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如何解题内涵建设?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技工院校2012年统计年报上,学校总数、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社会培训人数、就业率等几项主要数据勾勒出2012年全国技工院校的成绩单。对这张成绩单,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工院校管理处冯政处长用了“总体平稳”来概括。
  而在看似平稳的数字背后,蕴含着技工院校发展必须直面的挑战与重大机遇,还有一系列推进技工院校内涵发展的大动作。《职业》特邀冯政处长,以技工教育领域的专家视角,对2012年及2013年技工院校发展大势进行解读,以期梳理技工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利空与利好,研判技工院校发展道路之选择。
  2012:六大亮点影响深远
  2012年,全国技工院校总数与2011年基本持平,为2900所左右;全年招生人数约为157万人,比2011年的数字下降约4个百分点;在校生人数达423万,这个数字与2011年相比,下降幅度为1.53%;毕业生就业率比2011年略有提高,为97.3%左右。从总体数字来看,几项主要数据只是略有下降,可以说是“总体平稳”,尤其在技校招生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实属不易。而在2012年的数据中,有一个亮点值得关注——2012年技工院校社会培训规模继续增长,达551万人次,超过了在校生人数。这一数据的变化,反映的是技工院校“两条腿走路”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已初显效果。
  回顾2012年,冯政处长用五个“一”和一个“两”总结了技工教育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六个亮点,并认为这六个亮点将对技工教育未来发展道路产生深远影响。
  制定下发了一项政策
  201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资委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34号)下发,这份文件对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
  在这份文件中有一句话值得关注:“各地应探索实行企业在职职工就读职业院校的弹性学制、学分制政策,对于完成规定培训课程和学时的,经考核合格,可以获得职业院校毕业证书。”短短几十个字,却为技工院校办学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招收企业在职职工进技工学校,用非全日制的方式开展学制教育。如果说原来技工院校是两条腿走路,那么这份文件让学校再多了一条腿,“三条腿”走路(即学制教育、中短期社会培训以及企业在职职工学制教育),这不仅能让学校走得更快,也能走得更稳。
  组织召开了一次会议
  2012年9月,人社部在杭州召开了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启动会,一体化课改试点学校由原来的30所增加到130所,参加试点的学生由2000多人扩大到1.25万人,新增焊接加工等10个试点专业。在这次会议上,总结了一体化课改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的情况,进一步明确了“为什么要搞一体化课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回答了“一体化课改未来该怎么走”的“思考题”。人社部王晓初副部长用“五个到位”明晰了一体化课改未来的发展思路,即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支持到位、师资队伍到位、校企合作到位和制度保障到位。
  开展了一项标准的研究
  在一体化课改中,教师一直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2012年,技校管理处委托北京工业技师学院联合部分技工院校,开展了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标准和培养方案的课题研究。这项研究在2013年结题。研究明确了一体化师资的内涵,与传统的“双师型”教师作了区分,并按一体化教师职责任务划分为三个等级,与之配套的是一整套详尽、科学、系统的一体化师资的培养方案。可以说,这项研究成果为今后大规模培养一体化师资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有效助力一体化课改的推进。
  完成了一项评价研究
  从2009年开展试点至今,一体化课改的成效到底如何?课改的最终体现效果,即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什么变化?技校教学是前进了,倒退了,还是原地踏步?这是个一直悬在课改的推行者、试点者和观望者心头的疑问。而这一问题也在2013年的春天有了答案。
  由技校管理处组织,广州市职业技术研究室具体承办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评价研究”在2012年4月启动。研究通过对2009年秋季入学的试点院校试点班和非试点班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对比研究,一是对一体化课改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二是为一体化课改教学实施提供反馈和参考,三是为一体化课改整体评价体系的构建探路。而研究的发现也没有让课改的参与者失望,试点班学生在测评成绩总分、纸笔与实操测评、职业行动维度、纸笔测评的综合职业能力、实操测评指标等方面的平均得分率均高于非试点,表现在阅读理解、问题分析、工作过程知识获得能力、实操准备、操作规范性、条理性、工具使用、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及班级成绩分布均衡等方面。
  推动了一项规范管理工作
  2012年,在技工院校管理方面有一个大动作值得关注。根据《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的要求,人社部将三类技工院校的审批权全部下放到地方,即设立普通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由省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批,设立技师学院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
  审批权下放后,如何更好地统筹协调各地技工院校的发展?冯政处长介绍说,靠的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和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看得见的手”就是《技工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技师学院设置标准(试行)》和修订后的《高级技工学校设置标准》,三类标准明确了三类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基本要求,设置了准入门槛;而“看不见的手”,就是技工教育必须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协调发展的内在运行机制。
