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管蒂髂骨骨膜移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0051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2只成年狗分为带血管蒂骨膜移位组,带血管蒂髂骨移位组及对照组。术后2,6,12及20周处死动物。分别进行组织学检查、四环素和茜素红荧光标记检查,微血管造影及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带血管蒂骨膜移位能够在坏死股骨头内良好成骨及重建血管,其成骨不需应力刺激。带血管蒂骨膜移位的成骨和重建血管作用优于带血管蒂髂骨移位。推测带血管蒂髂骨骨膜移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在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两组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病人进行研究比较。早期组30例病人,根据脊柱脊髓损伤的类型确定手术方法,并早期康复训练。另一组61例病人,92%进行椎板减压术,未做早期康复。两组结果比较,早期组术后达到解剖学复位,脊髓功能有所恢复,并达到早期生活自理。作者强调,早期脊柱外科手术的选择应根据脊柱和脊髓损伤的分类,早期康复不容忽视。
作者对18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症状复发者,用静脉增强前、后CT扫描作鉴别诊断检查,18例25个间盘平扫见椎管内低密度软组织影,有14个增强扫描的CT值成倍增加,诊断为瘢痕粘连;11个CT值基本不变,诊断为间盘突出复发。11例再次手术探查,8例为术后间盘突出复发,3例为瘢痕粘连,全部与静脉增强后CT诊断相符。说明此法是鉴别腰椎间盘术后瘢痕粘连与间盘突出复发的一种新的可靠的方法。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斜搬手法是治疗腰腿痛的关键手法之一。本文以人体新鲜尸体腰椎运动节段为实验标本,应用电—机械测量方法,研究下腰椎后部结构在斜搬时所发生的运动学变化。分析角度—位移曲线和载荷—转角曲线,显示斜搬手法是一种复杂的三维六自由度运动。正确的手法,可调整神经根管容积,松动上、下关节突,使神经根管内容和小关节的粘连获得松解,改善局部循环,有利于症状缓解。
应用类桁架型多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6例,经过半年~3年随访,无1例出现骨折端明显移位。因此认为:(1)对于多针内固定的整体空间构型应予充分重视,只要构型合理,即使采用斯氏针亦可获得可靠的固定;(2)人体股骨上段的固有结构类似桁架,骨折后利用多针作类桁架型内固定以重建股骨上段的固有结构比较合理。
期刊
对12例股骨颈囊内骨折的老年患者,在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取下股骨头,采集不同部位的标本,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下列现象:1.在股骨头的各部位,有骨小梁微骨折所形成的骨痂组织,但以贴近软骨下骨板的骨小梁中,微骨折骨痂最常见。2.微骨折骨痂由早期的梭形,经过改建以后,逐步向后期的圆形成圆桶形演变。3.微骨折骨痂的改建有其独特的方向,即向骨小梁特有的表浅区、中央区及移行区的结构特征方向改建。4.微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