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隐喻与语法隐喻再考及其互补潜势初探

来源 :大众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i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中的隐喻及隐喻思维是认识主体理解概念、思维及感知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认知隐喻与语法隐喻作为该领域内两大主研究阵营,也为窥探语言与思维二者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拟以隐喻和隐喻思维为出发点,概述认知隐喻与语法隐喻的含义及特点,比较二者间的异同,尝试挖掘二者的互补潜势。 Metaphor and metaphorical thinking in language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to understand concept, thinking and perception of the subject. Cognitive metaphor and grammatical metaphor, as two main research camps in the field, also serve as a probe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inking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This paper intends to use metaphor and metaphor as a starting point, summarizes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gnitive metaphor and grammatical metaphor, and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其他文献
“双”“副”“对”作为集合量词,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存在交叉重叠,一直是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难点。首先,追溯三者的语义演变过程,进而探讨其语义特征和用法。“双”指称肢体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写作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写作是英语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它更是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英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十分不容易.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练课堂“内功”,还要多练课堂外的功夫,如阅读教育学专著,以提升教学理念涵养;研究美术案例,以拓展设计
随着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质量的提升,思维导图的应用也变得更为广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受教对象的年龄、思维限制,传统的教学并不能使学生联系实际来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这
会话分析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Sacks等人提出的,其中会话结构理论中的话轮转换,如意结构等对后续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幽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现
在总复习中要以精讲为导向,师生齐心,面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数学的教学探究活动和方法论,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初步分析了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价值,以及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实施策略。
对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都处于形成时期,而阅读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这不仅仅是单在日常生活之中,在英语教学中,阅读也是学生获取相关英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理念之一。同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正成
现代教育理念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本文围绕如何让问题意识来引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