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 农业”的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ri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信息、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技术人才需求量激增。农业职业院校在原有信息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整合种植类专业资源,优化专业布局,与行业企业共同打造以农业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农业信息系统开发、农业网络系统集成、农业物联网应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VR开发与应用、农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前沿技术为支撑的信息技术专业群,为农业信息化培养跨界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1-00298-03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造传统农业,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新农业,发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载体和引擎作用,打破农村时空局限,促进农业生产、流通、消费方式智慧化转型升级,打造生态农业、智慧乡村。黑龙江省“互联网 农业”行动计划(2016)提出加快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抢抓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对农业产业升级带来的新机遇。黑龙江省以“互联网 农业”为驱动,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需要大量农业信息技术技能人才,农职教育要立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简称学院)信息技术专业群由软件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农村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动漫制作技术等6个专业构成,专业群为适应农业大省“互联网 农业”人才需求,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紧密结合,“校政行企”多方联动,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的有效对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1基于“互联网 农业”的信息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信息、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經营、管理、服务全面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信息化成为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导力量,促使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全面提升,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好”发展。
  农业生产的在线监测、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需要农业物联网规划设计施工、软硬件产品安装调试的物联网技术技能人才,以及农业信息获取、挖掘、存贮、分析与智慧应用开发的软件技术技能人才,以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及民宿旅游电子商务运营模式,需要农村电子商务专业化人才,以提升农业经营网络化水平;“互联网 ”政务服务信息系统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应用,农业系统关键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保障,需要系统运维管理、网络安全防护、网络搭建运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化人才,以提升农业管理数据化、“三农”服务信息化水平。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面向“互联网 农业”培养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融合的跨界人才,为龙江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信息化人才支撑。
  2基于“互联网 农业”的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思路
  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以服务龙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坚持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原则,依托学院牵头的成立的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农村电商职教集团,携手互联网企业,以培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创新混合所有制办学新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优化专业布局,对接行业标准,打造以农业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农业信息系统开发、农业网络系统集成、农业物联网应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vR开发与应用、农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前沿IT技术为支撑的信息技术专业集群,使专业群成为黑龙江省智慧农业人才培育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孵化中心、农业信息技术培训中心、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促进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
  3实施“校政行企”协同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结合区域主流产业,以保障各方利益为前提,充分调动互联网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等社会主体的育人积极性,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生产经营、社会服务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采用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办学模式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各方在教育与生产、实习与就业、科研与技改、培训与服务等方面的问题,紧密合作多方联动,共同为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1搭建“校政行企”协同育人平台
  群内各专业与淘宝大学、新大陆集团、联想集团等著名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专业,搭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依托现代农业、农村电子商务职教集团,联想职教集团及软件、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强化校企、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资源融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教共同体;针对地方政府的农业信息产业园、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农民创业园等建设项目以及农业产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政府合作培养专项人才,提供技术服务,助力产业园区建设,构建校政协同育人平台。“校政行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多方联动,推动了育人与农业产业协同发展。
  3.2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新大陆集团共建“新大陆农业物联网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龙博农村电商学院”。校企双方以场地、软硬件资源等有形或无形资产共同投入,形成双方对应比例的责、权、利关系;共同组成管理团队,成立理事会,负责二级学院的运营与管理;共同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实习就业、培训认证、双创、社会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优化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联想集团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定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遵循“学徒适应期一学徒成长期一学徒成熟期”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律,学习和学徒交替进行,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定班即定岗,毕业即就业”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4构建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的课程体系
  紧跟信息产业发展方向更新课程体系,对接和融人现代农业技术,实现课程体系与区域产业发展同步。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职业素养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核心平台课程、专业拓展平台课程4个层级。基础平台课为群内的所有专业共享,用以奠定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为群内各专业独有,用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课拓宽就业方向培养职业迁移能力,职业素养课程提升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培养自我提升能力、创业新业能力,增强职业稳定性。
  在专业基础平台课中开设农作物生产技术、农村经营管理作为所有专业的共享课程,以了解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常识,能把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专业核心课开设农业信息系统开发、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大数据技术、农业遥感技术、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vR开发技术等课程,以掌握农业信息管理、农业应用系统开发和农业生产过程监控、农业数据处理等核心技能,能在农业管理、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及农业信息服务等行业中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使用与维护等工作;专业拓展课开设农产品营销、农业园区设计、农村电商创业等课程,以培养农产品品牌策划、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养课以讲座的形式开设合作社经营管理、农村法律法规、农村政策解读、新技术专题等内容,以了解农村热點难点问题、惠农政策、农村工作基本方法及农业新技术。
