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铝灰硫酸铵焙烧提铝过程氟的迁移规律

来源 :过程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en87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硫酸铵焙烧-水浸法回收二次铝灰中的铝是实现其无害化与资源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二次铝灰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要求尾渣氟的浸出毒性满足国标要求(无机氟化物质量浓度低于100 mg/L).二次铝灰中氟的浸出毒性远高于100 mg/L,故需深入研究二次铝灰硫酸铵焙烧--浸提铝过程氟的迁移规律.借助复合氟离子电极、XRD、XPS、SEM和XRF研究了二次铝灰硫酸铵焙烧--浸提铝过程氟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 表明,延长焙烧时间、提高焙烧温度、增大硫酸铵配比可促进二次铝灰中的氟进入焙烧尾气;延长浸出时间、提高浸出温度、增大液固比有利于降低浸出渣中氟的含量和占比.在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2h、物料配比6∶1、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80 min、液固比6∶1条件下,二次铝灰中43.85%的氟以气态形式进入尾气,23.92%的氟进入浸出液中,32.23%的氟以AlF3和AlF3·3H2O形式残留在浸出渣中.焙烧尾气经脱氟、喷淋吸收,可转化为硫酸铵;浸出液脱氟后可制备聚合硫酸铝,用作水处理剂;浸出渣的浸出毒性符合国家标准,可用作建筑材料,从而实现二次铝灰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
其他文献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常用的高性能聚合物.由于高黏度的影响,极大地限制了其加工成型与应用.聚乙二醇(PEG)具有高流动性,被广泛用来改善UHMWPE的流变行为,但复合材料中添加相的分散效果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采用干粉混合、溶液混合、熔融挤出共混等方式制备了不同配比UHMWPE/PEG复合材料.基于熔融拉伸实验研究了共混方式及配比对UHMWPE缠结行为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链缠结密度.三种混合方式中,加入5%PEG时干粉混合与挤出混合解缠作用较明显,链缠结密度均
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较高的充放电比容量,是一类理想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工作研究了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NaNi1/3Fe1/3Mn1/3O2表面修饰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固相球磨法在正极材料表面包覆一层纳米ZrO2,采用形貌、结构、电化学方法等研究了包覆后性能改进机理.研究结果表明,ZrO2在NaNi1/3Fe1/3Mn1/3O2表面形成一层惰性保护层,有效隔开了电解液与正极材料的接触,缓解了电解液的分解速度,抑制了金属离子的溶出速度,从而显著改善了电池的循环性能以及高温性能.在Z
在500℃下对类煤模型化合物1-萘甲醇与同位素示踪剂的共热解进行了机理研究.利用Py-GC/MS进行快速产物检测,同时联合自由基捕获剂来推断自由基的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500℃和0.2 min的条件下,1-萘甲醇的热解产物相对单一,但是自由基反应的引发、交换和湮灭极其快速,现有检测方法是对某一时间节点的平衡反应结果的分析.通过D2O和H218O同位素示踪,成功捕获到了自由基交换后的D取代产物和18O取代产物.揭示了1-萘甲醇经过1-萘甲基自由基转化为1-萘甲醛的转化过程,发现萘环上的取代基在1-萘甲醇的
以我国特色高铝粉煤灰为原料,采用酸-碱联合法制备莫来石-刚玉催化剂载体,利用比表面积全自动物理吸附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OES)等系列表征手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 表明,采用酸-碱联合法制备工艺,即首先在硫酸浓度为1.5 mol/L,反应温度为85℃,液固比为7,反应时间90 mira随后在NaOH浓度为200 g/L、反应温度为95℃、液固比15、反应时间150 min条件下预处理粉煤灰,二氧化硅的脱除率达到58.51%,非晶态二
D-泛酸(维生素B5)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在饲料、化妆品和制药行业均有广阔的市场.酮泛解酸是泛酸生物合成途径的中间体,易内酯化为酮基泛解酸内酯,后者可立体选择性地转化为D-泛解酸,并进一步用于D-泛酸的生产.本工作提供了一种采用α-酮基异戊酸与甲醛经羟醛反应合成酮泛解酸的新方法.其中,反应物α-酮基异戊酸可由葡萄糖原料经发酵法生产.结果 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经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发酵能高水平生产D-泛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前体—α-酮基异戊酸.采用商品α-酮基异戊酸开发一种新型的酮泛解酸合成方法;分析合成反应
通过单宁酸及聚多巴胺涂覆,制备了单宁酸(TA)-聚偏氟乙烯(PVDF)纳滤膜,同时评价了改性膜对刚果红、伊文思蓝、活性嫩黄等染料的分离性能.结果 表明,改性后膜表面粗糙度略微增大,亲水性明显增强.同时,改性膜具有水下超疏油的性质,能够完全抵抗水下油污的污染.2wt% TA-PVDF纳滤膜对多种染料的截留率能达到96.5%以上,且对刚果红、伊文思蓝、活性嫩黄等染料的截留通量都超过65.7 L/(m2·h·bar).另外,改性膜在染料分离时截留通量基本不变,稳定性较强,在工业染料废水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随着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利用纳滤膜对有机溶剂进行高效分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有机溶剂纳滤膜通量和选择性之间普遍存在trade-off效应的限制.以相对疏水的g-C3N4纳米片和亲水的直链淀粉(amylose,AM)为构筑单元,利用双针头静电雾化技术制备了异质结构的g-C3N4@AM层状膜.亲水的直链淀粉促进了极性溶剂的溶解,相对疏水的g-C3N4纳米片实现了通道对极性溶剂的低阻力扩散;两者协同,极大地增强了膜对极性溶剂的渗透性能,而不降低分离能力.与纯g-C3N4层状膜相比,g-C3N4@AM层状膜对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是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可通过从MAX相前体中选择性刻蚀A原子层获得.在传统制备MXene的方法中,常用的刻蚀剂是氢氟酸.然而高浓度氢氟酸的使用,不可避免会带来安全问题,甚至破坏MXene的晶体结构,从而限制本征物理化学性能.从典型的碳化物前体Ti3AlC2出发,使用NH4BF4作为刻蚀剂,有效降低体系中酸的使用量;在反应过程中,刻蚀A层的同时,NH+4进入堆垛层间,扩大层间距,弱化层间作用力.因此,仅通过简单手摇就可以实现高效剥离,得到具有完整晶体结构的二维Ti3C2.进
目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和开采是新能源开发应用的热点,但海域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分解特性,及盐离子对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等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利用天然气水合物原位取样技术对甲烷水合物在含盐多孔介质中生成和分解过程进行原位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测试和能谱分析(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EDS),系统研究了含0.5 mol/L NaCl溶液的蒙脱石中甲烷水合物生成、分解过程中形貌的变化及离子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水合物生成
通过搭建坑道限制条件下小尺寸喷射火实验装置,模拟研究埋地管道泄漏场景中引发的水平喷射火火焰特性.火焰受坑道侧壁的限制,先撞击坑道而后沿着侧壁向上发展形成垂直火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泄漏质量流量的增加,火焰长度先增加后减小,而火焰宽度不断增加.同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火焰两侧会出现涡旋对,形成一对反向旋转的火焰,为了探究其形成原因及产生条件,结合数值模拟手段进一步研究了火焰流场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