  这并不单单是行政审批权的下放,而是出于对技工教育发展的更深远的考虑。地方在审批技工院校设立的过程中,可以依据三类标准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促进就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本地区技工教育发展规划。这样既有统一性(设置标准),又有灵活性,可以更好地体现技工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促进就业的宗旨,激发出技工教育的活力。   落实好两项重点扶持政策
  2012年,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继续惠及更多的技工院校。人社部会同发改委、教育部落实的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从目前的统计看,495所项目学校中技工学校有88所,占项目总数的18%左右。与此同时,会同教育部、财政部落实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计划继续推进,340多所项目学校中有技工院校60多所,大约占20%。这两个比例和技工学校占整个中职学校数量的比例基本相符。
  2013:四项安排构筑更大发展平台
  把握2013年大势,对于技工院校明晰方向、借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冯政处长看来,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依然是技工院校工作的着力点,会有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活动陆续推出。对于技工院校2013年及更长远的发展,他给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招生。学校特别要关注当地初高中毕业生源情况、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大型项目立项开工动态,并将此作为确定招生目标的重要因素。二是投入更大精力,切实调整思路,大力开展中短期培训及企业在职职工学制教育,实现多元化发展。三是一定要注重内涵发展,打造学校的软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要重视并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一体化课改。
  顶层设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2013年,一体化课改试点仍然是技工教育领域的重点工作。谈到此,冯政处长介绍了人社部对于一体化课改的顶层设计构想和安排。
  今年,人社部将研究出台国家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制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包含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培养质量五个模块,不仅适用于技工院校,还适用于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职业院校。而五个模块的要求要实现“落地”,则要通过一体化课程规范这一桥梁。这一规范是对2012年初颁布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的完善和升级,将使一体化课程开发更加规范化和细化。今年要完成15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标准和课程规范。这一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构成了一体化课改的技术上的顶层设计,使一体化课改前景可期。而与顶层设计相呼应的,是在一体化师资方面的着力。据冯政处长介绍,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和培训方案即将出台,更加科学有效的系列培训活动将逐步开展。
  最后特别需要指出的,在2013年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会议上,王晓初副部长明确指出:“一体化课改难度大,也很复杂,各地技工院校要严格按照部里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未列入试点的学校和专业,要按照我部原有教学计划大纲要求,规范使用公共课和专业课教材实施教学。”对此,冯政处长做了进一步阐释:“说的具体些,就是对未列入试点的学校和专业,进行一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是允许的,比如在某节课或某个教学环节内容和方法上做一些一体化的改进尝试,这些学校主要是在一体化理念和一体化教师上做好准备。但原专业整体教学计划大纲不能随便动,不能打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出台支持技工学校改革发展的新政策
  今年,在技工教育领域有两项支持政策值得关注。一项是事关技校教师职业发展的职称制度改革,将研究出台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文件,开展技工院校教师正高级职称改革试点,为技校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激励。另一项是具体落实国办发34号文件,制定下发技工院校开展包括企业在职职工在内的各类劳动者教育培训文件,为技工院校多元办学开辟新的路径。
  抓好技工院校国家建设项目落实
  2013年,对于国家财政支持的几项技工院校建设项目要抓好落实。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以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检查,进一步规范助学金发放和免学费工作并开展检查。今年还将完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冯政处长在采访中特别指出:“虽然技工院校在发展中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但资源和资金毕竟有限,根本还是在于学校要苦练内功。工作开展不到位,达不到条件,还是较难争取到政策支持的。”
  加强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
  从人社部公布的2013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要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加强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的工作今年将继续推行。主要包括:继续举办技工院校校长暑期研修活动和100名骨干校长高级研修活动,开展好技工院校招生宣传周活动以及对技工院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破题:技工教育两大热点
  无论是盘点2012,还是规划2013,有两个词总是频繁出现,一个是招生,另一个是一体化课改。前者形势严峻,充满挑战,后者正以改革的新锐之姿,现突围之势。
  面对这两大热点,技工院校该如何读题、解题,冯政处长给出了他的看法和建议。
  招生,该乐观还是悲观?
