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关键”因素,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学科素养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地?

一、认识和理解学科核心素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

如何接地气的解读核心素养呢?开车这个例子很容易说明知识、技能、能力、素养是什么关系。首先是项目1交通规则考试,这是“知识”。之后考倒车、移库,这是“技能”。有了知识、技能,怎么能够得到“能力”?一定要提供情境,才能表现出“能力”。能力怎么变成“素养”?还需要反思。驾驶员的驾驶素养有“安全驾驶”,这就是“关键能力”,“礼貌行车”叫“必备品格”,“尊重生命”就是“价值观念”。那回过头来,我们在学校教学生书本知识,教学生技能比如解决问题技能、实验操作技能等等,然后通过高考,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就像我们真正在道路上驾驶汽车一样,你在社会中你能否运用你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具体的问题就是你的素养所在。从能力到素养给我们什么启示?一定要在体验、经验中学会反思,不会反思,记住知识技术就结束了,这样获得的东西不是知识,而是信息。我们学校课程一定要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行,德行就是我们讲的素养。怎么在反思中养成一种态度习惯?在态度习惯中养成价值观?尊重生命这就是驾驶素养这个评价给我们课程教学的启示。这个素养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老师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的。

二、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

在化学课堂中如何融合化学素养呢?我们通过《氨》的教学案例来解读。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来进行氨的学习。其中有三种不同的思路:第一种是让学生去厕所闻味。这个思路涉及到一个教学管理的问题,什么时间去?是集中在一起,还是分散开去?还有就是氨气是有毒的,这对于从厕所知道氨气的学生是不能理解的。显然这种思路是不可行的。第二种是老师在上课前在讲桌下预先准备两瓶开盖的浓盐酸和浓氨水,老师手上戴着一次性手套,在学生起立上课时,偷偷把手指伸进试剂瓶中蘸取试剂,然后伸开手臂,在慢慢靠近,像魔术表演一样,在手指靠近时,会看到白烟。这种引课方式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兴趣很高。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散发的刺激性气味以及试验后把做实验的手套丢进垃圾桶都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是和我们所要达到的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社会责任素养相违背的,这种引课方式不能被赞赏。第三种思路是从氨气的用途中:80%的氨气用于制造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以此来解决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这样的引课方式是被赞赏,因为它渗透了科学素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让学生通过化学教学关注到化学对社会做出的特殊贡献,关注到化学可以改变社会,改变生活,向学生宣传的是正能量。

三、基于发展化学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带的思考
  思考1:学科核心素养是割裂的吗?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是通过某一个知识板块作为载体的,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能割裂。绝不能认为这些教学内容所承担的核心素养任务是唯一的、孤立的,只有定位准确才是有价值的。因此要合理设计我们的教学内容,充分依托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等各个部分知识,挖掘其所包含的素养教育,达到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

思考2.教学情境创设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在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例如:讲到过滤时我们可以出示生活场景图:用漏勺捞饺子、用纱布滤豆浆等,总结出过滤器的孔径大小与被过滤的物质有关。当出示分子筛时,学生自然会想到根据分子大小设计孔径,从而具有筛分分子的特性。识技能需要在情境中习得,否则就是符号,对学生而言,单是符号的传递,就感觉不到学习的意义。还有在情境中應用,知识技能当然要学,但学了之后一定要用,一定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

核心素养,是我们成为更好自己所必须逐渐具备的,不脱离情境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根据这两、三年新的理念的实施和实践,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尝试。感觉作文教学指导极为关键。  一、作文教学指导,课前充分积累素材  要想写好作文积累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作文指导教学中的课前积累很关键。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教师课前在积累素材上多下一些功夫,给予一些指导。学生会将自己的素材整理成一篇相当不错的文章。比如写人物细节描写的文章,就应让学生及积累一些相关片段
期刊
在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历史,因此,这一阶段对历史的学习影响着学生能否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能否学好历史。所以,教师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對历史学习的兴趣。  影响学习的因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有科学报告指出非智力因素开发的越好,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越高。在众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引人关注的一个。所以,教师需要培养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快速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我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总结了四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自读法  小说以描写、叙述、议论、抒情为手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的,进而揭示社会现实
期刊
近年来有部分移民搬迁的瑶族学生来到了芒场小学,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将他们编排成一个班,我担任班主任,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如何引导瑶族学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是我着重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主动从生活和学习上关心他们,在与瑶族学生的沟通中发现,语言是他们与我们顺利沟通,适应新环境,跟上学校教学步伐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这个特殊情况,教学过程中我从提高白裤瑶学生的朗读能力入手,以朗读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
期刊
毕业后我从事小学教育及幼儿教育工作已有数十年。在这些年里,我带过的孩子一届又一届,多的连我自己也数不清,期间也发生了许多令我印象很深的事情,就有这样一件事,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故事要从去年秋天说起,那一年我带的小班,由于是幼儿园最小的一个班,年龄普遍偏小,和我以往带过的小班一样,孩子们第一次离开了爸爸妈妈,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开始也是又哭又闹。头几个星期,我是忙的焦头烂额,抱抱这个,安抚那个
期刊
管理学大师杜拉克曾说:“如果一个组织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个组织必须有这样一个形式:在一个由普通人组成的集体下能够正常地运行。”可见,管理不是一门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学问,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充满这样那样缺点的人,都能掌握的学问。管理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通过它让一群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来,管理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普通人发挥不同寻常的效率,这是身为中层的我需要考
期刊
著名的教育学家夏丐尊说过:“如果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里的“水”指的是情感和爱心。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不能单纯地把教育理解为知识的传递与积累。更应该把自己的情感和爱注入到学生的身上,不仅要把学生当亲人、朋友来看待,而且要把学生当儿女来看待。教师作为一名播种者,应把理解、自信、希望、善良、宽容、体谅等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
期刊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学会观察,才会发现和创造。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上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观察、观察、再观察”。生物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则把他的科研成果归功于观察,他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也强调“观察是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
期刊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时间。但是我们在等待花开之前要做好培育和护理花苗的工作,花期到了,才能开得更艳、更美。  班主任就像护花园丁,每个学生就是一朵待开的鲜花。每一朵花都有不同的毛病,缺水了,肥多了,生虫了,喜阴了,向阳了等等。针对不同毛病,班主任应该采取不同措施来补救。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这个道理。每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家庭环境不同,性格心理都不一样,需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班主任工作需要的不仅仅
期刊
自2015年参加实验以来对这个项目的认识逐步加深,深度学习是理念和方法结合。就理念方面他的前身是为理解而教,是相对于浅表化学习、机械记忆而言的,通过近几年专家与一线实践者的努力,把这一项目和国家层面的立德树人结合起来,深度学习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从育人方面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2015年参与深度学习项目时,在网络上和纸媒上很少搜索到与深度学习相关论文及实践活动,但经过这几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