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疼痛管理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yufe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癌痛患者采用集束化疼痛管理模式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6例本院在2019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患有癌症并存在癌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常规组68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止痛模式;对实验组68例患者实施集束化疼痛管理模式。观察两组癌痛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NRS 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以及SF-36总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效果比较明显,实验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94%)显著低于常规组(13.24%);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集束化疼痛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同时具有较高的药物安全性。
  关键词:集束化疼痛管理模式;常规的止痛模式;癌痛;生活质量;药物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189-02
  癌症属于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正常细胞发生突变,从而使其分裂所致[1],通常在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但是到了癌症的中晚期将会表现出特别突出的疼痛感,也会给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2],根据相关医学研究资料表明[3],全世界每天约有500万的癌症患者在忍受疼痛,如果未对癌痛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控制,甚至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将通过对癌痛患者采用集束化疼痛管理模式后的临床效果和药物安全性进行深刻的研究分析,现将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资料
  研究资料为选取136例本院在2019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患有癌症并存在癌性疼痛的患者,并根据患者本身的治疗意愿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68例),男性38例,女性30例;患者最小年龄为33岁,患者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52.5±4.5)岁;实验组(68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患者最小年龄为36岁,患者最大年龄为66岁;平均年龄(53.2±4.8)岁;两组患者的基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止痛模式,按照常规的止痛方法[4]对患者进行疼痛分级给药指导,对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进行及时观察,进行有效的疼痛评分及记录。
  1.2.2实验组患者实施集束化疼痛管理模式,首先,需要对实验组护理人员的集束化疼痛管理相关知识进行常规培训,其主要内容包括疼痛评估-镇痛处理-健康教育-观察记录-随访跟踪;同时也需要使医护人员深刻了解到癌痛是由两个恶性循环构成的疾病,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另外,无痛是每位患者的一项基本人权,医护人员有义务与患者共同抵抗癌痛的折磨;其次,对患者进行集束化疼痛管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1)疼痛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通过规范化的评估及时反馈及镇痛。我科采用数字评分[5]表对患者的疼痛评估,根据患者的主诉了解其疼痛程度并针对癌痛不同评分等级,进行快速疼痛滴定或调整治疗方案。(2)镇痛处理: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度疼痛:使用氨酚羟考酮或低剂量的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氨酚羟考酮等药物治疗;重度疼痛:首选口服奥施康定,不可进食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在此基础上使用吗啡、盐酸曲马多注射液、氨酚羟考酮等药物用于爆发痛的处置。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地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3)健康教育:由于长久以来,人们对于癌症疾病的闻声色变,大部分患者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相关癌症疾病进行疼痛宣教,每天由护理组长对疼痛患者进行护理查房。另外,每月开展癌痛专题讲座,鼓励患者进行癌痛治疗分享,从整体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愈信心。(4)观察与记录:根据癌痛诊疗规范要求對不同药物及使用方式确定再次评估时机,加强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5)随访:通过微信平台对患者进行互联网+实时监测随访,每周进行出院癌痛患者开展电话回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疼痛评估、镇痛疗效、复诊时间、不良反应的处置意见等专业技术性指导。
  1.3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判定:对两组患者的NRS 评分(疼痛数字评分表)、SAS评分、SD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总评分)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其中主要不良反应症状为:患者出现便秘、嗜睡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和标准差(`xx±S )表示,组间x2/t值检验,如果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136例癌痛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4%,实验组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136例癌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NRS 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以及SF-36总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癌痛属于癌症患者常见的一种主要临床症状,其作为患者的主观感受可以使医护人员以此为依据对其进行专业的治疗与护理,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对癌症患者的癌痛进行有效控制与治疗,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整体治疗结果[6]。集束化疼痛管理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主要是根据癌痛患者的临床病情按照疼痛评估→镇痛处理→健康教育→观察记录→定期随访的主要步骤对患者实施全面的疼痛护理和管理,整体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的镇痛处理,对癌痛患者采用集束化疼痛管理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日常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减缓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于悦, 王继华.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癌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22):2706-2709.
  [2]袁敏, 余晓云, 温雅婷,等. 集束化护理在晚期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重庆医学, 2017, 46(28):4023-4025.
  [3]王淑英, 林晓娥, 刘俊娥,等.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6, 38(17):2703-2705.
  [4]于悦, 李丽杰, 刘芳,等.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癌痛知识掌握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6, 38(17):2697-2699.
  [5]高露.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32):115-116.
  [6]李芳, 李莉, 王传英,等. 疼痛规范化管理模式在癌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 2018, 32(2):266-268.
  作者简介:林惠容,女,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江门;研究方向:主要从老年护理事业;专业方向:肿瘤专科护理及康复护理;职称:主管护师。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ERSA)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围手术护理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脊椎外科2019年4月——2019年9月64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JOA评分,颈肩部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
期刊
摘要:髋关节置换又称作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将人工假体,包含股骨部分和髋臼部分,利用骨水泥和螺丝钉固定在正常的骨质上,以取代病变的关节,重建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是一种成熟的,可靠的治疗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由不锈钢,钛合金,陶瓷等材料,满足各种不能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是由术前康复护理,术后康复护理,心理护理,体位要求,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等组成,结合病人实际病情针对护理,观察患者康复情况,为临床提供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上肢骨折术后疼痛缓解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31例上肢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并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31例上肢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舒适化护理干预,对照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疼痛、生活质量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疼痛分值下降更明显,生活质量分值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舒适护理在新生儿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40例新生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每组20例。两组新生儿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对比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置管时间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当前全科医生团队薪酬激励机制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进行分析,重点探讨该机制具体的完善措施,以期提升全科医生团队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服务质量。  关键词:全科医生;薪酬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团队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184-02  引言:  在健全全科医生激励机制的過程中,必须要确定其劳动报酬,在这之中签约服务费就成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结合针对性全面护理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和提升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自愿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临床研究资料,共计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住院监护,通过对照分析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n=31例)与对照组(n=2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精神指导+临床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结合针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任务模块培训方式在心内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8年入心内科岗位轮转新护士21名作为培训对象,对新护士执行护理部和科室任务模块培训方案,并评价规范化培训后理论、操作、岗位胜任能力的情况。结果:新护士培训2年中理论知识培训率、临床护理技术培训率均为100%,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为95.2%,临床护理技术考核合格率100%,临床能力测试考核合格率9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早期肺部肿瘤切除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19年1月-6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传统胸腔镜手术的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肺部肿瘤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选择2019年1月-6月的例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同样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胸部肿瘤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强度评分、引流管
期刊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方法,武汉市皮肤病防治院总务科通过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减少了总务运行成本,提高了效能和满意度。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需要完善细化作业流程,强化信息化建设,提升专业人员服务水平,为单位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176-01  医院总务科工作是个量大面广
期刊
摘要:隨着科技的进步,当前我国医疗行业非常重视医疗科学技术革新与应用,以医护为主体的医疗技术与质量成为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工作状态的超负荷和医疗技术专业性的高要求,无法让他们在临床工作之外充分满足患者和家属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需求,当前的医院生态系统限制了医疗品质的进一步提升,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健康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在医疗服务中的普遍开展,可以有效缓解医护人员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