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材的活用策略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摈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及生活资源,训练学生动耳、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注重学生的参与、情感体验、思想共鸣。教材的活用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看图解读;听录音,复述材料;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巧用教学场地,创设真实语言环境。
  [关键词] 语言操练;听力训练;教学设计;活用教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语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教学内容和思想情感交流的交际过程。而课程在内容编排上只起了提纲挈领的“骨架式”作用,给教者却留下了很大的填充、编排、组合和修改的空间。因此,它要求教者将这个“骨架”变成一个极具生命力的鲜活个体。所以,要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中,活化教材就成了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在进行了一些尝试,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看图解读
  中学英语教材(Go for it)在编排时特别注意趣味性和情景性,并配有丰富多彩的插图。这些插图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人物、动物、动作画面或漫画形式,形象直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新的语言材料,学会新的词汇。同时,画面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用他们所学语言进行问答、交流的场景。
  通常,我会指导学生先读图画,在学生读图之前要设计好问题,如: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at happening in it ?Can you use your imagination to make up a story?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看图说话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图,让学生自由分配角色,以对话的形式结合图片进行情景再现。学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以及表情进一步丰富图片内容,同时这也不失为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
  当老师引导学生读完图并且解读完语言材料后,可以要求学生脱离文章,只看图片进行复述:Don’t look at the article retell the full text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还可以起到巩固新内容的效果。
  提问是教师开展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常规性行为。一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快速反应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反复呈现新的目标语言,语法结构等,为学生进行后面的听、说、练等活动做好了准备。巧用插图,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二、听录音,复述材料
  课文中所有的对话都配有录音,力求每个任务的设计都在操练一种技能的同时支持其他技能的学习,对于听力练习,首先我会让学生浏览要点、明确要求:接着听录音,弄明大意(once),完成听力练习(once again);校对答案之后,指导学生根据练习答案要点,简述听力材料。新的目标语言在一遍又一遍的听说活动中被学生熟练掌握了。如下面的听录音,完成表格:
  What do Gina and Paul think of each thing?
  Thing Gina Paul
  watch ( loves (doesn’t mind
  sunglasses (likes (likes
  scarf (cant’t stand (doesn’t like
  wallet (loves (like
  校对答案之后,我让学生试述Gina,Paul的喜好。
  T:What does Gina/Paul think of each thing?
  S1:Gina loves the watch and the wallet. She likes the sunglasses. But she can’t stand the scarf. Paul likes the sunglasses and the wallet. He doesn’t like the scarf and doesn’t mind the watch.
  T:Good job! Then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things?自然地引出了學生自己的观点。
  S2:I love the watch.I like the sunglasses.But I don’t like the scarf or the wallet.
  新的目标语言在复述过程中又一次得到了练习,同时把对话材料转述成短文,帮助学生复习了动词形式和人称的对应变化。
  这节课的课后作业设计为: What do Gina and Paul think of these things?根据表格写短文,即把上文S2的口述写下来,从笔头上巩固新的目标语言。借助教材,联系生活,通过看、听、说、写一连贯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让其从体验、实践中获得了学习语言的乐趣。
  三、合作学习, 小组活动
  对于互动,“Go for it”的练习中有设计适合学生开展的结对活动。听力活动之后的应用目标语言进行的半开放的语言操练,多是学生结对重复对话或就上下文话题谈自己的认识、看法,通过彼此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复现新语言。小组活动,自由交流,学生参与度大,沟通面广,在短时间有大量的操练,发挥了主体作用,又避免了枯燥感,同时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得以培养和发挥,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谈到环保,话说 “save animals; save the earth ”时,我设计了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   Groupwork:Do you like visiting zoos? Why(not)? How often do you go there? Do you think it’s necessary to build more zoos for animals? Give the reasons.
  同学们积极交流,激烈争论。检查结果意见分两派: Zoos are terrible places for animals. Zoos are for animals families.就这正反观点,男女生各挑四名,分正反方,当堂组织了一场辩论。双方同学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观点鲜明,难分伯仲。最后大家评出最佳辩手一名S3,她方的观点是:Zoos are terrible places for animals.
