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写作水平的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so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归纳了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旨在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写作教学 对策
  不论是高考还是中考,甚至是平常的考试,作文所占的比重都很大,并且随着中、高考的改革,作文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因此,写作教学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所占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
  一、农村中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产生了怎样适应“语文新课标”、怎样进行作文教学等一系列问题。城市中学与市场经济紧密接触,很容易理解时代的变化,比较容易理解语文新课标,但是农村中学的师生所接触的信息较少,写作素材较少,相对来说理解就比较困难。
  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现状不乐观,这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农村初中更是如此。农村学生在写作时只能是硬套、瞎编,或者只写自己小学的事,内容比较简单和反复,思维比较单纯和滞后。尽管每学期也让学生至少写六、七篇作文,但收效甚微。为此,结合农村中学学生现状,在写作教学实践中,要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关于提高农村中学学生写作水平的建议
  农村学生,尤其是一些离城市、地处偏远的学生,他们平日接触的只是家庭、学校和一些简单的社会现状,有的人甚至很少离开学校去县城,虽然现在每个家庭都已普及了广播、电视等现代化的信息接收渠道,但在相对比较吸引眼球的娱乐节目面前,他们很少通过广播电视了解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许多学生平时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或其他活动,生活经历可谓少之又少。他们接触的社会面极其狭窄,加上平时没有时间阅读除教科书以外的其他有益写作的书籍的习惯,写作时只能硬套、瞎编,或者只写自己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事,内容比较简单和反复,思维比较单纯和滞后。结合农村中学学生的现状,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由于我校学生基础差,写作水平低下,我们对学生降低要求,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切不可对学生过高要求,让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
  面对这一现状,教师无不摇头叹息,也不得不思考: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使学生喜爱作文呢?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每次作文都感觉到自己能够达到要求,乐意写,然后,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不断修改。通过多次修改,学生感覺到自己越写越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尝到写作的甜头。此外,教师还应不断鼓励学生,找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学生的兴趣一旦得以激发,就会乐于写,写作水平自然会逐渐提高。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者”,就会愿意主动动笔写。
  2.创新作文批改形式。传统的批改方法是学生的作文教师改,使学生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形成了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总在低谷中徘徊不前。其实,除传统的批改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经常采用学生自我修改、学生互动批改、师生共同修改等方法,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自身的工作负担,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达到了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学生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3.作文评语要有针对性。作文修改时,评语不应过于空泛,千篇一律,如“语句通顺,层次分明,但语言欠生动。中心欠突出……”这种空洞的模式化的评语无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应该针对学生的习作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让学生对批阅后作文进行再修改、再点评。此外,评语还应具有激励性和商榷性,如在学生作文的批语中,批上“在……方面,你有了较大的进步”,“要是……就更好了”,“这地方如果加上……就更具体了”,这样,学生无论面对自己作文的优点还是缺点,都能欣然接受,写作的热情就会高涨。
  总之,新课改下的写作教学比起以前的传统写作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更强的教学活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与探索,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不断地加以改进,写作教学质量才会提高。农村中学更应抓住手边现有素材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大胆地进行写作教学改革,才能使农村中学写作教学日益成长进步,与新课改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伟.高中作文教学的百年回眸与检讨[J].德州学院学报,2006(02).
  [2]杨洁,崔国久,夏惠贤.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03(03).
  [3]邝丽湛.教材评价的本质及其价值分析[J].教育研究,2002(07).
其他文献
摘 要: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学生多感官;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活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教学方法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
摘 要: 语文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打造出灵动的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师的思维要活起来,师生情绪要活起来,教师的教法要活起来。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 搞活课堂  笔者近期对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抽样调查,发现课堂上喜欢发言的学生少得可怜,能与老师交流互动甚至辩论的更是凤毛麟角。每当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或是低头不语,或是张口结舌,答非所问。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一言堂”。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师生凭借教材进行的最初的信息交流,是使学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必要铺垫。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这一课堂环节,一开头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符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因此,教师导入得好,不仅能唤起学生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这看起来好像对学生很负责任,实际上使学生不管是身心还是智力都受到很大的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精
摘 要: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要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破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在实际生活运用中提高听说读能力。作者结合自身实践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 新课标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
摘 要: 合理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顺利展开课程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进行好的课堂导入,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技巧策略,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课堂导入 导入策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师生凭借教材进行最初的信息交流,是使学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必要铺垫。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这一课
目的:观察整体与局部取穴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RA患者108例,其中对照1组36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