  虽然用了“总体平稳”来概括技工院校2012年的招生工作,但冯政处长也坦言,技工教育的招生形势日益严峻,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走低的趋势很有可能还会持续。这主要是受三个外部因素的影响,第一个因素是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第二个因素是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第三个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传统观念不可能根本扭转,此外职业院校招生竞争的日益激烈,也加剧了技工院校的招生压力。
  面对现实,技工院校该如何破解这道生存难题?
  《职业》:在招生难的另一面,我们可以看到希望吗?
  冯政:我认为这个要看国家在政策层面的一些动作,政策的调整会对招生产生较大影响。比如中职学生免学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对所有农村籍学生和城镇家庭困难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这无疑会增强技工院校或者说整个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而职业教育能够存在,未来还能够发展,是因为它有一个根本的发展动力,就是市场的需求。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对技能岗位的需求非常大;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对技工水平要求也非常高。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市场经济的需求、企业产品的需要就是最大的利好,必将更加凸显技工教育的价值。这可以从广东、山东、江苏、河南、浙江的招生情况得到佐证,在这些经济发达或较活跃的地区,技工教育的力量就比较强。   《职业》:从数据来看,我们会发现技工院校的招生情况并不均衡,这背后受哪些因素影响?有哪些成熟经验可供借鉴?
  冯政:全国有近3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有的能招七八千人,有的一个学生都没招到。这说明职业教育是有竞争性的。而招生差距背后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跟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经济发达,用工需求量大,职业教育就发达,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第二个原因在于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专业设置合理,符合当地产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招生必然多;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质量高,培养的学生好就业,并受到企业欢迎,口碑相传,招生自然就上去了,都不用做广告。第三个原因是职业教育市场竞争的存在。如果学校间专业雷同,同质化严重,没有自己的特色,那么招生就会遇到问题。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招生宣传以及一些细节做得很好。例如河北邢台技师学院在每个村里设一个招生联络员,每个村子有这样的一个“触角”就形成了一个网,再把宣传做到位,把细节做好,招生量就上来了。
  一体化课改,如何才能有效推进?
  2009年7月,人社部在全国30所技工院校启动了汽车维修等5个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在技工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教学革命。而2013年“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评价研究”的结题,展示了这场革命的阶段性成果。
  改革之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的,且围绕一体化课改,争议、担忧、退缩、畏惧的声音从来不绝于耳。曾有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体化课改,实际上是一场教学革命,但是这个教学革命首先是在革老师的命。
  《职业》:如果要总结过去三年多来一体化课改中的成功案例,您认为值得借鉴的经验有哪些?
