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归海 百舸争流

来源 :中国书法·翰墨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4468738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和多方努力,为推动全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凝聚力量、广泛团结和组织全国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工作者、提升教育教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水平,服务于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发现和培养高等书法教育的尖端人才,使其成为高等优秀书法人才的平台,2014年2月23日,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隆重开幕了。本次论坛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执行主办,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长春大力纳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一、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
  (一)开幕式
  2014年12月23日上午,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洪武,中国书协副主席申万胜,教育部语用司司长姚喜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振有,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首都师范大学纪委书记潘亮,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央视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中国教育部语用司文字处处长孟庆瑜,中国书协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苗培红、曾来德、杨广馨及秘书长王元军,本次论坛论文评审委员黄悖、张金梁、祁小春、任平、黄君、张天弓,《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书法报》社长舟恒划,吉林省书协副主席刘成,长春大力纳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伟,以及来自全国八十多所高校的书法学科负责人、学生代表、社会其他各界人士等共计4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主持,首都师范大学纪委书记潘亮致欢迎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申万胜在发言中提出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工作者是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此次论坛的举办对推动高等书法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对这次论坛的召开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本次会议开得十分及时,也十分重要,并希望与会专家能够畅所欲言,群策群力,在高校书法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服务中小学书法教育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共收到全国113所高校206人提交的217篇学术论文,本着“科学、规范、学术、民主”的理念,经评委会严格评审,共评出15篇优秀论文,14篇入选论文,在开幕式上,为获奖者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随后,由刘利民副部长、杨承志副主席、陈洪武书记和申万胜副主席共同启动了高校书法网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该信息服务平台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为全国各书法院校搭建,将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联络各高校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展示高校书法学人风采、学术成果、交流互动的平台,服务于全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参与者与关注者。
  开幕式结束后,在言恭达副主席的主持下,由教育部语用司司长姚喜双,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郑哓华,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和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李昌集分别做了本次论坛的主旨发言,言恭达副主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做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
  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的举办是继中国书法家协会成功举办“翰墨薪传工程”后,在推动书法教育全面发展上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作为高校书法系统内首次以书法教育作为论坛主题的本次活动,对推进我国书法尤其是高等书法教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优秀、入选论文作者概括发言及专家点评
  2014年12月23日下午,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持续进行。该议程是由本次论坛论文获奖作者就其论文主旨进行了发言,并由学术专家进行点评。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杨广鑫与苗培红主持论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邱世鸿的论文《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价值观构建》,论述了中国文化核心价值中的中国哲学、中国美学奠定了中国书法教育的理论高度。中国文化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与伦理价值对书法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岳川指出,中国书法教育离不开文化的土壤,如果没有文化作为基础,停留在纯技法层面的书法,便显得苍白无力。
