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人物”的杰出喝彩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_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到杰出,很多人想到的是政治领袖、商界精英、科学巨匠等“明星级”人物。
  他们确实是令人仰慕、值得学习的杰出人士。可是今天,有另外一种“杰出”悄然走红,赢得社会各界的褒奖和追捧。“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他们的职业很普通,岗位也很平凡,但他们在紧要关头展现出的美好品格,让道德的光芒闪耀苍穹——“小人物”的杰出同样令人动容。
  由此想到南京大学110周年庆典上引人注目的场景,那就是给“十大杰出校友”颁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获颁“杰出校友”称号的有好几位是来自基层的“小人物”。比如王同歌,这个扎根于灌云县燕尾港默默奉献了32年的基层天气预报员就榜上有名。南大公布的“杰出校友”首条评选标准就是:“长期在基层一线尤其是在艰苦地区默默奉献,淡泊名利,在平凡岗位作出不平凡贡献的校友”。仔细品味南大眼中的杰出,让人感慨良多。
  通往杰出的道路不止一条。很多事物看似平淡不起眼,却不可或缺。一根房梁,结实到极致;一个士兵,坚守住岗位,这何尝不是杰出?雷锋一生没有干过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坚持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好,成为道德的楷模;南丁格尔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护士,她把满腔热血都奉献给平凡的护理事业,成就了“提灯女神”,受到万人敬仰。
  人人都有向往杰出之心,但当社会的聚光灯集中到权势、金钱等浮华的符号上时,杰出的价值标准就容易被误读,追求杰出的路径就容易跑偏。在“官本位”、“向钱看”观念影响下,一些人习惯于以“大官”、“大款”来论英雄、排座次、论成就,仿佛官当不到一定级别称不上杰出,财富达不到一定数量算不得杰出,在他们眼里,官位和金钱成了衡量杰出的标准。还有人热衷于入选各种《名人录》、《名人大全》,甚至不惜花钱买学位、买榜单。凡此种种,都是对杰出的认知出了偏差,被名和利扰乱了心智,照此下去,不但成不了杰出人物,反而可能跌跟头、走错路。
  托尔斯泰说:“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平凡孕育杰出,杰出来自平凡。无数事实亦证明,杰出不一定要成为大人物、名人、超人,只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小人物也完全能够杰出。那些在基层一线、平凡岗位做出不凡业绩的人,同样是可亲、可敬又可学的杰出人物。
  让我们为普通人的杰出喝彩!
  (来源:《人民日报》 杨广雨/文)
其他文献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歌儿唱到这里,10岁的邓小丽被问及“现在思念谁”。她垂下眼睛一阵沉默,又用左手撑住额头摩挲几下,闭着眼睛,停顿几秒,然后把手撤下笑着说:“没有。”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农村孩子: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一起生活。他们有个共同的称谓:留守儿童。  家住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董场镇的邓小丽出
期刊
日前,原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发微博称:高考“状元”在各自的事业上几乎都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与社会预期相差甚远。据说,我国改革开放后,约2 000多名高考“状元”,现在没有一个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罗厅长的“发现”,引起媒体关于“状元”的又一阵热议。  其实,高考“状元”职场表现这一话题由来已久。2009年,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经过对1977~2008年全国各地区高考“状元”
期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680万人,创历史新高。6月以来,首批“90后”高校毕业生陆续离校,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备受关注。  热门专业就业趋冷、就业满意率不足五成、高学历就业难……记者日前走访上海、江苏、重庆等地高校发现,在总体就业率超过90%的局面下,一些新现象、新问题值得重视。  报名时热门,毕业后为何就业“趋冷”?  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期刊
那一刻,掌声响彻会场。  7月17日,云南教育报刊社写作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校长、专家、作者群英荟萃。  《云南教育》优秀作者、《玉溪教育》主编、“玉溪市优秀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杨争鸣应邀上台,和与会的160名校长、教师分享了他的精彩讲座——《怎样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引起听者的共鸣,博得满堂彩。  一身汗水两腿泥  杨争鸣,是《云南教育》的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字,是作者队伍中勤奋又多产的一位。  他当
期刊
刹那的壮举,成就了一名英雄,也给英雄留下了终生残疾。双腿被轧断的李博亚,刚刚走过20个春秋,余生岁月令人牵挂。  而与此同时,有人站出来说,李博亚的行为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属于见义勇为。  相信很多人听到这样的说法,都会感到唏嘘和遗憾。人们希望英雄获得见义勇为的相关荣誉,不仅仅因为这是对英雄事迹的承认和肯定,更多的是缘自这样的期盼:荣誉,往往能为英雄今后的生活提供保障。  再真诚的赞美也会被时间
期刊
日前,重庆一位74岁空巢老人在市区贴出广告,寻找勤俭懂事、黑发黄皮肤的单身女性合住,且不收房租,条件是陪自己聊天。据老人介绍,张贴合住信息的原因是他患有糖尿病,担心夜间突发状况,没人照料。目前,已有2名年轻女子搬入老人只有20平方米的房间一起居住。(7月16日《重庆晨报》)“零租金求合住”是一个以社会交换为主题的广告。在现实的语境下,人们为了获取一种资源,通常需要拿另外一种资源来进行交换。空巢老人
期刊
先生们为国传承与担当,像庇护小鸡的老母鸡一样,以弱身御强世,对学生教之导之帮之扶之惜之爱之,提供学问坐标系和人格营养,示范风骨与风度,为后辈的成长赢得时间、空间和方向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日中国之崛起,若言是全体国民之力,则此力之肇始,非在近年,乃在百年以前。百年以来国民救亡图存意志不竭不息,方有百年中国历艰难困苦终于巍然屹立。而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  先生,不唯指教人知识让
期刊
今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五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提出从今年开始的5年内,确定21个省份的680个贫困县约1万名学生,将成为“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受益者,以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的方式上大学。  实施专项计划后,今年贫困地区考生上“一本”的人数预计会增加10%。这项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打破我国日益板结化的社会结构,打
期刊
这是一则青年尚学的新闻,也是一个青春励志的故事。  大庆市东风中学“保安哥”訾立,虽辍学打工养家,却不辍其求学之志,半工半读以持,终遂所愿,被天津大学录取。此前,亦有看守北大校门的保安考进北大的新闻。这样的故事,读来总是令人感慨复欣慰。  知识改变命运,理想成就未来。从很多人的现实情况看,他尚学的那一刻开始,命运就改变了。有了这一种尚学之精神,他就会时时处处留心学习,最终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和视野,命
期刊
按语:中国高考长期偏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育,管窥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考试题,将是一个有益的参照。  法国的高考试题,哲学思辨深入骨髓,甚至成为举国谈论一时的话题。  美国人热衷于用理性思维来思考文科。  中国香港和台湾的高考试题在坚持传统的同时,也开拓了新文化。  2012年6月,一套法国“高考作文”题目在互联网上搅热了中国的高考月。她实在个性非凡——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