的事;老师不说学生能说出的话;老师不讲学生懂的问题。这样长期坚持,学生会学会探究。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个习惯有助于学生新习惯的养成。
(1)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新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各种学习过程中都要使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2)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学生产生求知欲,所以产生并提出问题,这时候最需要教师的引导,一定使用正确的方式教学。教师设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要进行鼓励,有助于学生培养信心及产生兴趣。
(3)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习惯和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所必要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方面,新课本示范得很好、很多,所以平常教学中,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从电视、电脑、报刊、书籍、音像、事实、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
3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能有效找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在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向学生讲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如何完成任务,老师如何进行评价。其次,分好小组,确了学习任务,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再次,选派小组成员代表本组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以此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最后,课堂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要评价学生的个人表现,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让他们感觉到都很优秀和成功。
4 关注课堂上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1)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它包括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同伴合作、师生互动中的行为表现,包括探究、思考的过程,参与热情和情感体验等。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自主学习、如何讨论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作出反应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
(2)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这里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是指关注教师备课是否充分,过渡是否自然,教学基本工如何,而是关注教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发现并提出学习中的疑惑、有效地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重点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即“以学论教”来评价教师。
(3)不以課堂容量论有效性高低。一堂课有效性的高低不以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讲评几张试卷,讲了几道例题。而是要关注学生学了多少,哪些能力、技能等到了提高,学生是否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总之,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下,自主互助学习性课堂的焦点不再是课堂的流程是否完整,课堂的进程是否流畅,而是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一堂行云流水般的课不一定是一堂好课,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投入的学,大胆的质疑,积极的思考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完成从由不知到知,由混沌到明晰的成长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体验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教学改革 自主互助 学习习惯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59-0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各地各校都在不断进行各种形式名目繁多的教学改革,但是,大部分的课改没有摆脱大部分时间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整个课堂表现出:教师讲的累,学生听的烦,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被动,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学习采取放弃的态度。而“中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性课堂”会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以往“教师的教”改为“学生的学”,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引导和点拨作用,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的场所,是充满生命活力、实现师生价值的场所。学生几乎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在学习提纲的引领下,学生以教科书为学习的载体通过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感知文本,自主实验观察情景)、小组交流探究、课堂质疑讨论完成对知识的初步构建,通过教师适时的指导点拨,从规律、方法、思想等方面归纳提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升华思想。因此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与课本对话、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 自主互助学习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1)独立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独立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整个学习过程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与自由,学生有权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以及有权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在教学中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独立自主建构知识结构。
(2)活动性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活动为主要教学载体,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的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主要是指学生的记忆、思考、想象、情感、操作、实践等活动。
(3)启发性原则。课堂老师要提前设计、编制学习提纲,提纲要结合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课后练习制定,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训练目标,使学生对一堂课的训练目标做到心中有数。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和解决,不断打破学生认知结构上的平衡状态,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并且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去思考。
2 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刚开始学习时,缺乏对学习方法的体验探究,所以在探究过程不会积极参与。我们要正确鼓励、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和动脑的习惯。比如说,老师不做学生能做到的事;老师不说学生能说出的话;老师不讲学生懂的问题。这样长期坚持,学生会学会探究。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个习惯有助于学生新习惯的养成。
(1)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新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各种学习过程中都要使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2)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学生产生求知欲,所以产生并提出问题,这时候最需要教师的引导,一定使用正确的方式教学。教师设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要进行鼓励,有助于学生培养信心及产生兴趣。
(3)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习惯和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所必要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方面,新课本示范得很好、很多,所以平常教学中,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从电视、电脑、报刊、书籍、音像、事实、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
3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能有效找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在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向学生讲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如何完成任务,老师如何进行评价。其次,分好小组,确了学习任务,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再次,选派小组成员代表本组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以此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最后,课堂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要评价学生的个人表现,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让他们感觉到都很优秀和成功。
4 关注课堂上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1)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它包括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同伴合作、师生互动中的行为表现,包括探究、思考的过程,参与热情和情感体验等。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自主学习、如何讨论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作出反应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
(2)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这里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是指关注教师备课是否充分,过渡是否自然,教学基本工如何,而是关注教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发现并提出学习中的疑惑、有效地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重点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即“以学论教”来评价教师。
(3)不以課堂容量论有效性高低。一堂课有效性的高低不以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讲评几张试卷,讲了几道例题。而是要关注学生学了多少,哪些能力、技能等到了提高,学生是否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总之,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下,自主互助学习性课堂的焦点不再是课堂的流程是否完整,课堂的进程是否流畅,而是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一堂行云流水般的课不一定是一堂好课,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投入的学,大胆的质疑,积极的思考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完成从由不知到知,由混沌到明晰的成长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