  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工作室贺文荣的论文《论书法的“学序”问题——不同书法史观指导下的系统化的书法修习》,阐述了书法教育中的“学序”问题,以及古人书法“学序”理论对当代书法教育的借鉴价值。本次论坛的论文评审委员祁小春表示关于书法的“学序”问题,古人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今人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学序”来探索书法修习的途径,以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苏州大学毛秋瑾的论文《美术考古学视野中的高等书法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思考》,探讨了美术考古学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并通过具体范例详细分析了美术考古学在书法史和书法物质文化研究领域的运用,阐述了高等书法教育中设置美术考古学课程的重要意义。论坛论文评审委员张金梁对这篇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文章选题好、视角新,以美术考古学为切入点,提出了书法学科建设的新思路。
  中国人民大学王高升的《当代高校书法专业(方向)博士生培养现状分析——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调查分析了首都师范大学近二十年来书法专业博士生的招生沿革、选拔机制、培养机制的得失,并对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山西师范大学中国书画文化研究所杨吉平副教授对本文所做的调查分析给予了肯定,数据详实,逻辑合理。书法学科教育走到研究生阶段要重学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山西师范大学葛复昌的论文《当下书法高考的现状、反思和构建——从宋代书学谈起》,从宋代书学的设置入手,就其选拔、考核模式与当下书法艺考考题做比较,给予当下书法高考试题以反思,继而完善书法教育的学科构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黄君评价此文选题好,以古喻今,方法切实有效,对当代书法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周珩帮的论文《对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格局的四种审视》,分析了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在培养对象分层、培养阶段分接、学科地区分布、校内外制度资源等方面的不均衡,影响了高等书法教育的生源质量、方案实施、教学效果、就业前景等,提出在格局上的改善是高等书法教育的任务。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倪文东教授肯定了此文对于高等书法教育存在格局问题的分析,并且提出改善这种局面需要教育职能部门与教育教学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从而使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越来越完善。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吕文明的论文《从美术化到国学化:当代书法专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突围——关于书法学科教育的文化思考》,分析了书法专业教育美术化的两大弊端和国学振兴给书法专业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阐述了当代书法专业教育要完成从美术化到国学化的范式挣脱与类型转换需要做的工作,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中央财经大学赵燕武的论文《论“田野调查法”介入大学书学教育》,以书学教育为前提,通过对“田野调查法”原生态性、目的性等自身特征的分析,阐释了其对于大学书学教育产生的影响,具有探索性的意义。
  此项议程在浓厚的学术与思辨的气氛中进行,最后,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周文彰做了总结发言。他对获奖论文作者对高等书法教育在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等方面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表示赞赏。此次论坛的举行,必将对全国高等书法教育事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书法专业高校负责人分组讨论
  2014年12月24日上午,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议程进入第二天。由各高校书法专业负责人分组讨论,对于在书法专业设置及教学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交流。
  高校书法专业负责人讨论会分为四个讨论组有序进行,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倪文东教授、山东艺术学院于明诠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艺术教研室主任杨广馨先生、湖北美术学院孟庆星副教授主持。本次分组讨论未设中心议题,会议在自由、坦诚、积极、热忱的气氛中进行。各位高校负责人就书法学科在教育体制中的地位与现状、师资培训、书法学科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材大纲等问题,各抒己见、热忱探讨。
  近两个小时分组讨论之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申万胜主持了总结会议。申万胜副主席认为,这次讨论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不落俗套,对下一步高等书法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讨论组组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于茂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王继安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周斌教授分别对各组的讨论情况进行了小结发言。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书法学科教育、书法的社会审美价值、学术研究及书法文化内涵的体现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亟需常态化、规则化、管理化、主题化,使我国高等书法教育取得进一步深层次的发展。
  最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对本次论坛做了总结发言。言恭达副主席指出,论坛全面贯彻了习近平主席关于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的精神,通过论坛主旨发言、获奖论文点评、分组讨论等形式,与会代表进行了全面的交流,共商国是、共同发展,呈现了良好的互动态势。这次论坛及时、圆满,有品位、有特色,成果显著,意义深远。言恭达副主席对高等书法教育提出了三个关键词:时代、提升、价值。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依托于高等教育,培养正确的艺术观和审美观,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在高等书法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内质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艺理带动艺技,人文引领学术,完善书法学科体系,深化书法本体研究,提升一流人文教育。
