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灏珠:为国为民的“生命之花”永恒绽放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y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陈灏珠。

  1943年,一名时年19岁的广东青年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在抗战的烽火中,唯有多报考几所大学,才能让自己有更大的可能繼续求学。当年秋天,他先后接到了国立中正医学院、中山大学和广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后两者,他报考的分别是机械工程系和化学系。
  未来何去何从?他思考了很久。他想起范仲淹说过:“不为名相,便为名医”。从医可以救人,报效祖国、服务百姓。于是,他放弃了从小的爱好工程系,下定决心去医学院求学。
  年轻人的这一选择,可能让中国少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或者化学家,但多了一名卓越的医学大师,也成就了他接下来70多年的传奇人生。
  他就是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陈灏珠。陈灏珠院士于2020年10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在陈灏珠成为名医的多年后,曾有人问起:如果生命再来一次,你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他笑着回答:“无疑还会如此。我注定要成为一名医生。”

严谨创新,大医精诚


  抗战的艰苦时期,国立中正医学院和国内其他大学一样,在战火中不断迁址流亡。陈灏珠后来回忆说:那段经历教给他三样东西:快速记笔记的本领、扎实的专业外语功底和强健的体魄。抗战胜利后,学习生活终于安定下来。学校的公医制度、欧美派的英文教育、老师们的学术修养,深刻地影响到了陈灏珠的学术风格。
1951年陈灏珠(左二)在抗美援朝医疗队中从事教学工作。

  这种来自师长的滋养和传承,在陈灏珠从医学院毕业,加入上海中山医院(现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工作之后,同样是塑造他的精神品格和专业技能的关键因素。1948年7月,陈灏珠成为中山医院的实习生,次年成为正式员工。在当时英才辈出的中山医院,他感受到巨大的向心力,因而全情投入,不知疲倦地学习与工作。他常常忙得吃不上饭睡不好觉,但感到无比充实满足。
  有良师指导,加上自身的勤奋与不断探索挑战新问题,陈灏珠参加工作不久就在专业领域有所成就。1954年,由陶寿淇教授指导,他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心肌梗死”一文。当时我国的冠心病并不多见,作为冠心病最严重类型之一的心肌梗死病人也很少见到,因此并未引起重视,仍沿用“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来描述这种疾病。陈灏珠根据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发现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后并不都引起心肌梗死,老的说法并不恰当;他认为这有必要引起临床医生更多的关注重视。此文中,他在国内首次采用“心肌梗死”这一术语,是对这一疾病诊断概念上的改变。
1948年国立中正医学院(第七班)全班合影,左7为陈灏珠。

  同样是1954年,时年30岁的陈灏珠从住院医生晋升为内科主治医师。从事医学的哪个细分领域,他再一次面临选择。“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心脑血管病是我们国家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这类疾病跟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而从长远趋势看,患者会越来越多,所以当时我就有兴趣去研究它。”为国为民,再一次成为他人生道路选择的决定因素。从此,心血管内科成为陈灏珠毕生奉献的事业。
  1957年,陈灏珠去北京参加“心脏导管观摩班”,在学习过程中,他意识到这项技术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回到上海后,他建立了中山医院的心脏导管室。次年,上海市决定在中山医院建立上海市胸病研究所,后更名为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简称“心研所”),陈灏珠负责的心脏导管室成为其中的主要部门。在他整整70年的工作历程里,心研所是他倾注心力最多的地方之一。后来他有了许多头衔,即使成为院士,他最喜欢别人称呼他的,还是他担任心研所领导的“陈所长”。
1947年前国立中正医学院。

