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的初恋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e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阴荏苒,记忆随着岁月的流逝,她的容颜也逐渐变得模糊。要不是上次从深圳特区打工返家在镇上遇到她,也许我已经静如止水的心灵里也不是那么轻易的想起了她,尽管曾经是如何的喜欢过她。
  蓉是个清秀而文静的女孩,她坐在我的前面,在班上她沉默寡语,安静的脸上总是透露出淡淡的忧郁。也许是她的忧郁打动了我,总觉得她一颗脆弱的内心里,或许在经受着什么样不快乐的事情。一次在晚自修课的时候,突然整个校园停电了,同学们喧哗一片,忙着找蜡烛,而蓉没有蜡烛,刚好我抽屉里有备用的,于是我给了她一支。她接过蜡烛后很细声地说谢谢,表情有些羞涩。
  从这以后蓉在上学的路上或者在校道里遇到我总是一脸灿烂的笑容,她的牙齿整齐洁白好看,一头披肩的长发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忽然,我的内心怦然一动,其实蓉是一个很美丽的女孩儿。
  拉近我与蓉的距离是另一次,当时我正对多年前台湾走红女诗人席慕容的诗歌感兴趣的时候,我也喜欢上了写诗,席的诗歌正好是我选读的范本。想不到蓉也喜欢诗歌,她看到我手上有一本席慕容的诗集《无怨的青春》,她表示她喜欢这本诗集,但无机会阅读,希望我借给她看几天。
  也许我与蓉就是从借书这天开始,彼此的心灵仿佛都有了一种默契的,无论何时何地,白天或黑夜里我脑海中都浮现出蓉的影子,而有时,我偶尔也碰撞到蓉一双脉脉含情的眼光。于是,我感觉自己已被她那双深潭似的眼睛所吸引。一天深夜从梦中醒来,我在想,难道自已真的喜欢上了她?也许她的清秀与美丽已经驻扎在我的心田里,赶也赶不走了。
  那是秋天的故事,在放学的路上,我在前,她在后,突然她叫了声,东子。我停下脚步,问有什么事呀?蓉说,书看完了,现完璧归赵啦。接过书,我自然地就席慕容的诗歌与她聊起,一直聊到朦胧诗到走红的汪国真。蓉的文学功底颇深厚,对于文学她也是侃侃而谈,想不到蓉与我对于文学都有一种虔诚的崇拜,不可谓不是酒逢知已,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回到家里,我对蓉的话意犹未尽,细细是回味,打开蓉归还的书,我发现蓉在诗页里夹着纸条,她约我星期日晚上一起去看电影。我欣喜若狂,我好象抓住爱情的绳子往上爬,再往上爬就抓到了幸福似的。
  于是我如约而至,为了显示男子汉的大方,我抢先买了电影票。然后我们就坐在中排看了一场蹩脚的电影,直到散场。
  走出电影院,月光如水清澈,天色尚早,我们就沿着镇上的小河边慢慢地溜达向林间的小路而去。然后,我们在一块草地上坐了下来,看月。月色中,蓉谈到她的家庭,谈到她的父亲,说她的父亲汹酒,酒喝多了后就发酒疯,时常拿她母亲出气,母亲有一次被揍得遍体连伤。因此,母亲就闹离婚,但父亲不同意,离不了。说着,蓉就流着泪水缀泣起来。我不知如何安慰蓉,我蓦然大胆地搂过蓉,蓉就势地依偎在我的怀里,任泪水肆意地流淌。
  日子缓缓是过得很慢,但三年的初中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在校门口,我遇到了蓉,她说要到深圳打工了,她放弃上高中了,她说她能初中毕业已经是很幸运的了,父亲因家庭情况不允许她继续上学了。
  我非常伤感,但也无奈。蓉搭上开往深圳的长途客车,也是我上高中的日子,我没有送她,她要我好好读书,将来考个什么的大学能跳出农门,她说乡村的日子不容易。
