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了解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患者中选取180例作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另从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患者中选取180例作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管理模式后的急诊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后的分值、病患与家属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科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利于急诊分诊质量与安全管理质量的提升,增强病患与家属对护理工作开展满意度,有必要继续推广开展。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急诊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192-02
  医院急诊科主要工作即实施紧急治疗与抢救,该科室所接收的病患病情复杂,情况危急,故而需要及时对患者体征、主诉和症状展开初步判断,此后结合疾病缓急进行救治程序安排,为急诊病患供给满意的护理服务,保证急诊治疗效果[1]。不过在具体的临床工作里,因急诊病患特有的突发性和随意性特征,急诊分诊工作开展时若不能在短时间里为大量病患供给及时准确的分诊指导,则可能会导致护理安全事故发生。故而在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急诊科开展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并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患者中选取180例作对照组,其中男患者95例、女患者85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3.2±0.5)岁,疾病类型:严重肺挫伤56例、脑卒中47例、烧伤17例、中毒30例,其它30例;另从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患者中选取180例作研究组,其中男患者91例、女患者89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3.4±0.7)岁,疾病类型:严重肺挫伤60例、脑卒中49例、烧伤15例、中毒31例,其它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与本次研究调查要求相符。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即:分诊护士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急症鉴别分析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通过询问和观察等方式了解病患信息,初步明确病情,进行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做好潜在风险因素的查看和记录,本着“突出重点、紧急评估、快速分类”等原则作分诊预处理;对于等待治疗的病患,时刻进行生命体征查看,有若必要可再次进行病情的准确评估,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同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干预,详细包括:
  (1)加强环境管理。急诊科所接诊的患者病情都较危急,故而应做好科室区域的准确划分,使患者能第一时间找到接诊科室。本院根据《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按照病患疾病轻重缓急,把急诊区域划分作“密切观察诊疗区”“普通区”和“抢救监护区”三处,各区域和诊室进行醒目标识设置,进行分针流程图和分诊标识悬挂,,确保病患和家属对分诊流程更有全面的掌握,减少询问时间。
  (2)预防感染风险。因急诊科病患均属于危重症者,故而为其提供急救护理时容易和污染物(如血液、呕吐物)接触,增加了感染事件和护理风险管理发生风险。故而护理人员在诊疗操作开展时需注重感染风险意识的提升,认真戴好手套和口罩,若属于传染病病患,需严格穿戴防护服,及时消毒灭菌。
  (3)强化法律意识。急诊科室为护理风险事故的高发科室,一旦出现操作失误均会导致护患纠纷或法律事件发生。故而需通过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针对已出现的医疗纠纷和安全事故展开分析,促其总结经验教训,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
  (4)提高业务能力。急诊科接诊的病患病情都非常危急,也就为分诊护士综合素养以及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分诊护士专业能力低下,则可能会因分诊错误而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故而急诊科护士务必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以考核、外派学习交流等方式促分诊护士技能提升,促其专业技能不断增强。
  (5)规范分诊语言。分诊服务时需注重沟通技巧的运用,使交流内容更清晰、规范,并且注意文明礼貌用语,在接诊受限的条件下需及时将情况解释给家属和病患,讲明原因,预防护患纠纷发生。
  (6)监管制度落实。进行监管制度建立,将分诊护理质量监管体系在工作中严格落实到位,于急诊科进行意见箱设置,方便病患、家属和对医护人员工作开展情况提出要求和建议,确保管理人员可及时掌握相关情况,进行应对措施制定,促分诊服务质量提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管理模式的急诊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其中急诊护理质量经本院自制的《急诊科入院收治流程护理质量评价考核表》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而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则让其根据自身主观感受进行分值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展开处理,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由t檢验,P<0.05代表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根据下表1里的数据值能够发现,研究组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后的分值、病患与家属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急诊科工作属于一项专业性强,极具复杂性的工作,高效的急诊服务在救治成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急诊工作开展的前提即做好分诊。但在具体的分诊工作实施时,所接受的病患有一定的流动性,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家属、环境、护理人员本身以及急诊工作内容等均属于急诊风险发生的高危因素[2]。此外,急诊分诊护理人员还需接待众多咨询者,工作强度大,故而可能会忽略到急需接诊的病患,使得病患和家属产生不满情绪,降低护理服务质量,增加医患纠纷发生率[3]。故而本院结合实际对2018年本院急诊科接诊的患者采取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主要从加强环境管理、预防感染风险、强化法律意识、提高业务能力、规范分诊语言、监管制度落实等方面改进分诊服务质量,保障分诊护理安全,从而为患者提供高效的、优质的护理管理服务,最终急诊护理质量由2017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后的(67.5±3.4)分上升至(91.3±2.1)分,而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由(72.3±2.7)分上升至(93.2±1.9)分,相互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这充分凸显出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优势。故而我们认为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中可保证护理管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应用前景可观。
  参考文献
  [1]张灵钰,沈水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3):71-72.
