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nking34875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观察不同的眼神,因为眼神中有太多的故事。
  在这个有着各种医美技术和十级美颜滤镜的时代,要显得幼态、年轻一点,其实不是什么难事,眼神却是很难假装的。所以,我宁愿看一个人的眼神,因为那更为真实。
  一个少女的眼神是什么样的?看到陌生人出现,有一瞬间还是会有些不太自然,就像是儿童时期见到陌生人的那种羞赧。那是小鹿般闪烁的眼神,这个瞬间,会让人觉得她依然天真,还是那种邻家少女的感觉,带着一种水灵灵的、成长中的生命力。
  眼神是復杂还是简单,是一目了然的。
  如果一个少女流泪了,一定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她简单。小女孩的眼泪是珍珠,她不必哭得多撕心裂肺就惹人怜惜。看到连这样白纸一张的人都伤了心,我们会觉得这世界已病入膏肓。如果她笑了,一张素颜,透明如纸,轮廓上没有多余的线条,只看得到那双眼睛,笑起来眉眼一弯,让人觉得春风扑面而来,整个世界都光亮起来,充满了憧憬与希望。当她盯着你看的时候,一点都不懂得掩饰自己。少女看人是直愣愣的,没有防备,一旦显露出受伤的样子就特别叫人揪心,因为她无辜的眼神,开始含着湖水一样的忧郁。当她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那种古灵精怪也会在眼神里出现,她神情恍惚、眼神梦幻,你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那双透亮的眼睛,是没见过残酷的眼睛,是对世界充满渴望的眼睛。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那份眼神中的天真终究会被磨灭,在成长的旅途中,在漫漫岁月中。然后,一代又一代后浪,依然会带着这样干净的眼神站在黎明里。但也有一些人的眼神,很难得的,几十年都没太变得浑浊、功利——虽然已经不是年轻小姑娘,但还是经常能看到一些惊讶或者娇嗔的眼神,与刀枪不入、精明强悍,已经被生活的战场历练得喜悲藏于心绝不外露的其他中年人完全不同。
  大街上走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眼神平静,有的眼神柔和,有的眼神深邃,有的眼神倔强,有的眼神笃定,有的眼神犀利,有的眼神散发幽怨,有的眼神充满阴鸷……透过眼神可以窥探到人的内心,如果可以四目交会的话。当眼神交错时,你会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正在和对方的思维碰撞,意识到对面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有时,他或她并没有看向你,你只是一个纯粹的旁观者,但你依然可以在凝视中,捕捉到他们眼神深处的很多信息。比如一对相爱的人,他们的眼神会泄露一切。两个人之间的情意,就和咳嗽一样,如果有,藏是藏不住的,哪怕从眼神里跑出来;但如果没有,找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得到,也只是借口,是营造出来的幻象罢了。我见过的那些热恋中的人,柔情蜜意的眼神,旁若无人的眼神,他们眼睛中似乎含着滔滔情水,马上就要溢出了。
  我看到一位外卖骑手一路小跑送餐到客户手上,这一单终于送达完毕,他在算法的分秒压迫中喘了口气,而下一单的倒计时马上就要结束了。我看到一位中年沧桑大叔的眼神是凝滞的,也许生活的繁忙杂沓塞满了他的眼眸,以及不堪重负的同样停滞的头脑。我看到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在小区绿地溜达,孩子不停地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妈妈声音低下去说:不知道。孩子没说什么,紧抱玩具,眼神落寞。妈妈赶紧调动气氛,一个劲地说起些好玩的事情,喋喋不休,孩子却一言不发。那个情景,好像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妈妈努力地划着小船,爸爸只是一个倒影,而孩子,则是系在船上的一个孤零零的鲜艳的气球。
  我还深深凝视过其他生命的眼神。在校园里走着,大老远地,听到小鸟发出窗刮一样的刺耳叫声。一般在发怒或伤心的时候,小鸟才会发出这种叫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走近一看,原来树上有一只眼神尖锐的猫,敞开的瞳孔变成一对完整的圆,黑中闪着幽绿的眼睛充满了杀气。我一会儿看鸟,一会儿看猫,它俩都看了我一眼,尤其是猫,深深的瞳孔与我的交接,带着一种爪子般尖尖的眼神,一股凶狠劲儿就全出来了,仿佛在冷冷地震慑我。
  另一次,还是在校园里。在老校长雕塑旁,我看见趴着一只野猫。这猫毛发稀疏,应该是上年纪了。它像历史守望者一样趴着,淡然看我在雕像周围转来转去。你看它吧,它便与你痴痴对视。它的眼神如同一位历史学者,里面有岁月风烟,有荣辱得失,有过尽千帆的沧桑。我在附近逡巡许久,那只老猫一直趴在雕像旁边,以一种遥望远方的眼神,安详地凝视着这片园子的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凝视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成长、离开。有那么一刹那,我怀疑自己撞上的,是回到校园的老校长的眼神。
  眼神,是我们同动物最重要的,或许也是唯一的沟通之径了。在不到一个世纪之前,人与动物之间的日常化凝视,还是较为普遍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现在却已经绝迹了。只身前往动物园的游客,在注视过种种动物之后,会感觉到自身的孤单;至于成群的游客呢,他们则属于已经被孤立起来的另一类物种。
