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技术大学计算机实验室联合模式探索

来源 :职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jie8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家战略的"互联网+",不仅为应用技术大学与业界共同构建联合计算机实验室提供了技术背景,还催生了教育的互联网思维,综合应用技术大学与"互联网+"的特征,针对计算机实验室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计算机实验室多方共建分享以及功能多元开放拓展的可行途径。联合计算机实验室是基于"互联网+"并建立在行业、产业、企业和大学的共同需求上的最佳互联互生模式,真正实现技术人才培养的产学结合与协同创新。
其他文献
高职实习生普遍存在情绪问题并缺乏有效管理。以厦门CY高职院校的应届实习生为案例考察,探讨实习生情绪问题的形成逻辑,建议引入EAP的组织方案设计,以探讨分层干预的实施策略。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重大工程,需要创新思维方式的引领。"互联网+"思维方式有五种表现形式:跨界思维、共享思维、开放思维、平台思维和数据思维,它们在现代职业教育目
通过对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11-2015年全文转载论文进行梳理,概况分析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有五个研究热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合作办学研究
<正>涂三广、石伟平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3期中撰文,从企业实践的政策背景、现实表征入手,调查分析了教师企业实践身份认同困境情况及其深层原因,在此
人的生命成长过程、潜能实现过程即学习的过程,本真的学习体现了学习的生命价值。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扭曲了学习的价值取向,强化了学习的工具理性。对于学习的激发和引导的
李作章在《现代教育科学》2016年第3期中撰文,阐述了高职学院与四年制大学学分转换的重要意义,并描述了国外高职学院与四年制大学学分转换的三种典型模式,借此提出了对我国高职
欧阳忠明、韩晶晶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12期中撰文,从工作场所与雇主的角度出发,全面诠释了现代学徒制的本质内涵、内部机制及其价值所在,揭示了企业与现代学徒制
刘晓、石伟平在《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2期中撰文。提出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治理的现实逻辑,审视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治理的理论,提出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治理的路径。首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芬兰开始重视高职教育教师教育的专业性,提高教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水平。芬兰高等职业教育在其职业教师教育方面注重实践能力的发展、理论学习能力的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中采用延长链接固定治疗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3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