  5建设校企共享型、跨界互动的教学资源
  携手互联网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大师工作室、驻企工作站等教学和社会服务场所,共同培养互聘共用的教师f师傅)教学、技术研发团队,共同开发涉农信息技术特色教材、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学、提供社会服务,共享就业岗位和创业资源。
  5.1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依托合作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学院现代农业专业群基础设施,与新大陆集团共建智慧农业实训中心。中心采用先进的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与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包括农产品展示、企业孵化、农产品运营、技术培训和服务等多个功能区,中心入驻区域内多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运营项目和环境;与联想集团共建具有联想企业文化氛围的联想服务中心,包括学习中心、实训中心、3c服务中心、“联想服务工程师”工作室等,用来开展现代学徒制特色班的校内学徒和其他专业教学。与省内外互联网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与就业岗位,提升专业对口率和就业率。
  5.2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建设
  通过国内外进修、培训、企业挂职、基地锻炼等途径,建成校企互聘共用的教学团队。群内各专业带头人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指导专业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设置、团队建设、实习实训以及教学过程管理和人才质量评价等工作。以校企共建的“大师工作室”、“教师驻企工作站”、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载体,开展人员互聘、企业实践锻炼、联合研发、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专业共建活动,提升企业技术人员教学能力和学院教师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和培养“双师”素质。
  5.3课程资源建设
  依托合作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共建专业课程资源。与新大陆集团合作开发农业物联网应用、农业大数据技术等课程资源,与北京博导前程合作开发农产品电商运营、移动电子商务等课程资源,与北京幸星国际动漫共建农业vR开发课程资源。师生组成的IT产品维修维护、软件开发、网络组建、电子商务、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技术团队,为区域内农业信息技术产业园、农民创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园区、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技术培训,服务项目融入专业教学,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和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契合度。
  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结合,是传统农业与信息技术的碰撞,更是时代发展的潮流,能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实现农业发展的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基于“互联网 农业”的信息技术专业群以培养现代农业和信息技术跨界融合人才为目标,对接区域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群内专业组合。围绕专业群建设目标整合信息技术专业群和现代农业专业群现有的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资源,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开发专业群课程资源。进一步分析产业背景、服务面向,聚集信息技术专业发展方向,明确专业发展定位,实现核心引领、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Exce12010是微软Omce较为成熟的版本组件之一,该项目使用它制作了一套进一销一存系统。系统中根据目前通用条码EAN-13:标准版的前缀部分关联主键对应的商品地区,该项目大量使用了查找函数,并比较各类查找函数间参数的使用特点。查询卡更挖掘了多种查询方式,例如:自动生成商品名、自动显示库存、月销售量等内容。最后将系统界面进行保护和隐藏公式,使之完善成一套具有实际效用的小型贸易系统。  关
摘要:在移动学习时代的背景下,手机逐渐成为课堂中有效的教学工具,而BOPPPS教学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有效教学框架。本文以BOPPPS教学模型为框架,以《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构建课程六大模块,并将移动教学方法融入其中,从而实现学生全方位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教学实践表明BOPPPS教学模型下的移动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BOOOPS;移动课堂教学;信号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信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现有的“非遗”难以进行充分、有效的展现和保护,AR(增强现实)技术的合理利用可以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多、更好的应用手段和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AR技术具有一些无可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非遗;文化;AR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
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人才炙手可热,需求量巨大。然而学校培养的人才缺乏实战经验,无法满足企业要求。导致出现“学生就不了业,企业招不到工”的怪象。该文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岗、课、证”三融合进行了解析,阐述了《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改革与实践方法。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
摘要:该文在分析了传统教学大纲已不再适合培养面向企业岗位标准人才需要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科自身特点以及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构建了以“岗位标准 任务驱动”的课程标准,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与标准-教学资源-实施建议6个方面进行规范化。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任务驱动;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计算思维”概念自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提出以来,已成为国内外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我校的“2 x Y”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多维课程教学体系及其运行机制。通过探索和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室与网络、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课程教学及管理模式,进一步拓展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为充分发挥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
摘要:维修电工实训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必修课程, 在实训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本文以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互锁的正反转控制为例,浅谈符合职业操作规范的电路故障检测的思路与方法。希望对学生或从事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职业素养;正反转控制;双重互锁;故障检测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
摘要:打造教学航母、整合教学资源是本轮院校调整改革追求的目标。在目标实现,優势凸显的同时,跨地区、跨省市异地办学成为常态,由此给日常教学管理、教学保障、后勤保障、教学秩序维持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此,开发一款手机APP,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院校管理,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教学管理;智能管理;手机APP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不断渗透,不仅实现了多产业间的技术融合,而且实现了跨专业间的技术创新。随着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设备广泛使用,以及移动终端系统开发技术的日益成熟,各种传统的Web应用都将逐渐实现和提供移动端应用。该文以基于移动端的“一张图”应用与推广为研究内容,通过对“攀枝花一张图”进行举例分析,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技术的应用优势,并为移动端“一张图”技
摘要:近年来,传感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泛应用于军事、环境监测、农业、工业控制等领域。IEEE 802.15.4标准由于其低速、低功耗、短传输距离和简单架构的特点,已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流行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标准。该文对使用IEEE 802.15.4协议的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lEEE 8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