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有感

来源 :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008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人因读过叶嘉莹品诗论词的文字,而爱上了中国古典诗词;许多人因曾目睹叶嘉莹在讲台上精神矍铄的风采,从此坚信“美人不再迟暮”。然而,当我们读过《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才会明白,这位今年即将迎来鲐背之寿的老人,她有过怎样的坎坷过往,她又是如何带着近90年的沧桑与坚忍走到今天,与我们在文字中交谈,在讲堂中邂逅。
  对叶嘉莹来说,逝去的是光阴,留下的是诗词,不变的是“初心”。所以当她被询及往事,“往往都是借着一些诗词旧作而追忆起来的”。叶嘉莹的求学生涯是在沦陷区的北平(今北京市)度过的,不满20岁时母亲病逝,不满30岁时在台湾因白色恐怖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被关进监狱,40多岁为在北美高校讲授中国古典诗词被逼开始学习英文,50多岁又经历了丧女之痛,然而她自20世纪70年代末毅然决然开始利用假期返回祖国授课,至今未辍。一颗古典诗词滋育出的心灵,不但凭借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来面对人生中的穷通祸福、离合悲欢,而且又以传承古典诗词文化来实现自我超越。叶嘉莹自己说:“我是在忧患中走过来的,诗词研读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它使我真的超越了自己的小我,不再只想自己的得失、祸福这些事情,才能使自己的目光投向更广大、更恒久的向往和追求。”于是《红蕖留梦》也超越了对个人生活的津津乐道——诉说苦难时没有抱怨,表述理想时没有渲染,它似乎只是以未经磨染之“初心”在真诚地回顾一首首旧作,客观地串联起一段段往事,进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大自在境界。这正与叶嘉莹一生无论身处何种境况内心总有一种“足乎己无待于外”的强大持守力量,互为表里。
  这本自传虽然是叶嘉莹的“谈诗忆往”,但因其跨度之长、经历之丰,也具有了含蓄蕴藉的诗外之味。娓娓道来的是作者对古典诗词的款款深情——从爱好者、创作者,到教学者,再到理论研究者,以至于成为一位以古典诗词学术薪传为己任的担荷者的蜕变与升华。叶嘉莹有过无家可归的境遇,咀嚼过无人可诉的孤独,甚至产生过把自己感情杀死的绝望,但今天她却被人誉为“穿裙子的士”,不仅因为她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术之间、在中国经典与西方文论之间、在海峡两岸之间搭建了沟通之桥梁,更是因为她以自己的生活践行了“士人”的品格和操守。她经常称述自己从老师顾随先生所领悟的一种人生观:“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
  身为旧体诗词作家,叶嘉莹的口述自传自然成了“谈诗忆往”的追述;同时作为当代第一说诗者,叶嘉莹在《红蕖留梦》中也述及一些与其有交往的知名学者的诗词,如顾随、台静农、郑骞等,于是她充分运用自己品诗谈词时见微知著的慧眼,通过对方的诗词谈自己切实的感受,精彩纷呈,多有独得之见。《红蕖留梦》一书笔墨最多的一章是细述叶嘉莹研读治学的经历,其中首次公开披露了许多世人关注的问题,如为什么她第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关于诗词评赏的文章不写唐宋大家而写王国维、为什么早期的文稿选用浅白的文言、为什么至今不肯写白话的抒情文字,等等。作为一个时代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学界典范,叶嘉莹有着无法复制的治学门径,所以书中谈“治学”的一章正可谓是独家秘籍,从中读者当能领悟到“初心”何以不染的个中缘由。
  叶嘉莹在南开大学教过的第一届学生毕业30周年纪念时,她深情赋诗“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这份“初心”正是叶嘉莹在《红蕖留梦》中所说的“结束的话”:“我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我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所要做的事情。” 佛家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叶嘉莹能够在承受苦难、空观悲喜后,依然执着地四海传播中国古典诗词,就在于她坚信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在精神和兴发感动的生命不会中断,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生命的感动,这种感动是生生不息的。
  “修辞立其诚”,这是叶嘉莹在近70年的教学生涯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今读《红蕖留梦》,信矣。
  (来源:《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雾化现象涉及到气液界面复杂的拓扑变化,使得雾化过程极其复杂。目前针对一次雾化的机理研究及模型尚不够准确,由于数值计算方法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数值方法来
期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公路建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公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解决。文章重点论述了公路桥梁建设之前
社会在飞速发展,经济在不断增长,社会将会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给教育事业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那么应该怎样打造高效课堂,使教师教得省劲,学生学得轻松呢?  集体备课奏响“高效课堂教学”前奏  笔者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应该大力提倡和实施集体有效备课。河北省廊坊市第十四小学每周安排年级组定时集体备课,年级组长可就备课列出研究专题,也可以借鉴网上专家、名师的备
广西润华物流有限公司简介广西润华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公司总部座落于广西南宁市江南区西江港码头旁,注册资金200万元人民币,是一家集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
期刊
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用现有汽油车底盘改造成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是如何选用电机驱动系统,使之能较好地与被改造的底盘相匹配。文章通过改装一款老式皮卡汽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以棉花幼嫩子叶为材料,分析影响棉花叶肉原生质体分离及目标基因转化的主要因素,以棉花叶肉原生质体为受体,建立了稳定、高效的目标基因瞬时表达与鉴定体系。技术体系包括,选
利用计算机技术及可视化技术构建草原干旱识别可视化系统,在草原地区抗旱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草原干旱进行识别,采用Visual Studio 2010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个性化教育”这一概念开始深入普通群众的观念中。个性化教育的思想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思想。现代的哲学、社会学等学科无不研究个性化问题,并都有各自对个性化的一套解释。如何理解各类学生的个性特质,从而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不可回避的尖锐课题。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实验初级中学创建于1995年,校园占地56.6亩,教学班57个,有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