  S3 says: I think nature is wild animals’real home. they should play and run with their animal families. They should be allowed to look for food by themselves. then, I believe that they must live more happily. We have to obey the nature rules .Let’s try our best to help save the earth. Both man and animals, village. (Claps)
  通过这场辩论,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目标语言,培养了发表个人见解、表达思想的能力,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课后作业布置:被保护动物与环境,小组合作。此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环保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四、巧用场地,创设真实语言环境
  众所周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容量,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常规课堂教学要求老师能够随机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比如,新目标七年级下 Unit2 Section A There be 句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有关学校建筑物图或是学生家居图来进行教学,也可以是直接利用所在教室的真实环境如门、窗、桌、凳、教师、学生、组员等各种实物进行教学。例如: There is a teacher and forty students in our classroom. There are two doors and five windows in it ……還可以布置说话练习,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说说自己书包里的物品等。这样,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使用There be 句型,就能真正地理解其含义,真正地掌握其用法。
  当然,英语学科的特点是难学易忘。学生课堂上接受了大量的语言信息,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学习,看上去似乎已经掌握了所要学的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就会缺失语言环境,学生很快就会忘记所学的知识。因此,英语课堂上的及时训练和课后的复习巩固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应该精选恰当的练习内容及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都能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显然,英语课堂要突出一个“动”字,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要活用教材,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开展看、听、说、读、写等活动。学生在有声的语言环境中积极表达、交流、讨论、思考,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责任编辑 陈 清
其他文献
[摘 要] 相比于传统课堂,从时间投入上来说,助教模式略高于传统课堂;从组织方式来分析,助教模式要求教师更为细致地观察整个学习过程,及时切入展开问题解决式的干预,即从“知识传授者”转身为“活动组织者”;从学习效果上来看,助教模式更能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热情,且更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孩子的独特的专长和潜能,从而实现知识习得、能力提升、兴趣培养三个维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合作学习;过程监控;效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都在进行改革,初中数学也在迎合其步伐,在课堂上融入了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几何画板作为教学中主要用具渐渐走进初中数学课堂中。其不仅有着丰富的绘图功能,而且可以及时地对图形的转化进行动态的展示,使学生更为直观具体地了解到其图形是如何进行转化的,既增加了教学中的趣味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都是传统粉笔画图所不能企及的。本文从教学实验、画板展示、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深化改革也在不断进行,政府和社会对小学数学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同时,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教育学生。小学教师所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而小学生的身心和智力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全,学生对教师的情感除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之外,更多的则是崇拜,所以教师更要塑造好自身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改變传
[摘 要]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对知识的内化与迁移过程加以重视,并不断积累经验,完成知识、经验的再造,使学生学有所用,把知识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生能力,这也是迁移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意义所在。教师要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基于化学探究,培养迁移能力;基于生活现象,培养迁移能力;基于化学实验,培养迁移能力;基于化学应用,培养迁移能力
数学活动经验是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新增的一个内容,它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包括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经历观察、触摸、比较等各种数学活动,而且在活动中经历数学
我从小就爱玩魔尺。  魔尺是由多个相连的直角三角形柱体所组成的益智玩具。它有许许多多不同的颜色,其中白色是固定颜色,由另一种颜色和它交错,如黑白相间,红白相间,绿白相间等。魔尺最普通的样子就是一条直线。当然,不同的魔尺长短也不同,最常见的是二十四节,还有三十六节,四十八节,八十二节……最多的还有两百多节呢!  魔尺的每一个关节都可以进行转动,转动的角度分为九十度,一百八十度两种。魔尺纯粹是一种发挥
【摘 要】 在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选取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有价值的教学素材,对于这些篇章中的审美要素要有更为深入的挖掘。本文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体会自然中的美,体会社会生活中的美。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渗透  针对中专生展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这对于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形成与价值体系的构建都
[摘 要] 我们身边总是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这些问题可以借助方程等式来得出答案。数学方程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之一,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适当的策略,提高学生列方程求解的能力。在数学方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基础问题开始,让学生亲身接触到身边的数学问题,用心体验建立等式的经过,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方程知识的能力有所提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方程;教学策略  初中是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