  冯政:我大概总结了一下,有四条经验。
  第一,学校领导认识到位,并且有决心,能持之以恒,这个是一体化课改得以推进的前提。第二,校企合作是基础,一体化课改与校企合作有着天然的联系,只有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才能不断提高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质量和效果。第三,教师是关键。教师会教理论,还得会操作,得让学生互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这对教师的要求就很高了,教师要脱下西装穿上工装,要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要重新设计教案,要更多地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方法等等,需要付出更多。第四是制度保障。一体化课改不仅是教学环节的一场改革,还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如一体化教室设计、实训场地管理、后勤保障工作等,特别是教师的管理也需要改革,一体化教师既教理论也教操作,工作量和薪酬怎么计算?这些问题的解决会带动整个学校管理制度的变化,反过来管理制度的变革也会有力地支持一体化课改。
其他文献
技能鉴定  5月10日,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及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人、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央企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对“十二五”期间和2011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上海、陕西、农业部、电力行业、南车股份等省市及行业、企业就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做了经验交流。  信长星副部长要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必须
4月8日,山东省职业能力建设暨加快技工教育发展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副省长郭兆信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董国勋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本次会议还表彰了2010年度山东省首席技师和山东省技术能手的获奖代表。  郭兆信指出,“十一五”时期是山东省职业能力建设和教育工作发展最快、取得成绩最大、发挥作用最突出的历史时期。山东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
在车削加工领域,对于复杂零件和难加工材料的车削,一直是车削加工中的难题。随着高硬度切削材料和相关机床的发展,立方氮化硼刀具、陶瓷刀具及新型硬质合金刀具在新型车床或车削加工中心上的应用,使得对淬硬钢、高温合金的车削不再是难题,其加工质量可以达到精磨的水平。在发达国家,硬车技术已被普遍应用于各种零件加工,大多数硬车技术的应用已成功替代了磨削。  一、硬车技术的概述  一般情况下,车削只是淬火前进行的粗
摘 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大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并且记忆性、重复性的问题充斥着课堂。因此,提高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尤为迫切。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堂 提问策略 有效性  一、提问前——精心设计,抛砖引玉  1.设计问题要有连贯性  问题要紧扣教材,问题要切合学生,更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提问的“问题链
众所周知,游戏软件深受青少年们的欢迎。结合技校学生的特点,倘若我们能借用游戏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来构思我们的课堂教学,相信定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就拿著名游戏设计公司暴雪来说,他们在设计游戏的时候一直遵循着以下五点原则:让玩家在最初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使得玩家易学难精;通过设置无限而又平静的目标,驱动玩家不断征服目标;以玩而不讲的方式让玩家通过自己的体验掌握剧情;根据玩家的心理,变惩罚为
2012年加紧培养13个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2012年是全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开局之年。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12年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将通过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培养共计96.9名的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于13个领域,即: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防灾减灾、现代交通
2012年,安徽省牛集高级职业中学和她的掌门人吴文清都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学校申报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取得圆满成功,项目总投资20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提供专项建设经费920万元。这不仅预示着这座位于皖江中游北岸的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将立足新起点、再上新台阶,更是吴文清校长与牛集职高“真办职教,办真职教”发展理念的最好见证。  牛集职高的前身是一所民办农中,创办于
论坛成果  说课“说”来全国第一  说课展示是每届“课堂论坛”的“保留节目”,说课教师代表一般从“说教材”“说方法”“说过程”“说反思”四个角度对课堂内容进行讲解。2012年,该校的周稳、耿晓冬、曹鲁琰三位教师获得了全国“创新杯”说课比赛一等奖,他们的说课展示也因此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说课精品。  “想在课堂上出‘语文味’,语文教师必须是杂家,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有专业的思想,并感受丰富的生活。”
在苏北大地上,有这样一所职业学校,它建立于1978年,在34年的发展中,它一直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近几年来更是乘着职业教育发展的东风,抢抓机遇、多元办学,负重前行、孜孜以求,以跨越式的发展姿态在苏北大地崛起,办学实力跻身江苏省职教第一方阵。它,就是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在竞争与转型并存的大势中,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又是如何乘势而为,实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2011-2012年度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授予2011-2012年度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裴先峰等497名在2011-2012年度国际国内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章、奖牌和证书。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希望受表彰的个人以这次获得的荣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