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如何让教材、课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使学生成为教材、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几年在教材的使用上,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引导学生关注整本教材
以往教师很少让学生关注整册书,认为对教材的梳理是教师的任务。其实,在开学伊始,老师带领全年级的学生一起通读全册书,将新书与上册书进行比较,发现其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课文和实践活动;了解全册书编排的意图、选文的特点、知识的要点、教学的建议等等,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2.结合学生兴趣调整教材体例
尽管教材在编写中有一定的体例,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会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做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如有深度的略读课文和浅显的精读课文互换;现代诗集中学习,感受诗歌的特点;两篇课文对比阅读;拓展阅读分别用阅读检测和读后感的方式进行考查;开展单元整体推进的教学研究,节省了授课时间,使学生全方位地理解单元主题。
3.利用学生质疑有效整合教材
质疑能力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例如,学生在理解“方寸世界”这四个字的意思之后,我问学生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想了解“世界第一枚邮票和中国第一枚邮票的相关问题”。我抓住学生提出的这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融入本单元“语文天地”的两篇拓展课文——《邮票是这样诞生的》和《大龙邮票》,不仅解决了学生的质疑,还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提升了学生单元整体性学习的意识。
4.抓住单元主题整合学习
北师大版教材每一个单元是由不同的主题构成的,课文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或角度不同,或体裁不同,或描写方法不同,但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安排材料的。教学“家园的呼唤”单元时,在第一课时,我请同学们先理解“家园”和“呼唤”的意思,再从四篇课文中寻找描写家园的语句。第二课时理解“呼唤”的内容。四篇文章在结尾处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第三课时,比较几篇课文的文体和写法。这样,一个单元只用了三个课时就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由于讲授形式新颖,学生兴趣高,课堂效率也高。
5.教育教学有机整合
为了使每一次活动更具实效性,对学生产生深远的教育影响,我们把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今年学校的德育工作主题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我们结合教材中“民族之花”这个单元组织了年级的沙龙活动。每个班重点负责一个少数民族资料的收集整理。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全年级一起在礼堂召开主题队会,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也为习作——介绍一种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活动和工艺品制作积累了素材,一举多得。
6.各学科联合做大实践活动
因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一到两次语文综合大课堂的活动,当然这些活动并不完全是教材中的,而是将教材中的活动进行延伸、扩大。如六年级上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综合活动是举行“书画展”, 我们将活动提前到十一月,把一个简单的书画展拓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拍卖活动”,并邀请家长参与。学生把自己在兴趣班(篆刻、刺绣、泥塑、摄影、剪纸、蜡染)和科任课(美术、写字、劳动、科学)中的作品拿出来,进行拍卖或交换。学生在拍卖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表达、观察等能力,又加深了与家长的关系。
任何一套教材都是一样的,学生怎么学才有兴致,教师就应该怎样安排教材;怎么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教学就应该怎么设计。教材给了我们广阔的空间,让我们尽情地发挥创造能力,灵活地使用教材,让其发挥出最大功效。■
1.引导学生关注整本教材
以往教师很少让学生关注整册书,认为对教材的梳理是教师的任务。其实,在开学伊始,老师带领全年级的学生一起通读全册书,将新书与上册书进行比较,发现其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课文和实践活动;了解全册书编排的意图、选文的特点、知识的要点、教学的建议等等,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2.结合学生兴趣调整教材体例
尽管教材在编写中有一定的体例,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会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做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如有深度的略读课文和浅显的精读课文互换;现代诗集中学习,感受诗歌的特点;两篇课文对比阅读;拓展阅读分别用阅读检测和读后感的方式进行考查;开展单元整体推进的教学研究,节省了授课时间,使学生全方位地理解单元主题。
3.利用学生质疑有效整合教材
质疑能力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例如,学生在理解“方寸世界”这四个字的意思之后,我问学生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想了解“世界第一枚邮票和中国第一枚邮票的相关问题”。我抓住学生提出的这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融入本单元“语文天地”的两篇拓展课文——《邮票是这样诞生的》和《大龙邮票》,不仅解决了学生的质疑,还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提升了学生单元整体性学习的意识。
4.抓住单元主题整合学习
北师大版教材每一个单元是由不同的主题构成的,课文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或角度不同,或体裁不同,或描写方法不同,但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安排材料的。教学“家园的呼唤”单元时,在第一课时,我请同学们先理解“家园”和“呼唤”的意思,再从四篇课文中寻找描写家园的语句。第二课时理解“呼唤”的内容。四篇文章在结尾处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第三课时,比较几篇课文的文体和写法。这样,一个单元只用了三个课时就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由于讲授形式新颖,学生兴趣高,课堂效率也高。
5.教育教学有机整合
为了使每一次活动更具实效性,对学生产生深远的教育影响,我们把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今年学校的德育工作主题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我们结合教材中“民族之花”这个单元组织了年级的沙龙活动。每个班重点负责一个少数民族资料的收集整理。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全年级一起在礼堂召开主题队会,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也为习作——介绍一种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活动和工艺品制作积累了素材,一举多得。
6.各学科联合做大实践活动
因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一到两次语文综合大课堂的活动,当然这些活动并不完全是教材中的,而是将教材中的活动进行延伸、扩大。如六年级上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综合活动是举行“书画展”, 我们将活动提前到十一月,把一个简单的书画展拓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拍卖活动”,并邀请家长参与。学生把自己在兴趣班(篆刻、刺绣、泥塑、摄影、剪纸、蜡染)和科任课(美术、写字、劳动、科学)中的作品拿出来,进行拍卖或交换。学生在拍卖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表达、观察等能力,又加深了与家长的关系。
任何一套教材都是一样的,学生怎么学才有兴致,教师就应该怎样安排教材;怎么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教学就应该怎么设计。教材给了我们广阔的空间,让我们尽情地发挥创造能力,灵活地使用教材,让其发挥出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