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图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zheng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形语言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人际交流的三大语言工具之一,它是以图示、图形的方式传递信息。与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相比,它在传递空间、环境信息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地图是培养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直接教具,是具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源,是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的最好工具。地图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在哪里有什么”的一般分布知识的表层信息的获取能力,更重要的是从表层信息获取其内在联系如分布规律、分布原因的分析等深层信息的获取能力,并且在学生日益丰富的表象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其观察力、空间思维力、创造力及情感等综合素质。
  在地里的研究与教学中,地理图像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地理学与地理教学的最基本的特色。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图像包括经纬网图 、等值线(等高线、等降水量线)图 、 地形和地形剖面图、气候、河流与湖泊图、 政区图 、各类统计图表 、各类景观图 、各类漫画 等。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直观反映地理事物的特征,各具特色。景观图与地理事物的实际情况最为接近,但往往仅是表现局部;地图和示意图则具有很好的慨括性、整体性,信息量大,可以比较准确地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特性,在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方面,地图的作用最为突出。因此,地图有“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之称。统计图则从数量方面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地图配合,可以反映地理事物空间上的数量特征。
  与文字载体相比,地理图像更便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观察、阅读、记忆、思考、分析、对比和理解。例如一副“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就能全面地反映出我国的地势高低起伏,各种地形类型的位置范围和分布状况,主要河流的分布与流向等。很多地理要素在图上一目了然、一览无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久难忘。如果用文字来表示相同的内容,则需要大量的、冗长的叙述,而且顾此失彼,很难全面反映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使人感到枯燥无味。
  在学习地理时,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必备技能,如在地图上识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高程。在各种专用地图上获取有关地理信息、了解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能力利用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特征的技能,通过野外观测、实地考察研究等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这些技能的获得有利于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和利用各种课外地理信息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地图中的方向、比例尺、经纬线以及等高线辨认地形的知识必不可少的。阅读地图看似简单,实际上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理想。
  不仅如此,使用地图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景观图片、幻灯片、电影等直观教具,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是概括的表象,这种表象往往会促使学生产生直觉思维,从而进入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例如,用中国地形图分析长江的水系水文特点,学生结合长江流经地区的地形特点就会得出:在山区水流湍急,水力丰富 ,可以发电;在平原地区则水流平缓,可以航行,灌溉等结论。在这里绝大部分学生进行的是形象思维,即凭借头脑中的表象(高山的流水,从很高处往下流,水流很急;平地水流很缓慢)进行思维活动,而不一定是先经过一连串的逻辑推理,如:山地地势陡峻→高度差大→河流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水力丰富,才获得以上认识 的。这种形象思维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而且具有不受已经形成的地理概念、规律与理论约束的特点 ,容易产生直觉,即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也就是帕格森所谓“理智的体验”。很多事例证明,直觉在发明创造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创造的道路首先是直觉的而不是逻辑的。因此,初中地理新教材教学中要重视利用地图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是有重要意义的。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要求老师在认真钻研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行为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的设计。充分利用地图和各种图案资料创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现象和理解。把有关地理信息资源引进课堂,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支粉笔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模仿力强,如果教师经常地边讲边画黑板略图,使教材内容渐次出现,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紧紧牵引着学生的视线与思维,学生学得容易,听得如迷,自然也就潜移默化了教师的思维方式。又有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填图补图,绘图制表,把地图变“心图”,如彩描分界线,绘制等值线图,描摹示意图,转绘数据表格等,让学生既熟悉了地理事物,又培养了空间想象力。
  学生长期在读图、疑图、绘图的认识环境中,久而久之,一幅幅图像便输入储存在大脑中,构成大脑图像知识体系。当提及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演变规律、形成原因等时,学生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自然地显印一幅幅相关图像,以图提问,以图答问,真正实现图文的融会贯通。
  当前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在地理教学中强化、深化和优化地理图像的运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开发学生大脑潜能、发展形象思维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教育部最近新制定的初、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对地图的运用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和要求。如在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中指出:“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阅读和使用常用的地图,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统计,能够绘制地图和运用适当手段获取地理信息”“使学生逐步发展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分析和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部断培养创新精神”。大纲还对掌握地图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方面提出要求:“能够独立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并用于解释一定的地理现象,分析和解决一定的地理问题,独立绘制简单的地图、示意图和统计图。”大纲对每章教学内容都提出了运用地理图像的具体要求,而且在对初中学生实践活动和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运用地理图像的要求。
其他文献
中小学校长轮岗交流是当下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均提出要有序推进中小学校长轮岗交流工作,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合理配置。施行中小学校长轮岗交流,不仅有利于扩大优质校长资源的辐射范围,为更加优秀的校长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而且有利于引
期刊
摘要:近年来兴奋剂从竞技体育蔓延到学校体育,从体育比赛发展到了体育考试当中,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严重违反了体育道德和公平竞争的原则。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相关问题的危害性、严重性。应积极进行反兴奋剂的宣传教育,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兴奋剂的蔓延及时加以防范。  关键词:体育中考;学生;家长;兴奋剂  1.前言  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最近20年我国青少年的体
班会课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窗口,也是班级日常德育活动的主阵地。班会课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班会课大多停留在任务布置、口号宣讲或者相关文字材料的流水展示等方面,其形式较为机械刻板,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利于发展学生内心的道德体验。而“德育主体原则”是基于学生自身的道德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提出的重要理念,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均以学生为主体,符合
期刊
为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教导和嘱托,使广大少先队员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广州市海珠区晓港湾小学大队部的组织引领下,蓝精灵中队依托少先队大、中、小队活动平台,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持续开展了系列化教育活动,关注队员的深度体验,有效促进队员全面、健康地成长,2018年1月,成功创建“全国优秀动感中队”。  一、动感“C P”,中队显活力  20
期刊
古有四教,诗书礼乐。《礼记》有言:“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诗书礼乐”国学教育的理论依据根植于《周易》,《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它的历史依据源于《史记》,《礼记·经解》篇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溫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