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体会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feng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内科护理学》,本文阐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病案分析讨论、角色扮演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创设情景、多媒体、病案分析、角色扮演
   中等卫生学校的护理课教师,承担着在三年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医学基础理论,熟练地操作技能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任。作为一名内科护理学的任课教师,我通过对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体会,现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总结如下。
  一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知识难以理解、记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为初中毕业入学,年龄较小,自学能力不足,学习意志不坚定,对疾病的理解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而内科护理学涉及知识范围广,知识整体性强,理论知识体系繁多、抽象,这种现状就造成了学生难以理解记忆,学习压力大,对学习内科护理学的兴趣不足。为了能够使学生顺利的学好这门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呈现给学生,便于其理解掌握是当前内科护理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随着护理工作岗位要求的不断提高,护士具备娴熟的技能操作是远远不够的,护士还应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内科护理学涉及的疾病较多,知识综合性较强,缺乏实际案例,而中专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欠缺。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须的。
   3.知识的运用能力缺乏,综合能力难以提高
   内科护理学与临床联系紧密,而中专学生学习时间相对较短,所以见习、临床实践缺乏,理论与实践脱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缺乏运用,知识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不能系统化,动手能力相对薄弱,综合素质难以提高,与社会用人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成为学生就业的短板。怎样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高综合能力,也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解决对策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运用一些图片、视频、故事、案例等将一个真实的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其生临其境,进入学习状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创设一个切实有效的情境,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要反复揣摩教材,围绕教学的目标、主题,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参考学生的认知能力,力争设计出能牢牢抓住学生心理的,尽可能贴近真实生活的情景,并适时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进入一堂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支气管哮喘病人护理一节中,通过展示与哮喘发作有关的图片,配合图片讲述一个哮喘发作的案例,创设出一个诱发哮喘发作的场景,然后再设置问题,提出“什么病?为什么?怎么办?导入新课。这将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学生难以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就会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激发了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
   多媒体教学能带给人形象、逼真、直观、生动的画面,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给人带来是视听觉的冲击力、震撼力,这一点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和代替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经常会带来出奇制胜的效果。
   内科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较复杂,而且抽象与临床联系非常紧密。中专学生由于没有深入临床实践,对大多数疾病还很陌生,通过单纯的理论学习疾病及护理相关知识,会使学生感觉知识抽象难于理解。所以在对疾病讲解过程中应充分利多媒体课件、图片、声音、视频辅助教学,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尽量活化、直观,使陌生的疾病变成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学习、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哮喘发作的临床表现时,通过让学生观看哮喘发作视频,仔细体会,并总结哮喘发作时的典型临床特点。这样不仅让学生更直观、深刻的掌握疾病的表现,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实际病案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病案分析、讨论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对该病案进行阅读、分析、思考、讨论,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实际病案分析、讨论,主要运用在学习护理知识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从临床实践中精心挑选典型案例,再根据需要进行加工,使其病案能够函盖教学的大部分内容。在讲解疾病时,始终贯穿病例,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疾病有了充分认识,在学习护理知识时,为了避免知识的重复讲解,主要采取学生分组对病案进行讨论,让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对该病案,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选出代表对结果进行总结发言。这种以学生为主的讨论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要求。
   4.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运用、综合能力的培养
   “角色扮演”是通过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对一些工作场景再现的“ 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通过模拟工作情景进行应用,来提高其综合能力。这种方法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 ,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
   内科护理学课时有限,每一节课,每一个病都进行角色扮演很难做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认真选择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的案例。其次要让学生仔细讨论病案,根据病案的条件和要求,认真分析所扮演的各个角色,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通过学生扮演患者、护士、医生等角色,从患者入院护理----评估---护理体检---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进行实施---护理评价,把护理程序贯穿于护理的整个过程,加强学生整体化护理的观念,并将基础护理知识与临床护理知识贯通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灵活运用上述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满堂灌输的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明显提高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经验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定志,万学红医学教学方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段林《模拟情景实训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5):84-85
其他文献
由于交流等离子显示板(ACPDP)放电电流的形状复杂,不能采用数学式来表达,故器件功耗的测量存在许多困难。本文介绍测量ACPDP功耗的通断法和示波器法。实验表明,前者的功耗比
文化部电影局于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召开了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这次会议在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分析、估价了一九八○年故事片创作生产形势;讨论、研究了各厂一九
闵学林,1946年生于江西省南昌。幼年曾受其家庭启蒙,并且先后得到陆维钊、余任天、沙孟海等前辈指教。后入浙江美术学院,师从诸乐三、陆抑非、朱颖人诸先生。多年来,这位颇
一、教学设想rn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科学研究,注重合作探究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此,我将本课设计定位为主题探究式教学,以已学篇目引导主题的
期刊
每个到杭州的人肯定会和杭州地铁1号线机缘相见。地铁1号线,临平终点站,地图上一条红线串起了整个杭州。“临平”映入了每个过往人的眼中。但是,真正的临平还有很多我们没了
古代选士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人才考核的标准始终离不开德行.当下的教育更多的是从知识性方面对人进行评价,不重视甚至忽略德行考核,而真正的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
如何有效利用农村初中教学资源,结合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拓宽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覆盖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研究的重点.本文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