  在之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陈灏珠创立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他在我国率先施行左心导管(1960年)、选择性染料和氢离子稀释曲线(1961和1962年)等检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水平,也为外科施行纠治手术提供依据。他率先用电起搏和电复律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972年)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开展第一例埋藏式起搏器的安置术(1968年),成功治疗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病人;率先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1960年)并阐明其原理。
  1973年4月,陈灏珠在国内首先成功施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从而使国内掌握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为外科施行搭桥手术治疗提供依据,也为其后施行介入性治疗提供条件。
  20世纪70年代,他研究确认的我国健康人血脂值,现已被公认为国人的正常值。他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我国心脏病病种变迁、流行趋势和防治对策,经过其后4个年代追踪,其预测的正确性已被证明。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世界观、价值观等都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于新知识和新概念的接受程度较低,因此此阶段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德育会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班主任如何具体实施德育工作展开分析,希望可以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发展速度在不断提升,那么教师如何加强学生德育,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教师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德育工作
摘要: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两者都十分重要,两者特征虽然有所不同,但教育本质都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基于此,在家庭教育中需要运用多种方式为幼儿上幼儿园做好准备。同时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对学前教育进行延伸和拓展,这样的方式可以全面实现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的互补,使幼儿可以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前教育;互补分析  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
王文娟饰演的孟丽君是越剧舞台不可逾越的经典角色。  越剧《孟丽君》是王派的代表作品,但遗憾的是,在目前的舞台呈现上,哪怕最顶尖的王派中生代的演出,跟老一辈的原版比起来,都差之甚远。这种差距,一方面表现在演员基本功的差距,一方面表现在舞台演出经验太少,原创精品太少,不懂揣摩和表现人物的差距。  王派是典型的性格流派,既可以是弱柳扶风的林黛玉,又可以是机灵聪颖的鲤鱼精,还可以是气度恢弘的孟丽君。王文娟
摘要:教师要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建立多方联系,加强关爱教育、赏识教育,给他们启发、诱引、暗示,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他们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让他们得到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自我效能感;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远离家乡进城务工,但由于政策、经济等多方因素,子女并不能融入城市之中,只能“割爱”留在家中由他人照看,这就出现了所谓的“留守儿童”
西藏羊八井ASgamma实验表面阵列。  近年来,“进藏旅行”悄然出现了一个细微变化:除了将布达拉宫、冈仁波齐山作为“必去地”之外,还有一部分游客开始青睐于西藏自治区的工业遗产,开始将这些工业遗产地作为“网红打卡点”。  去西藏看工业遗产,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正因此,西藏的工业遗产也被赋予了神秘、趣味的吸引力。当然,文旅产业与工业遗产相结合,这并非新鲜事物,但当雪域高原之上呈现出工业遗产这一文旅景观
“用筐装,注意保湿,下午我去看一下快递包装……”不久前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叶正文,刚从北京回来又投入了工作之中。这两天,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桃农希望把市农科院新培育的黄桃品种幼苗送到炎陵,增加当地的黄桃品种,填补当地7月上旬黄桃上市的“空窗期”。  叶正文是扶贫路上的“老兵”了,近10年来,叶正文带领团队数十次前往湖南省炎陵县和山东省蒙阴县,推动来
从2020年冬天开始,每周日晚6点多,位于上海静安区威海路844号的咖啡店“coffee libre”(咖啡自由,以下简称libre)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夜幕降临,一群人在店里手拿咖啡杯,面朝马路站着时,如果有人刚好从外面路过,难免会纳闷这是不是什么“神秘组织”?然而,这不过是一场面向咖啡爱好者的杯测活动。开店至今,杯测活动在每周日晚定期举办,来参加的人肉眼可见不断变多。  在上海这座拥有国内最多咖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为了保护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政府通过立法与制定相关政策的方式,促进了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模式的发展与随班就读工作教育的顺利实施。然而,随班就读虽然解决了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但是在接受教育时,这些残疾学生与正常普通学生在一起上课学习,难免会对这些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影响,甚至引起自卑性格,而如何解决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本文就初中随
新物种·陈塘湍蛙新物种·林芝湍蛙  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新发现  最近,西藏自治区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已顺利完成。调查显示,西藏现有陆生脊椎动物1072种,已正式发表新物种5个,新发现中国新纪录物种5个、西藏自治区新纪录物种20种。特别之产天珠  天珠其實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东西,但是,
从只有“裸床”的毛坯病房到准备好所有物资收治病人,上海医疗队只用了2天。摄影/ 叶佳琪  火神山、雷神山——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两家临时建设的战地医院,不仅仅代表着2000多张床位,更承载着武汉人战胜疫情的希望。  用十个昼夜建成的雷神山医院,2月8日开始接收病人,医院建成后大大缓解了武汉当时“一床难求”的紧迫,为“床等人”的实现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雷神山医院是目前在院新冠病人数最多的医院。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