  经过一天半的讨论交流互动学习,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圆满落幕,而论坛作为聚合全国高等优秀书法人才的新型人文平台,必将助力高等书法教育事业开启新的征程。
  二、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大讲堂
  2014年12月24日下午,中国书法家协会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了为期一天半的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本次讲座活动邀请了多年从事书法专业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全国著名专家学者言恭达、黄悖、丛文俊、黄天树和穆棣,学术主持为王元军与叶培贵教授。
  (一)言恭达——《当代书法艺术创作与审美的哲学思辨》
  第一场讲座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言恭达教授主讲,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元军教授主持。本场讲座的题目是《当代书法艺术创作与审美的哲学思辨》。言恭达教授从学术角度,追问三十年来中国书坛艺术创作的学理在哪里,指出哲学思辨是文学艺术最高的思维形态,并引领当下的审美导向,让艺术回归心灵。言恭达教授从三个大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属性与哲学依据;第二,当代“书法热”的冷思考;第三,书法艺术的时代审美转型与创作旨要。本场讲座从哲学高度阐释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为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在学理上指明了方向。
  (二)黄惇——《谈谈战国简的笔法》
  2014年1 2月25日上午,由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副院长黄惇教授讲座,题为《谈谈战国简的笔法》,学术主持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叶培贵教授。本场讲座的内容是黄悖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他通过近年出土的大量的战国竹简,分析和探讨了中国早期书论记载的“科斗”与“倒薤”的笔法特征,运用大量的图片为证据,阐释了这些原始笔法作为书法基因被传承下来,并对后世的草书、隶书、楷书等书体形成产生的影响。这个研究成果可能颠覆古人以往对先秦篆隶书用笔的认知,以及在当下书法实践教育中遇到的笔法问题与困惑,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三)丛文俊——《古代书论的阅读与研究》
  接下来是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丛文俊教授的讲座,题为《古代书论的阅读与研究》。丛文俊教授以自己多年的研究实践经验,从目录、版本、校勘、辨伪等方面讲述了阅读古代书论的方法与如何具有学术鉴识的眼光,为高等书法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修养与学术规范指引了正确的途径。丛文俊教授在讲座过程中,表现了深厚扎实的文献学功底与严谨的学术风格,通过大量的例证,诙谐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受到了在场听众的热烈欢迎。
  (四)黄天树——《<说文解字>与偏旁分析法》
  下午两点,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黄天树教授做了题为《<说文解字>与偏旁分析法》的讲座。学术主持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元军教授。黄天树教授是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的弟子,也是当今著名的文字学家。他经过多年的学习与研究,在许慎“六书说”和唐兰、陈梦家、裘锡圭的“三书说”研究的基础上,黄天树教授提出了“二书说”,对于汉字偏旁归纳分析创建了汉字结构研究领域的新学说。高等书法教育离不开文字学的基础,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种元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任何断章取义都会割裂这个整体,最终导致文化传承的残缺不全。黄天树教授的文字学讲座,令高等书法教育大讲堂的听众耳目一新。   (五)穆棣——《书迹辨析是怀紊<自叙帖>鉴定的首要前提》
  高等书法教育大讲堂的最后一场讲座由来自江苏无锡市书画院的穆棣先生主讲,题目是《书迹辨析是怀素<自叙帖>鉴定的首要前提》。唐代僧人怀素《自叙帖》历来被奉为草书学习之优秀范本,而该帖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年代久远,出现了很多状况,如残缺、增补、递藏、印鉴等问题,历来成为书画收藏界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前六行,据记载为北宋收藏家苏舜钦补书。那么这段补书究竟是书写还是摹写,一直难以下结论。穆棣先生通过故宫本、流日本和契兰堂本三个版本大量细微的笔触对比分析,认为前六行为摹写而非书写。在对比讲解分析中,满座听众为穆棣先生精微、细致、严谨、扎实的学术作风所折服,这正是我们书法教育与学习中必备的学术作风。
  高等书法教育大讲堂历时一天半,共五场讲座,场场爆满、座无虚席。五位著名专家学者分别从哲学、书学、文献学、文字学、鉴定学等不同角度,围绕书法进行了精彩的讲授,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的学术气氛推向了一个高峰。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学生以及书法爱好者,又经历一次精神的洗礼与学术的滋养。
  三、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书作邀请展
  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隆重开幕之际,作为本次论坛系列活动之一,全国书法名家及高校教师书法作品邀请展,也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拉开了帷幕。一幅幅神采飞扬、风流蕴藉的书作,为我们提供了一场视觉的盛宴。
  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书法作品邀请展展厅设置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本次展览邀请了全国著名书法家及高校书法教育一线教师的优秀作品。作品的装裱、展厅的格调、灯光的处理都进行了精心地设计。本次书作展共邀请八十多位书家作品参展,并已结集出版。由于场地有限,本展厅展出了欧阳中石先生、李铎先生、言恭达副主席、申万胜副主席、周文彰副院长等领导、专家、学者的三十四幅作品。
  走进展厅,仿佛踏入了幽深的时光隧道,历史的长河有惊涛拍岸,复有静谧悠然。定型光打在书法作品上,浅蓝色的背景,恬淡清静,书作的点画起落之处或龙跳虎卧、或寒藤绕松,笔墨之间,万千气象,呈现出一派雅正风流。论坛开幕式之后,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洪武,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申万胜,教育部语用司司长姚喜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振有,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等领导、专家、学者,在首都师范大学纪委书记潘亮和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元军的陪同下参观了展览。