  在我上高中伊始,蓉每个星期都给我来信,要我专心学习,如果生活困难,她可以帮助我,并说她进了一家电子厂安顿了下来,待遇其他方面尚可,只是加班时间较长。不过她要我放心,她能胜任的,并说农村出来的人这点苦算不了什么。信中还附了一首她写的诗:每一个失眼的夜/我总是想,总是想/送你一串风铃/总是想/让失眠去弄响风铃/再让风铃,在你心中响成一片//送你一串风铃/让它在你最无奈的时候/敲响所有的记忆/让你从记忆中找到快乐/送你一串风铃……题目是《送你一串风铃》,读了我很感动。那年暑假,我给蓉寄去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勉励她自强不息。
  到了高三的日子,我忙着复习备战,渐渐冷落了蓉,她的来信也越来越稀疏了,以前是一个星期一封,接着逐渐减少到半个月一封,我理解蓉上班忙,我的学习也繁忙。接到蓉的电话的时候,她说非常想念我,想来学校见见我。但我想都没想过就一口拒绝了蓉,我说现在快高考了,毕业了我去找你好吗?想不到蓉在电话那端沉吟了片刻,她说那就算了。就这样,蓉与我的初恋就曳然而止,那有关于蓉的故事便飘散于年少的天空。
  我终于和她失之交臂。一段感情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
  在高考失败的日子里,为了跳避因落榜所带来内心的伤痛,我也义无返顾地打点行襄搭上了开往深圳的长途客车。在深圳打工的日子,我四外打听有关于蓉的消息,终于在初中同学明的口中知道她的近况。明说,蓉结婚了,嫁给海边的一户人家了,并有了一个小女孩。听着,我心中不由得隐隐作痛。其实我还在乎她,只是命运阴阳差错,我到深圳打工的时候,蓉在酒鬼父亲的压力下早早地嫁人了。
  遇到蓉的时候,她背上背着个小男孩,后面拉着个稍大的女孩,她是来镇上购买日常用品的,左手正大包小包提着,但她并没有见着我。当时,我正从公共汽车上下来,在侧面,我的视线就对准了她。她的身材,模样变得有些臃种,清秀的面庞已经被太阳、海风的吹哂变得黝黑,但她忧郁的眼神我还是一下子捕捉得到了,曾经的她并没有陌生,只是物是人非。
  望着她的背影,我没有叫她,只是想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让泪水有一个释放的环境。这时,我才明白,蓉是我生命中的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
  责 编:熊正红
其他文献
局里贴出了通知,准备从副科干部中新提拔一名正科干部。要求符合条件的干部积极参与。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全局只有赵、钱两位副科长符合条件。  那天,局大门口贴出了一封匿名小字报,揭发赵副科长工作浮飘、经常迟到早退等鸡毛蒜皮的事。人们嘴里不说,心里都猜测这事准是钱副科长干的,门岗老王上前“哗啦哗啦”将小字报撕了下来:“哼!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不得人心……”说话间钱副科长阴沉着脸走过大门口,人们立刻哑雀无
期刊
2008年9月,永胜破产了。台干坐飞机逃回台湾,将一个乱摊子丢给了东坑镇人民政府。员工们作鸟兽散。正值金融危机,找工作谈何容易,许多员工找不到工作。我也很狼狈,找了很多家,跑了很多地方,失望极了。当我走投无路时,张哥告诉我他的公司有一个保安辞职了,问我要不要去他那里上班,我答应了。十二月一日,我上班了,上的是夜班。想不到我在那里呆了十一个月。  十二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一个月二十三天的夜班。许多保安
期刊
我不知道该说自己是一个幸福的女人,还是一个幸运的女人?在父母的宠爱和亲朋好友关心之下,我健康地长大。后来我结了婚,过着平淡安宁的家庭生活。虽然没有大富大贵的生活,但也在爱的温暖之下面对人生。  一  几年前,在外漂泊多年的我,因为感觉一切都不是我梦想的人生,无奈之下,也因为责任,作为母亲,我放弃打工,回到故乡。  幸好,我在家乡找到了一份轻松又干净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每天工作只是6至7个小时,
