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9+3”政策作为惠民工程,为巩固汉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起着积极的作用。由于藏区学生与内地学生生活方式、语言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学校在安排课程时,要考虑到这些差异,认真的安排学生学习的课程,以此保证“9+3”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竞争优势。
关键词:“9+3”学生;就业;看法
“9+3”政策实施之后,的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带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9+3”学生就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9+3”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首先对“9+3”实施的积极作用与学生课程安排进行了介绍,其次对“9+3”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近期与长期的解决方法,仅供参考借鉴。
1 “9+3”实施的积极作用与学生课程安排
1.1 积极作用
所谓“9+3”,中的“9”指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而“3”指的是中职即教育。此项举措由四川省首创,主要针对的是藏族学生。现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对促进藏族学生就业,团结藏民族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9+3”政策实施的具体意义如下:
首先,符合现代藏区发展需求。藏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广大藏区民众的文化素质水平都不是很高。实施“9+3”政策之后,藏区学生可以免费就读中职院校,学习一门技能,这对改善自身的命运意义重大,同时也会促进藏区经济发展;其次,“9+3”政策的实施,利于藏区长治久安。藏区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稳定,这对我国国家整体局势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藏区民众在党的带领下真正的奔小康,这对巩固党领导也有积极意义;再次,“9+3”政策的实施可以说是一项惠民工程,同时也利于职业教育发展;最后,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此种政策措施也可以利用到其他少数民族方面。其他省市地区也可以借鉴。
1.2 课程安排
“9+3”政策,对藏区学生来说无疑是改变命运的转折。但是要想“9+3”政策实施具有良好的效果,相关职业院校必须做好学生的课程安排。藏区学生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了汉语,但是汉语水平普遍不高,而各中职院校都使用汉语授课,所以在安排课程时,中职院校应该依据藏区学生的特殊情况,开设汉语课程,要让每个“9+3”学生都熟悉了解汉语。以此基础上,在安排其他专业课程。为了能够尽快提高“9+3”学生汉语能力,各中职院校在入学之初就可以安排“9+3”学生进行集中学习,专项辅导,只有每个学生的汉语能力完全达到相应水平,经过考核之后,在依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安排专业课程。由于“9+3”学生入学之初就可以进行了集中汉语学习,专业课学习进度会比较慢,这一点中职院校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9+3”学校,应该与企业进行合作,互通有无,这样学校就能够依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向培养,既能够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也能够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困境。
2 “9+3”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
经过调查显示,“9+3”学生就业总体上讲效果十分明显,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成功就业,但是还有些学生没有成功就业或者就业之后离岗,还需要学校给予帮助,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2.1 学生个人因素
首先,学生自主就业意识比较差。因为“9+3”学生是政府办学,无论是学校,还是同学都对这些学生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形成了依赖。就业时只等着学校或者政府安排,而自己则不主动找工作。还有些学生就业之后,不珍惜就业岗位,领导批评或者有其他部顺心的事之后,立即就会辞职,等着政府在安排。还有些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民族心理,思想保守,不愿意与人沟通,在进行岗位竞争时,经常会认为自己样样不如别人,最终导致就业失败。
2.2 社会原因
内地部分企业拒绝使用外族员工。在就业的安置问题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居住地域、民族心理、思想观念的长期影响,部分企业仍旧对少数民族的孩子戴有色眼镜,对使用藏区“9+十3”毕业生心存顾虑,他们拒绝外族员工,导致企业尚未充分发挥吸纳“9+3”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加之2009级“9+3”教育是我省首届藏区免费教育,尚未建立完善有效的“9+3”藏区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发布机制和就业服务机制,对用人企业招录藏区学生后的后续指导、服务工作还没有有效开展,致使企业的吸纳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3 “9+3”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
3.1 近期解决途径
主动出击、做好就业安置工作。学校就业处主动出击,对拒绝外族学生的企业,主动找企业领导交流、沟通,说服企业领导为了民族的团结,促进藏区的长治久安,祖国的繁荣富强发展,主动接纳“9+3”学生。我们通过使用“搭配法”的方式搭配给企业,尽量给学生找对口工种全部安置。
同时“9+3”学生也应更新就业观念,积极拓宽就业地域范围,拓展就业面。不要死守在大中城市或回老家就业,要有勇气和信心到最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去工作,要到周边省市去寻找就业机会,甚至可以考虑去沿海发达地区寻求个人发展的机会。择业时眼光要开阔,就业要灵活点,思想要活跃一些,这样才能缓解目前“9+3”学生就业的困难局面。
3.2 远期解决途径
3.2.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引导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9+3”学生就业政策是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要加快制定和完善保障“9+3”学生权益的各项政策,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9+3”学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政府要加大对三州学生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包括财政投入和加强对中小学师资的培训,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加强汉语教学,逐渐减少对“9+3”学生入学时的政策倾斜。
3.2.2 中职学校应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
中职学校应根据地方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使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合格的“9+3”中职学生。中职学校应注重对“9+3”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应加强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对教育目标注入新的内容,具体说就是让受教育者在社会上获得一个恰当的生存位置,从而实现其人身的幸福。因此,学校应传授给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知识和技能、创造财富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追求幸福的知识和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9+3”学生现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就业。针对这一点,政府、学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能够让每位“9+3”学生都能够顺利就业,并且转变这些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他们自主就业的意识,要让这些学生为自己的就业做好长久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王现强.四川省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中学生管理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2]陈希.藏区“9+3”中职教育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3]赁旭.藏区“9+3”免费中职学生的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9+3”学生;就业;看法