  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肯定了本次展览的设计理念和展示形式,并对首都师范大学和东南大学为本届论坛做出的努力表示肯定,称本届论坛堪为下一届论坛的开办提供良好的参照模式。在参观过程中,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对参展书作进行了欣赏品评,认为此次书作邀请展是首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届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缓缓落下了帷幕,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为今后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掀开新的一页。
其他文献
挖掘和剖析到书法的艺术精华  金秋九月,我们迎未了刘正成老师四周的行草书临摹与创作课,通过这门课,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收获颇多。在这短短的四周里,我们一步步地从暴露问题,改善问题,直至解决。从一开始的写实性,创造性临摹,通过对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王铎的《临张芝帖》的分析研究;再到模仿性自作诗文,纯行书创作;最后的草书创作,这一个个阶段的训练,让我们挖掘和剖析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精华。  阶段一:临摹
期刊
石裂天开般若经,气敌岱岳雄崚噌。纵横磊落数十层,上承万丈瀑溅崩。瀑所冲字漫无形,余字尚存五百零,椎拓犹带六朝冰。岗山邹峄题名曾,皆出北齐大书僧。象王回顾狮吼应,金翅劈海龙出溟。智永怀素惭尹邢,颠狂姿媚皆优伶。笔锋破石扪有棱,想见愿力驱五丁,那数封禅秦皇铭。至今午夜朝百灵,诵经梵吹入殷霆。只恐大地殊谷陵,此石泐坏终难凭。我欲仰空疏大乘,以岱为笔天为缯。劫不毁,雨不淋,空中说与诸天听。扪崖剃藓股代肱,
期刊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系本科的外聘教授,学院给我安排了两门课:一、书论导读;二、临摹与创作。于是我据此确定了讲课内容。在一个月内,我完成了两门课的教学内容,以下为我上课的内容和关于课程安排的思考。作为非职业的书法教育工作者,我现在所谈的,也许可以称之为门外闲聊,仅供参考而已。  一、书论导读:从创作到审美的核心命题  中央美术学院由王镛教授主编了一本《中国书法简史》,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期刊
徐 海  1969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2010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导师王镛教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书法系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印社副秘书长。书法、国画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奖,入选教育部2011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有多部书法、篆刻集出版。
期刊
2014年12月14日,“我的青春·我的中国梦——《中国书法》年展·百名大学生提名展”在北京中国书法展览馆开幕。这是充满青春朝气的一次展览,在中国书坛形形色色的展览中别具一格、引人关注。这次展览旨在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20)要求,配合“当代名家系统工程”,大力培养书法后备人才。展览经过四个阶段的遴选,于1486件投稿作品中,评选出30件优秀作品,70件入展
期刊
泰州本地资讯平台建设的意义  三网融合大潮席卷而来,广电将面临严峻复杂的竞争格局,各大运营商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强内容建设。泰州本地化资讯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广电网络由单一视频服务向全媒体、多业务、互联网化的转型,进一步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以及惠及民生、传播先进文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通过本地资讯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惠及民生、服务政府,还可以扩大广电网络在政府和公众中的影响力,提高
期刊
《中国书法》: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泰山经石峪的基本情况及对后世的影响。  曾翔:首先我们应该讨论下经石峪是不是用毛笔直接写在石壁上的。我认为经石峪不是写的,据我了解相传古人写匾采用大米摆字的方法。即将字用米摆出来,然后再用双勾的办法,将轮廓刻出来。这便是古人做大字的方法之一。所以经石峪是不是用沙子或者其他摆出来的?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经石峪里面,有很多双勾未来得及刻的字,让我们猜测经石峪也有用沙子摆出来的
期刊
随着三网融合的全面启动,加快有线电视网的数字化升级,成为张家港市广电网络公司的最重要任务。要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需要大量进行双向改造,并探索如何适合今后网络的宽带宽、高速率、互动等多业务发展要求。目前,电信运营商已瞄准三网融合的先机,发展网络电视和互动电视,提前升级带宽,有线网络一方面只能靠着电视业务维持生计,一方面又在互联网接入业务上步履维艰。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逼迫有线公司加速网络的升级改造。
期刊
简评:  本月北京地区的数据显示:高清交互用户使用回看录制的比例较上月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春节期间大量用户使用电视回看功能,收看那些假期他们因为走亲访友而错过的电视节目,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回看次数和时长最多的节目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此外,点播节目方面,电影类的点播高于电视剧类,春节期间排名第一的点播节目是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其他5城市的数据中,厦门的“热议”板块点播比例较上期有显著
期刊
一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指出:“视觉经验就是对视觉的效能进行系统分析,以便指导人们的视觉,并使它的机能得到恢复”。康定斯基认为,这种视觉经验产生的视觉判断是源于对抽象的绘画元素(点、线、面)的张力、方向与联觉作用所唤起的主观精神,是对结构式样“力”的判断。这种视觉经验,会使“观看”对事物产生意义,这是视知觉本能的机能,但视觉经验并非只是自身的能动作用或本能的作用,也不仅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