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设疑”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说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高中的小说阅读教学中应用“先行设疑”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逐步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阅读;“先行设疑”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0-0006-02
  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坚持新课标教学理论和指导要求的基础上,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基于此,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应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具体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应用“先行设疑”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先行设疑”的基本要领分析
  (一)针对文本精心设疑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取文本的中心点精心设疑,通常可以从文本的中心思想、篇章结构、语言艺术、人物评价以及线索等方面入手。教师要确保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实质性的价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积极性。教师既要在文本中学生容易产生困惑的地方设疑,也要在学生无疑处设疑。教师所设疑问要尽量少而精,具有启发性,以此来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和领悟,有利于提高其对阅读的兴趣,增强其阅读能力[1]。
  (二)针对学生引导质疑
  如果想要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问难。教师在学生正式阅读文本之前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怀疑、困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时他们就会更加专注,避免了盲目、流于形式的应付式阅读。
  (三)针对问题指导解疑
  从质疑问难到释疑解难是一个深入阅读、发散思维的过程,教师通过创设条件,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能够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阅读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参读资料,从而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能够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把握文本。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最终解决问题。
  二、“先行设疑”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实际应用调查显示“先行设疑”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在开展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合理运用“先行设疑”教学模式,有效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
  (一)分组解疑法的应用
  现阶段,分组学习模式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分组学习法与“先行设疑”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教师可以把学生合理分为几个讨论小组,应用分组解疑法。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思维特征以及文本特点等进行“设疑”,提出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阅读结束后,各小组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探讨。学生之间这样的交流沟通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灌输、机械讲授的情况。教师通过应用分组解疑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例如,在杰克·伦敦《热爱生命》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行设疑”: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小说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够超越极限,勇敢地战胜病狼而顽强地活了下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并根据文本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可以推荐一位代表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同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小说阅读教学活动增添活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清小说的结构,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小说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通过该篇小说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主人公坚忍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2]。
  (二)自读设疑法的应用
  自读设疑法主要指学生自主进行对文本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文本中的标题、开头和结尾等部分的内容产生疑问。学生可以“先疑后读”,带着问题阅读文本。通过使用此种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保持良好的阅读状态。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小说阅读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获取信息,进而解决问题。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自读设疑法进行文本的阅读。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使其真正体会文本所蕴含的艺术审美特征,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茨威格《家庭女教师》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读环节可能产生以下问题:文章标题为“家庭女教师”,与学校的教师有什么不同?小说中家庭女教师经历了什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又是什么呢?……学生产生这类疑问之后,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出来,便会更加认真仔细地展开对文本的深入阅读,从而了解到原来文章讲述了一个家庭女教师被一个纨绔子弟始乱终弃的故事。作者茨威格以文章中小姐妹俩的视角来呈现事件的发展经过,通过两姐妹发出的五次“可怜的小姐”的感叹,将她们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串联起来,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给予了读者强烈的心理感受。通过阅读,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突出的藝术表现能力,他以细腻、深刻、生动的心理刻画,向读者循序渐进地讲述了一个故事,而这样的方式值得学生借鉴和学习[3]。
  (三)深析起疑法的应用
  高中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应避免浅尝辄止地阅读文本。所以在自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还应对小说展开全面深入的分析与评论。教师通过应用深析起疑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细致揣摩作品的精华之处,深切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深度分析的过程离不开问题的引导。所以,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小说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文本问“为什么”,以此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与评价。例如,在刘心武《等待散场》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反复提到“雨”字,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将“雨”去掉,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文中“眼里闪出异样的光”后面会有省略号?……通过以上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然后通过解读文本寻找问题的答案。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小说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文学艺术。小说阅读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充满了挑战,小说阅读的教学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考验。通过引入全新的“先行设疑”教学模式,能够提高高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 参 考 文 献 ]
  [1] 徐艳妍.论“先行设疑”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31.
  [2] 潘卫星.漫谈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J].华夏教师,2017(22):75.
  [3] 何长玉.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5):84.
  (责任编辑 农越华)
其他文献
重庆,一座春天温婉、夏天热情、秋天妩媚、冬天神秘的城市,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无可抵挡的魅力。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春节就是我们最好的开始。赏花灯、逛庙会、观舞狮、游吊
在寄宿制学校中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因忽视安全,造成违纪,引发安全事故最多的校园安全事故的“重灾区”。因此,它在校园安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因
秋阳依旧绚丽,磐城已然巍峨。临近四天的传统文化通识培训活动,在全体学员重三叠四的掌声中,心满意足的收获里落下了帷幕。回顾这几天各位专家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简单勾勒和认真解
消除腐败,代之以廉政成风,需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在短期内搞一下突击,如同过去那样搞一两次运动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当然,从目前的情况出发,重点抓一下,严肃处理一批人民
随着伦敦奥运会的结束,竞技体育逐渐向大众体育转移,城市居民从健康的理念出发,利用闲暇时间到俱乐部锻炼身体,但锻炼者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健身知识,盲目地进行健身锻炼。该文从健
[摘 要]高斯曾经说过“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中的皇冠”.因此,数学家都喜欢把数论中一些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叫作“皇冠上的明珠”,以鼓励人们去“摘取”.这些“明珠”有费马大定理、孪生素数问题、哥德巴赫猜想、圆内整点问题、完全数问题……不定方程是推进数论发展的最主要课題.文章主要研究了Pell方程的相关理论,讨论了最小解问题;还研究了求解丢番图方程的一些初等方法并最终运用Pell方程的相关理
叠被子、叠衣服、做早点……这不是妈妈在做家务,而是孩子们娴熟的生活技能展示。5月27日上午,莅临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精致教育,精彩无限”课程建设展示周闭幕式的团市
11月8日,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尼克·迈尔斯率团来渝访问。代表团与市卫生计生委、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举行了工作会谈,就医学大数据、卫生经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从参照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安排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和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入手丰富课堂评价,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样化课堂评价;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13-02  众所周知,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