  想起今天我在教室外的小花园中,观察一只趴在树干上的蜘蛛。夏日的光影从繁密的树荫间打下来,缓缓游移的蜘蛛浸在一层淡淡绿影中。我莫名地感觉它似乎很惬意,然后饶有兴致地观察它爬树。蜘蛛突然抬起头来,也看了我一眼。真的,我接收到蜘蛛的一瞥,它给了我一个意味深长的小眼神……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偶然想起一个瞬间。小时候,我和妈妈在自家的菜园里摘菜,妈妈干完活,说要去附近的苹果园看看,问问苹果怎么卖,让我别走开,在地里等她。彼时,我还在上幼儿园,没有钟表,分不清时间,只感觉周围白茫茫一片。我等了很久很久,捡了路边的石子,踩碎一些硬土块,把园边的草秆子折了几根,在地上划来划去,妈妈还是没有回来。  那是个寂静的午后,我抬头看看,周围没有人,只有空旷的天和地,远远望去可以看到模糊的灰黑的山,那
期刊
【作者简介】  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文学家,南朝梁宗室,梁武帝萧衍长子。两岁即册立为太子,但未及即位就英年早逝,谥号昭明,史称“昭明太子”。他对文学颇有研究,主持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影响很大,也是第一个积极评价陶渊明诗文的人。原文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期刊
龚俊,199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东华大学表演系。2015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刀剑缭乱》,从而进入演艺圈。主要影视作品有《你好火焰蓝》、古装奇幻剧《醉玲珑》、古装剧《绝世千金第一季》、校园剧《致我们甜甜的小美满》等。珍爱自己终于有了光泽的羽毛  大家认可龚俊的演技,觉得他在很多作品中演活了角色。被多数人认可,于龚俊而言,固然开心,但他并未因此而迷失自我。  龚俊说:“我
期刊
看法  什么样的面包该报废  文|胡欣红  当天卖不完的面包,要扔掉;甚至做大了、做小了、做扁了的“不好看”的面包,也要扔掉。这种做法看起来是为了顾客,实际上却造成了食品浪费。为此,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违规面包店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并行政约谈了当事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反对铺张浪费已然成为共识。相比对浪费大鱼大肉的批评,
期刊
提示:  向力子,四川省绵阳中学学生,曾获第二十一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此文系其在绵阳中学“我们都是追梦人”系列活动中的演讲。他掷地有声地对同龄人说:我希望你在下一次翻开书的时候能够思考,能够直视你的疼痛,因为总有一天疼痛会换来成长。  今天的演讲我删除了乌托邦,删除了克苏鲁,删除了弗洛伊德,最后决定以一个同龄人的身份,去告诉各位我已经经历过的一些事情。  我把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
期刊
古来为人津津乐道的文选中,北宋范仲淹所写《岳阳楼记》是很突出的一篇,那超越了世俗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圣人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慨,斯文承载着国人的修身处世之道。  同样写岳阳楼的还有另一篇美文,相映成趣却鲜为人所知——晚明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标题只一字之差,似乎是故意与先贤相互激赏;作为性灵文学有代表性的人物,所写的这篇文章
期刊
我喜欢“嗜好”胜于“爱好”这个词。因为前者可褒可贬,带点儿痴迷与怪异,而后者四平八稳,简直令人提不起兴趣。  有嗜好的人,多半是有趣的。我有个朋友,一失眠就挨个儿翻全国各地火车站的站名,发掘古怪而惊艳的小站名字。还有个朋友,下班回到家疲惫不堪,却总要打开音乐关上门,给自己跳一支舞。我也有些嗜好,比如在陌生城市旅行时,热衷于逛超市和菜市场;明明有书架,却偏要把书堆在床上睡觉;喜欢随便上一辆公交车,坐
期刊
颜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新闻,《写真地理》杂志刊发了一篇论文——《熟雞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该论文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文章宣称,在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一群经过特别培训的学生在郭萍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个奇特的实验,即将熟鸡蛋通过意念的力量重新变成生鸡蛋,并将返生后的生鸡蛋进行孵化变成雏鸡,并且已经成功返生了40多枚。  新华社评论指出,如此反科学的文章堂而皇之地登上学
期刊
1  大四那年,我曾一个人坐车去麻城看杜鹃。  半人高的杜鹃树,花大如斗,浓烈的红色像一捧心头血,在微风中膨胀、延伸,最终呈现出朱红、杏红、绯红、浅红……声势浩大地“泼”了游人满身。乱花迷人眼,我一个人站在花树下,像误入桃花源的武陵人,被眼下的盛景蛊惑,完全想不起该留下任何的影像证明。  之后,我回到学校,继续处理毕业论文、搬宿舍和找工作等麻烦得要死却又不得不做的琐事。偶尔闲暇下来,看到路旁一簇一
期刊
晚上九点半,最后一遍下课铃声敲响了,许多学生背起书包就往外冲。和青云她们道别后,林风吟独自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车。刚要落座,抬眼就看到了坐在窗前的大汉。她默默挪开了脚,走到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坐下,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原来黑社会也会坐公交车啊。  她斜眼看他,发现对方只是体格壮,不是胖。黑色的T恤下包裹着饱满的肌肉,肱二头肌都把衣袖撑圆了。他一个人坐着一个两人座,几个黄毛坐在他身后。一个黄毛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