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语数外学习·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lis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大纲作了这样的界定:创新意识主要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和研究。由此可知,创新意识包括三个要素: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创新方式。
  一、创新品质属动力系统,包括好奇心、求知欲
  好奇心能驱使学生主动、精心地去观察事物和思索分析,能促进学生对新事物产生敏感,容易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1.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求知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离不开数学。例:(1)古代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而不做成别的形状,如方形、椭圆形;(2)河的同岸上有2个村庄,分别是张庄和李庄,张、李两村想在河边修一小发电站,应建在何处,使用线路最短。2.活跃思维。让学生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中,产生创新的欲望。教师切忌一言堂,在黑板前自我陶醉,不顾学生的反应,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让学生去说,去总结,去探索,并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表扬。事实证明,学生不仅能讲,而且讲得很好,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我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l,与直线外一点A,让学生过A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让学生讨论。一会儿,同学们就激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同学开始站起来说:“老师,过这一点只能做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我适时地推出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二、创新思维属智能系统,强调独立思考
  创新思维,指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的一种思维活动。
  1.诱导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老师对学生的质疑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想法,对书本、课外读物提出质疑,让学生的天赋和才能得到充分地施展。在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2.多说、多做,让学生多“说”,能使学生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促进学生的创新性。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新的问题,如让学生用正确、简明的数学语言来叙述一道数学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学生为了表达得有理有据,必定会积极地开动脑筋思考,这个思考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些过程,能有效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多做、亲手实践。如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分线都交于一点,这是十分美妙的结论。在教学时,让学生亲手作图,自己发现一下子看不出来的“真理”,使学生获得发现数学真理时的成功感受,体会到数学的美妙,并对数学产生由衷的兴趣。
  三、创新方式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更为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看、多动、多思、多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然后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体现在自我获得知识、拓展知识、加深知识等方面,结合数学课的特点,每学完一节或一章后,应引导学生进行书面小结。进行书面小结,实质上是一次重新整理和复习学习内容的过程。这期间,学生很可能会发现还没有弄清楚的知识或遗忘的内容,以便及时弥补,并把整节、整章零散的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变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吸取知识。
  掌握知识的目的是应用知识,学生在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应让学生互相交流,开展讨论,活跃学生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创新能力。
  1.培养直觉思维能力。(1)注意数形结合,建立图象。数量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因此,要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几何图形联系起来考虑,充分提出概念关系的几何背景,为发展直觉思维创造条件;(2)培养观察、猜想、验证能力。有些数学问题的结论需要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观察分析题目最简单、最特殊的情况,从中猜想出问题的一般性结论,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一项有意义的直觉思维训练,运用联想、类比、想像等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2.进行建模训练,培养应用意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对于数学应用,不能仅看作是一种知识的简单应用,而是要站在数学建模的高度来认识,并按数学建模的过程来实施和操作,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括,实践于生活。如在复习二次函数时,选择典型题目,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进行建模训练,提高学生的建模水平。例如,某商人将进货单价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销售时,每天可出售100件,现在他采用提高售价,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件提高1元,其销售量减少10件,问他将价格定为每件多少时,才能使每天赚的利润最大,求出最大利润。学生对这类问题很感兴趣,教师放开双手,只做“导航灯”,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
  在数学教学中,摒弃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创新。使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掌握知识的目的是应用知识,学生在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应让学生互相交流,开展讨论,活跃学生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创新能力。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转变教学的传统观念。结合教材、学生实际,设计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从而使学生自由、健康地发展。
其他文献
该文概括了近年来金属杂原子硅铝分子筛在合成、理化性质及应用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对目前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设计新方法合成了系列
传统手工艺是一个区域人民智慧的结晶,展现着民族的精粹,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者越来越少,以老年人居多,鲜有年轻习艺者,传承工作遇到
该论文主要研究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单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Corossolin、4-Deoxyannomontacin的全合成和片段合成改进、以Bullatacin为模板的四个结构功能模拟物的设计和初
具有精确结构的配体保护纳米金团簇(ligand protected gold nanocluster)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在催化、生物标记、非线性光学等方面广阔的应用潜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该文第一部分对神经网络的历史及其近年来在化学化式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了误差反射传播(BP)算法训练的前馈型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首次提出将神经网络用于高分子
学位
该论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即流动注射(FI)在线分离富集与石墨炉原子吸 收光谱法(GFAAS)联用、简便而廉价的电热原子化器的应用研究和水溶性卟啉J-聚集体的研 究.
该论文的工作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担载钒氧化物、铁钼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及IB族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和其对乳酸乙酯氧化反应催化性能的考察,二是以异丙醇在金属催化剂上的脱氢、氧化
该论文采用溶液法合成含有钨(钼)的多聚簇合物,探索具有不同配位体的钨(钼)多聚簇合物的配体效应以及它们间的S…S超分子相互作用和氢键的弱相互作用.论文中选用了种多齿配位
该文首次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半醌阴离子自由基与氧之间、中性醌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计算了相应反应的速率常数;首次利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