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不同浓度七氟醚患者全血游离六氟异丙醇浓度的比较:与苏醒期躁动的关系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吸入不同浓度七氟醚患者全血游离六氟异丙醇(HFIP)浓度及其与苏醒期躁动的关系。

方法

拟行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患者4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吸入浓度七氟醚组:0.86%组(S1组,n=13)、1.71%组(S2组,n=14)及2.57%组(S3组,n=13),分别吸入相应浓度七氟醚,同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靶浓度4~6 ng/ml)及静脉输注丙泊酚(4~12 mg·kg-1·h-1)、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1·h-1,七氟醚吸入3 h时停用。分别于吸入七氟醚30 min、1、2和3 h及停止吸入后1、3和5 h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注射器顶空二次平衡法测定全血游离HFIP浓度。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按指令睁眼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气管拔管后4 h内躁动和中度疼痛发生情况。

结果

3组全血游离HFIP浓度于吸入1 h时达峰值,后逐渐降低,停止吸入后浓度持续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组各时点全血游离HFIP浓度升高,S3组吸入期间、停止吸入后1 h全血游离HFIP浓度降低(P<0.05);与S2组比较,S3组各时点全血游离HFIP浓度降低(P<0.05)。S3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按指令睁眼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长于其余2组(P<0.05)。3组躁动发生率及中度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血游离HFIP浓度随吸入七氟醚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而吸入浓度到达2.57%时,游离HFIP生成明显受到抑制,全血游离HFIP浓度降低;游离HFIP与苏醒期躁动无明显关系。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及缺血缺氧时间因素对新生大鼠脑损伤的影响。方法日龄7 d清洁级健康新生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7组(n=20):假手术组(S组)、缺血缺氧组(C组)和不同缺血缺氧时间右美托咪定干预组(T1组、T2组、T3组、T4组、T5组)。大鼠称重麻醉后俯卧位固定结扎左侧颈总动脉,S组不结扎。T1组、T2组、T3组、T4组、T5组分别于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即刻、结扎后3、6、12和24 h
目的探讨ERK1/2通路在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mmLDL)上调小鼠肠系膜动脉α1受体中的作用。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mmLDL组(小鼠尾静脉注射mmLDL),U0126干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mmLDL及腹腔注射ERK1/2通路特异性抑制剂U0126),各24只。微血管肌张力描记仪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A)引起的小鼠肠系膜动脉收缩量效曲线变化,RT-PCR
目的观察盆底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行冷冻胚胎移植(FET)周期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行FET助孕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596例,根据是否接受盆底仿生物电刺激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00例,采用人工周期进行冻胚移植前内膜准备,研究组196例,在人工周期准备内膜的基础上给予盆底仿生物电刺激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情况、基础激素水平、盆底治疗前后内膜厚度、胚胎着床率以及
目的通过建立兔腰椎管狭窄的动物模型,研究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与下肢功能、脊髓损伤病理学的关系,探讨TES-M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对照组仅手术处理,实验组分别在L5椎板下植入直径为1,2、3 mm的硅胶柱。记录麻醉后、植入硅胶柱造成狭窄后波形稳定5 min、1、3、7 d后运动诱发电位,同时采用Tarl
目的研究细胞外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诱导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HMGB-1组、HMGB-1+RAGE抗体(RAGE-Ab)组、HMGB-1+JNK抑制剂SP600125组、RAGE-Ab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分析RAGE蛋白的表达;ELISA实验检测NHBE细胞上清液中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8、IL-10和MCP-1的水平
期刊
目的应用多因子降维(MDR)的方法探讨在OSAS发生过程中Glut4基因及IL-1β基因多态性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危险因素间交互作用。方法连续选取2010年1月到12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患者,对疑似OSAS的606例(其中OSAS 447例)汉族患者进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和生化指标测定。采用Taqman-PCR技术对Glut4基因(rs5417、rs5415、rs543
目的研究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神经网络模型在广州市番禺区水痘发病状况预测中的适用性并进行预测,为制定水痘的防控提供措施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广州市番禺区2006至2015年水痘的发病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检验模型的预测精度,并通过所构建的模型对2016至2018年的发病状况进行预测。结果所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达到99.867%,利用模型可得到2016至2018年该地区的水痘的发病率分别为153.3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身高150~178 cm,体重49~94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利多卡因不同剂量组(L1-3组)。L1-3组分别注入1%利多卡因8、6和4 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记录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和阻滞后10 min时颈动脉血流速度;阻滞后出现Horner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