期刊
我在五金厂打工的时候,经常会和一个四川工友去他的住处玩,相处的时间久了,自然也就知道了他的一些事。  四川工友四十多岁,和我父亲差不多的年纪,这样一个中年男人,却不抽烟,不喝酒。于是我逢人就说:“这个大叔啊,是个典型的好男人”。他听了后,总是憨态可掬地笑笑。你别看他那么节约,他每月的开支可大着呢。大叔有四个孩子,大女儿十八岁了,没念过几学书,早早地就去了大连打工。二女儿十五岁,打工年龄还不够,就去
期刊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翁卷《野望》)  秋天早就到了,却一直没找到秋的感觉。前段时间热闷,白天秋老虎发威,皮肤晒得发红发痒。晚黑坐和睡都渗汗,像一头烦躁的困兽。一晚半夜,梦中惊醒,乱雨敲窗,电闪雷鸣,瞧,连老天爷都忍不住发怒了。第二天朝早,气温稍为降了一些,仍是闷热,秋凉的感觉还离我很远,人和心都憋不住了,见了水就想跳下去。  周末一大早霖来了电话,
期刊
小刚与老乔  郁小尘  2010年9月28日  今天中午在饭堂吃饭的时候,大姨从老家打来电话,说我表弟小刚不想读书了,要来南方打工。小刚去别的厂她不放心,只有进我们厂她能才放心。她想让小刚进我们厂,让我来管着他。  我一听心里就懵了。小刚是我大姨的独生子,从小都调皮得不行,小时候来我家,我养的那只可爱的小花猫,被他捉去拴在后院的柴屋里藏起来,害得我四处寻找,等找到时,小花猫已饿得奄奄一息。当时我气
期刊
在浪漫的珠海,有一群虔诚的缪斯信徒。他们是来自广东、湖南、江西、河南以及其他地方的打工者,长期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领着微薄的薪水。他们原本是不相识的一群,因为钟情于缪斯女神,而成为文学道路上的“铁哥们”。他们在工作之余切磋写作经验,藉文字的温暖照亮漂泊的心灵,把心灵的诉求转化成纸质载体《山脚下》诗歌报和《绿荫诗报》,为打工生活寻找注脚。他们经常搞诗歌聚会,没有名家出席,到场的都是工厂一线的农民工兄
期刊
记得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很认真地问我:“爸爸,你的爸爸是谁啊?”我对他说:“我的爸爸就是爷爷啊。”于是儿子问题的难度加大了,接着问:“为什么我的爸爸叫爸爸,你的爸爸叫爷爷呢?”这个问题让我的脑子有点乱,我愣了一下,一字一顿地和他解释:“不是我的爸爸叫爷爷,是你叫我的爸爸叫爷爷。你明白吗?”看着他茫然的小脸,我知道刚才说的话白说了,只得笑着摸摸他的脑袋:“宝贝,以后你就会知道了。”当我偶尔想起和
期刊
葬 鸟  骄阳灼人的午间,繁华热闹的十字路口刚刚沉寂下来,突然一阵鼓乐大作,哀歌高奏,响彻云天。正在屋里就餐和休息的人群全给惊动了,纷纷好奇地奔出来观望。  哟,这支出殡队伍还真够气派,几十辆小轿车排成一长溜,浩浩荡荡,就像一条长龙似的,打头的是一辆银白色的小轿车,车前方扎着的是方框嵌着的一张巨幅照片,上首披着赫赫显目的乌纱。紧随后面的是数不清的大小花圈。人们便交头接耳,纷纷猜测起来,这死者不是
期刊
外公留给我脑海中最深的印象,是他那几乎弯成90度直角的驼背,像一张被沉重的生活拉折了的一张弓。在我的记忆里,他每天蹲坐在那头小毛驴拉着的地排车上,车上装满了各种的干货,手里拿着那从不使用的鞭子,赶着驴车走在坑坑洼洼的乡间的小路上。瘦小的身躯随着车子的颠簸来回地晃来晃去,耳畔传来的是嗒嗒的驴蹄声和挂在驴脖子上铃铛发出的悦耳的叮当声。伴着缕缕晨光,那人,那驴,那车,那山,那树……绘就了一幅多么迷人的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