  [2]高云,苏红.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8):82+85.
  [3]孙红艳,孙晓洁.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8):73-74.
其他文献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方法,武汉市皮肤病防治院总务科通过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减少了总务运行成本,提高了效能和满意度。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需要完善细化作业流程,强化信息化建设,提升专业人员服务水平,为单位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176-01  医院总务科工作是个量大面广
期刊
摘要:隨着科技的进步,当前我国医疗行业非常重视医疗科学技术革新与应用,以医护为主体的医疗技术与质量成为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工作状态的超负荷和医疗技术专业性的高要求,无法让他们在临床工作之外充分满足患者和家属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需求,当前的医院生态系统限制了医疗品质的进一步提升,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健康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在医疗服务中的普遍开展,可以有效缓解医护人员因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癌痛患者采用集束化疼痛管理模式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6例本院在2019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患有癌症并存在癌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常规组68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止痛模式;对实验组68例患者实施集束化疼痛管理模式。观察两组癌痛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NRS 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以及SF-36总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对药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对制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生产要求。尽管近几年我国的药品生产环节有了更深入的发展,但是由于生产环节的过快发展,使得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无法跟上药品的产生步伐。为此,本文就简要分析当前制药企业产生质量管理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药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制药企业;生产;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区块链、5G、物联网等信息化新技术成熟和推广普及,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线上预约、线上诊疗、远程会诊、互联网支付等新业态新功能的发展一日千里。对医院信息部门的要求陡然增加,而受制于编制员额的限制,医院信息科人员数量增长缓慢。本文阐述了将现有医院信息科人员的精力集中到关键业务中,将软硬件项目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验收管理等非关键业务分包给第三方监理单位的工作模式,分析了驻场监理的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三位一体”服务防治模式在结核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结核病初诊患者,采用常规的结核病防治模式作为常规组,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结核病初诊患者,采用“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服务防治模式下的结核病发病率与治愈率。结果实验组的肺结核总发病率、涂阳肺结核数、涂阴肺结核数均低于常规组,实验组的涂阳肺结
期刊
摘要:近年来,军队干休所老干部由“二高期”向“五高期”转变,提高老干部卫生事业费标准,总部配套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规定,笔者从加强军队干休所卫生事业费管理的重要意义、管理内涵及基本原则、避免存在的问题、使用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如何管好军队干休所老干部卫生事业费,合理科学用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提高经费效能,做好老干部医疗服务,争取军队干休所老干部“保8、争9、创100”目标的实现。  关健词:军队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肿瘤日间病房护理流程优化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2017.07.01-2018.06.30期间肿瘤科日间病房实施常规护理,2018.07.01-2019.06.30肿瘤科日间病房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法进行干预,对两个阶段护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同时选择不同阶段中各4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干预后肿瘤日间护理工作流程及工作质量等指标均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在儿童进行静脉采血时采取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过静脉采血的儿童共84例,并回顾他们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在对其进行静脉采血时,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模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之上加以疼痛护理干预。在护理完成之后,对比两组儿童的疼痛感、采血成功率、溶血率和采血时间。结果能够看出观察组儿童的疼痛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物联网信息化智能管理对病区耗材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普外科病区自2017年6月起,利用重量传感智能货架系统,对病区耗材进行信息化智能管理,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比较2016年12—5月(系统应用前)及2017年6—11月(系统应用后)病区护理耗材使用率,护士管理耗材所需护理工时和科室病人满意度情况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病区耗材耗材管理所需护理工时明显降低,病区耗材使用率及病人满意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