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法》视域下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的家校合作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策意蕴,并突出表现在合作内容、活动方式、组织管理、推进主体等方面;同时受家庭结构、生源特点、教师观念能力等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也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未来需要多主体联动,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坚持互惠共赢原则,针对家校合作内容和形式进行系统设计优化升级,以推动家校合作走向深入.
其他文献
高考试题中所选取的英文语篇对文化意识的承载能集中反映命题者在文化意识素养上的命题思想和测试理念.选取近三年(2019—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共9份,以试卷包含的72个语篇(听力试题除外)作为研究语料,分析了高考英语(全国卷)语篇文化意识的内容、特点和呈现方式,以期对高考英语卷中语篇的文化意识考查做一个系统的分析,也为日常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借助“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重构学校乃至教育的良好生态,应成为未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关切.首先应将“双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全链条推进,在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思考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做好区域统筹规划,凸显城乡差异和特色.其次应赋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有所为有所不为,让学校回归应有的模样.最后应站在学生视角反思“双减”成效,探索多途径创设学生理想的校园生活.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直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探索构建理想的学校生活.学校通过持续改进课程和课堂教学、践行“学生中心”理念、优化评价体系、深化家校共育等路径,持续完善师生学校生活体验,营造适合每个孩子自然、茁壮生长的教育生态.
“双减”对学校高质量教育提出新挑战.重庆谢家湾学校基于“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育人模式,形成“双减”实施落地的有效路径.首先是准确把握“儿童立场优先”的价值取向,立足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系统推动学校整体变革;其次是从课程全要素、生活全流程、学习全过程三方面着力,打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整体设计学生校园生活;最后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内驱力、教育评价力和家校协同力,家校社协同减轻学生校内外负担.
“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带来了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教师教育生活的系统性变化,对学校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出了新要求.为实现师生学校生活的重塑,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坚持系统思维,抓住作业管理、课堂教学、教育评价等学校管理的关键环节,做好学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与提升,推动学校综合治理和系统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