“9+3”政策实施之后,的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带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9+3”学生就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9+3”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首先对“9+3”实施的积极作用与学生课程安排进行了介绍,其次对“9+3”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近期与长期的解决方法,仅供参考借鉴。
1 “9+3”实施的积极作用与学生课程安排
1.1 积极作用
所谓“9+3”,中的“9”指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而“3”指的是中职即教育。此项举措由四川省首创,主要针对的是藏族学生。现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对促进藏族学生就业,团结藏民族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9+3”政策实施的具体意义如下:
首先,符合现代藏区发展需求。藏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广大藏区民众的文化素质水平都不是很高。实施“9+3”政策之后,藏区学生可以免费就读中职院校,学习一门技能,这对改善自身的命运意义重大,同时也会促进藏区经济发展;其次,“9+3”政策的实施,利于藏区长治久安。藏区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稳定,这对我国国家整体局势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藏区民众在党的带领下真正的奔小康,这对巩固党领导也有积极意义;再次,“9+3”政策的实施可以说是一项惠民工程,同时也利于职业教育发展;最后,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此种政策措施也可以利用到其他少数民族方面。其他省市地区也可以借鉴。
1.2 课程安排
“9+3”政策,对藏区学生来说无疑是改变命运的转折。但是要想“9+3”政策实施具有良好的效果,相关职业院校必须做好学生的课程安排。藏区学生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了汉语,但是汉语水平普遍不高,而各中职院校都使用汉语授课,所以在安排课程时,中职院校应该依据藏区学生的特殊情况,开设汉语课程,要让每个“9+3”学生都熟悉了解汉语。以此基础上,在安排其他专业课程。为了能够尽快提高“9+3”学生汉语能力,各中职院校在入学之初就可以安排“9+3”学生进行集中学习,专项辅导,只有每个学生的汉语能力完全达到相应水平,经过考核之后,在依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安排专业课程。由于“9+3”学生入学之初就可以进行了集中汉语学习,专业课学习进度会比较慢,这一点中职院校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9+3”学校,应该与企业进行合作,互通有无,这样学校就能够依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向培养,既能够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也能够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困境。
2 “9+3”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
经过调查显示,“9+3”学生就业总体上讲效果十分明显,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成功就业,但是还有些学生没有成功就业或者就业之后离岗,还需要学校给予帮助,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2.1 学生个人因素
首先,学生自主就业意识比较差。因为“9+3”学生是政府办学,无论是学校,还是同学都对这些学生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形成了依赖。就业时只等着学校或者政府安排,而自己则不主动找工作。还有些学生就业之后,不珍惜就业岗位,领导批评或者有其他部顺心的事之后,立即就会辞职,等着政府在安排。还有些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民族心理,思想保守,不愿意与人沟通,在进行岗位竞争时,经常会认为自己样样不如别人,最终导致就业失败。
2.2 社会原因
内地部分企业拒绝使用外族员工。在就业的安置问题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居住地域、民族心理、思想观念的长期影响,部分企业仍旧对少数民族的孩子戴有色眼镜,对使用藏区“9+十3”毕业生心存顾虑,他们拒绝外族员工,导致企业尚未充分发挥吸纳“9+3”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加之2009级“9+3”教育是我省首届藏区免费教育,尚未建立完善有效的“9+3”藏区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发布机制和就业服务机制,对用人企业招录藏区学生后的后续指导、服务工作还没有有效开展,致使企业的吸纳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3 “9+3”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
3.1 近期解决途径
主动出击、做好就业安置工作。学校就业处主动出击,对拒绝外族学生的企业,主动找企业领导交流、沟通,说服企业领导为了民族的团结,促进藏区的长治久安,祖国的繁荣富强发展,主动接纳“9+3”学生。我们通过使用“搭配法”的方式搭配给企业,尽量给学生找对口工种全部安置。
同时“9+3”学生也应更新就业观念,积极拓宽就业地域范围,拓展就业面。不要死守在大中城市或回老家就业,要有勇气和信心到最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去工作,要到周边省市去寻找就业机会,甚至可以考虑去沿海发达地区寻求个人发展的机会。择业时眼光要开阔,就业要灵活点,思想要活跃一些,这样才能缓解目前“9+3”学生就业的困难局面。
3.2 远期解决途径
3.2.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引导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9+3”学生就业政策是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要加快制定和完善保障“9+3”学生权益的各项政策,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9+3”学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政府要加大对三州学生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包括财政投入和加强对中小学师资的培训,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加强汉语教学,逐渐减少对“9+3”学生入学时的政策倾斜。
3.2.2 中职学校应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
中职学校应根据地方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使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合格的“9+3”中职学生。中职学校应注重对“9+3”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应加强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对教育目标注入新的内容,具体说就是让受教育者在社会上获得一个恰当的生存位置,从而实现其人身的幸福。因此,学校应传授给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知识和技能、创造财富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追求幸福的知识和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9+3”学生现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就业。针对这一点,政府、学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能够让每位“9+3”学生都能够顺利就业,并且转变这些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他们自主就业的意识,要让这些学生为自己的就业做好长久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王现强.四川省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中学生管理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2]陈希.藏区“9+3”中职教育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3]赁旭.藏区“9+3”免费中职学生的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