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灵活使用教材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如何让教材、课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使学生成为教材、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几年在教材的使用上,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引导学生关注整本教材
  以往教师很少让学生关注整册书,认为对教材的梳理是教师的任务。其实,在开学伊始,老师带领全年级的学生一起通读全册书,将新书与上册书进行比较,发现其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课文和实践活动;了解全册书编排的意图、选文的特点、知识的要点、教学的建议等等,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2.结合学生兴趣调整教材体例
  尽管教材在编写中有一定的体例,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会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做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如有深度的略读课文和浅显的精读课文互换;现代诗集中学习,感受诗歌的特点;两篇课文对比阅读;拓展阅读分别用阅读检测和读后感的方式进行考查;开展单元整体推进的教学研究,节省了授课时间,使学生全方位地理解单元主题。
  3.利用学生质疑有效整合教材
  质疑能力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例如,学生在理解“方寸世界”这四个字的意思之后,我问学生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想了解“世界第一枚邮票和中国第一枚邮票的相关问题”。我抓住学生提出的这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融入本单元“语文天地”的两篇拓展课文——《邮票是这样诞生的》和《大龙邮票》,不仅解决了学生的质疑,还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提升了学生单元整体性学习的意识。
  4.抓住单元主题整合学习
  北师大版教材每一个单元是由不同的主题构成的,课文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或角度不同,或体裁不同,或描写方法不同,但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安排材料的。教学“家园的呼唤”单元时,在第一课时,我请同学们先理解“家园”和“呼唤”的意思,再从四篇课文中寻找描写家园的语句。第二课时理解“呼唤”的内容。四篇文章在结尾处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第三课时,比较几篇课文的文体和写法。这样,一个单元只用了三个课时就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由于讲授形式新颖,学生兴趣高,课堂效率也高。
  5.教育教学有机整合
  为了使每一次活动更具实效性,对学生产生深远的教育影响,我们把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今年学校的德育工作主题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我们结合教材中“民族之花”这个单元组织了年级的沙龙活动。每个班重点负责一个少数民族资料的收集整理。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全年级一起在礼堂召开主题队会,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也为习作——介绍一种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活动和工艺品制作积累了素材,一举多得。
  6.各学科联合做大实践活动
  因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一到两次语文综合大课堂的活动,当然这些活动并不完全是教材中的,而是将教材中的活动进行延伸、扩大。如六年级上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综合活动是举行“书画展”, 我们将活动提前到十一月,把一个简单的书画展拓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拍卖活动”,并邀请家长参与。学生把自己在兴趣班(篆刻、刺绣、泥塑、摄影、剪纸、蜡染)和科任课(美术、写字、劳动、科学)中的作品拿出来,进行拍卖或交换。学生在拍卖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表达、观察等能力,又加深了与家长的关系。
  任何一套教材都是一样的,学生怎么学才有兴致,教师就应该怎样安排教材;怎么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教学就应该怎么设计。教材给了我们广阔的空间,让我们尽情地发挥创造能力,灵活地使用教材,让其发挥出最大功效。■
其他文献
笔者在参加毕业答辩的时候曾遇到一个学生,她的毕业设计主题是二十四节气的字体设计,最后她将设计好的字体用木刻的方式制作出来,以传统的中国画卷轴方式装裱,可以看出做得很
研究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累加”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积累包括词语、格言警句、句段的积累。而积累词语是最基本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尽快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低年级语文
在女装款式中,由于人体曲面、款式造型以及细节装饰的需要,纸样展开法就成了女装结构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结构处理方式.本文通过纸样展开法在女装设计中实际的应用情况,从不
台奥多尔·冯塔纳在小说《覆水难收》中进行了潜文本的铺设,在描写中以随意的笔调影射叙述方式和写作意图,通过隐喻批判社会现实、影射后续文本.潜文本的安置使得小说处处呼
期刊
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家庭一直是中国社会维系个人生存和发展、商品消费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织,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的经济功能、抚育
科学课上的探究活动,应当是以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细致观察为基础的,所有的讨论分析、归纳总结,都离不开学生前面充分的“做”。但我们发现,在“生本”课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之余,学生却没有什么新的收获,甚至轰轰烈烈地做了一节课之后,不仅没有提出新问题,连原定的教学目标也无法实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本”课堂,重“思考”还是重“操作”  在几次市区科学研究课上,有两位老师教授的都是《磁铁的
摄影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诞生,在当时的摄影并不算是艺术范畴中的一个门类.纪实性与工艺性使得摄影被看作是一种机械手段.那个时候的摄影家算不上是艺术家,而那时的照片也不是
根据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艺术学成为了第13个学科门类,而设计学则上升为一级学科,这意味着设计学界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独立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以正确的教学方向为基础,由每一节课的教学累加而逐步显现的结果。因此,我校的课堂文化强调“累加效应”。从累加角度看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和全面把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将学科知识由“点”到“链”再到“网”,着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种“累加”效应,在笔者的剪纸教学中有显著的体现。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美术教材安排了剪纸教学。从内容上看,学生对于剪纸的认
●传统药物治疗对于病人通常是对症下药,千篇一律,对此,研究人员正在尝试根据患者的基因和所处的环境来为其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美国政府目前正在尝试将这个想法付诸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