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money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研究比较活跃,新思想、新观点、新作法、新经验层出不穷,已经形成了南北风格、东西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在这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中,小学作文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一些错位现象,我们有必要冷静地反思一下,使小学作文教学再次回归。现将小学作文教学错位现象梳理如下:
  
  错位之一,作文要求文学化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大纲中的这段话表明小学作文是一种习作,是一种练笔活动,它不是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它既不同于作家的文艺创作,也不同于成年人完全为了实际需要而从事的写作活动。现在有些同志对小学作文这种“启蒙训练”的性质认识不清,常常用衡量公开出版的《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或者拿老师自己的书面表达水平要求小学生。如低年级把看图说话教成看图作文,中年级把片段作文教成成篇作文,高年级把能写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的简单记叙文教成会写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生动、语言流畅的复杂记叙文。这是一种拔苗助长的主观主义,其结果必然使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欲速则不达。对此,张田若先生在《小学作文纵横观》一文中指出:“从当前作文教学的情况看,普遍存在着一个要求过高过急,评分过严的问题。幼儿园孩子学画画,用一支红笔,画一个不很圆的圈,旁边打上几条直线,对老师说‘这是太阳’。老师高兴地拍着手说:‘真像!真像!画得真好!’接着给打上个‘优’字。其实,这幅画既不准确,又无透视,没有背景,没有色彩,送到美术馆去,准没人看。但是,为什么老师要打个‘优’字呢?那就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能画出这样的画就是了不起,就要表扬,将来的画家就从这里开始。拿这个例子来看我们对待小学生作文,不也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衡量学生习作吗?”张先生这段话发人深省,它再一次告诉我们,小学生作文是从“零”开始的,小学阶段只是作文的启蒙训练阶段,其教学要求不可偏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指导思想,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语言状况进行训练,逐步引导学生写出“理真、情切、意达”的小文章来。
  
  错位之二,作文内容虚假化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大纲中的这段话表明,小學生作文必须实事求是,做到一个“真”字,即以写我为主要题材,以写实为根本原则。写“我”就是记自己熟悉的人,叙自己经历过的事,写自己眼前的景,状自己身边的物。用我笔写我语,用我语表我心。写“我”就是所记叙的事物要真实,所表达的情感要真挚。然而,目前很多小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就怕作文,只好假话连篇编作文、东拼西凑抄作文。笔者曾在某城镇小学搞调查研究,让一个六年级班级的同学写一件“你听到或看到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的作文纯属编造,什么“拣夹子、推车子、抱孩子、让座子、送瞎子”五子登科的作文内容比比皆是。叶圣陶先生主张“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我们说,这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写老实文。
  
  错位之三,作文形式单一化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文文字能力的途径非止一种。从表达形式看,既有书面作文,又有口头作文;从体裁样式看,既有记叙文,又有应用文;从表现体例看,那更是不拘一格,有剪贴作文、音响作文、素描作文、看图作文、观察作文等等。也就是说既然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社会生活中有多少语言表达方式的需求,作文教学中也应当有同样多的表现形式。
  我们必须从狭窄的单一的书面命题作文的藩篱中解脱出来,使写作体裁多元化,表现体例多样化,训练方法多式化,使之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相适应,与少年儿童的实际生活相适应。
  
  错位之四,作文指导程式化
  
  所谓作文指导程式化,就是每次作文指导课都是ABCD,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表达,项目一样不落,程式固定不变。当然,作为写前指导:审题、立意、选材、表达这是作文的基本内容,要给学生讲,不能命题之后袖手旁观,或扬长而去,但是,每次作文指导课都是规定程式,势必会影响学生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作文指导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三个问题,为此,作文指导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从扶到放。不论是审题、立意的指导,还是选材、表达的指导,开始时尽量详细、具体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2.突出重点。作文指导要少而精,使学生“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宋·谢枋得《文章轨范》)3.因材施教。作文指导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
  我们理解了小学作文的性质,明确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懂得了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就能自觉地遵循小学作文教学规律,使小学作文教学返朴归真,沿着正确的轨迹运行。
其他文献
合作交流是当今世界首选的最佳学习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等的优势互补,这样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因此合作交流式教学为很多数学教师所青睐。但是,合作交流讲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我们在很多课堂上看到的所谓合作交流,实际上是在做表面文章,只是形式而已,没有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为此,
小学数学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真实生活、情意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数学教学走进学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生活数学”,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    一、置数学学习于
摘要: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适当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语言活动,它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目前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流程已基本清晰,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评价越来越为广大教者所重视。  关键词:口语交际 课堂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 互动过程 课程资源 过程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就常把自己写得好的文章贴在墙上,一有时间就看一看、改一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正因为如此,他写的文章历来被人们称颂。教科书十一册中古诗《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千古绝句中的“绿”字王安石也修改了十几次。由此可见修改的重要性。修改习作实际上是对作文草稿作进一步的推敲、调整、润色,使文章更趋完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分别从激发兴趣、拓展空间、创设情景、激励性评价四方面探讨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办法,从而达到让学生从愿意写作到学会写作、善于写作、乐于写作这样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写作兴趣 创造性思维 创设情景 评价机制    当前,我们的中职教育已经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如何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所必
“新昆山人”子女由于基础较差,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一些困难。本文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诱导学生尝试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三个方面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的探索。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