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质疑爱情观炒作幕后有推手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tar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家女大学生,宁当三奶不嫁穷人”、“贫困女大学生,宁收废品不做二奶”,近日,这两件事在互联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其中两名女子两种不同的爱情价值观引起争议。
  最近某网站发表《宁做三奶,不嫁穷人》一文,一女子声称求学之路的艰辛,家庭背景的贫寒,但她希冀摆脱贫困生活状态,看到有同学做人情妇,住高楼穿名牌吃大餐,每月还有零花钱,她没有机会当二奶,恐怕只能给人当三奶。此帖数日来有百万人阅读,但网友指责此文情节虚构,故意以“耸人听闻”的爱情观骗取点击率。更有人指出网上“女主角”图片张冠李戴,原是一位在新加坡工作的工程师女友的照片。这位工程师已经要求相关网站删除照片并道歉。
  不久,网上又出现一名“宁收废品、不做二奶”的“废品西施”,引起网民争看,发帖人公布照片,盛赞这名外表甜美的西安贫困女大学生,宁愿捡破烂,都不愿意当二奶。帖子发出以后,很快就在网上引起激烈的反应,点击率超过了数十万。不过,网友并没有对这个“废品西施”表示同情或者赞赏。由于大部分网友认为该类故事中明显有“制作”的痕迹和浓厚的炒作意味,反而指责该帖的发帖者是一个“网络推手”,只是想借助网络捧红照片中的女孩。
其他文献
老公爱打鼾。随着家庭的小康、年龄的增加、身体的日益发福,他的鼾声便跟着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由阳春白雪、低吟浅唱,进而如潮如涌,如吼如雷。  初嫁时,老公的的鼾声,曾扰得我辗转难眠。为逃避老公的鼾声,曾想尽了一切办法。  第一招是和他讲好,要他稍等,待我睡后,他再入梦。老公欣然应允。但是,现实告诉我们,此招不灵。由于思想紧张,我越想睡越睡不着;老公经过一天繁忙的工作,回到了安乐窝,心情一放松,便阻挡
期刊
我退休快20年了,老友们都说我不像年过70的人,头脑清楚,不忘事。其实我的秘诀,就是多年前看到的一方药膳,我照方坚持进补,感觉颇有效果。  冬季,我每天的早餐是:碎核桃肉10克,醪糟(糯米酒)20克,加水300毫升,煮沸后,打入鸡蛋一二只,搅匀,一餐吃完,这种进补每月不少于20次。夏季,我又改为:枸杞10克,红枣5枚,大米80克,加水500毫升,熬粥。粥熬好后稍凉,即刻食用。每天最少一餐,多则两餐
期刊
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康乐社区的96岁老翁李兆魁和100岁的妻子李淑兰已经结婚83年,他俩在一起的故事,人们说,比电视剧《金婚》还有看头呢。携手走过83年婚姻的李兆魁夫妇,膝下有7个儿女、9个孙子、5个孙女及多个曾孙,还有1个玄孙,现在已经是五世同堂、81口人了,可谓“人丁兴旺,枝繁叶茂”。他们最大的子女已经77岁,最小的也已经58岁了。  二老自1925年结婚以来,已度过了钻石婚,2008年8月18日
期刊
老同志的贴心人肖森明  ■潘华清    “张叔吗,发放生活补贴啦,稍晚些我给您送过去。”“老陈叔吗,明天我们外出钓鱼,请带上草帽或雨伞,我已经备好矿泉水了。”……   负责退休老同志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似乎平日里也较清闲,但要让过去一贯领导别人的领导干部成为“被领导”, 被他们视为贴心人,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民航海南空管分局的肖明森则从一点一滴做起,老同志们都乐意和他长期相处。发生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
期刊
我5年前做了胃部手术,众所周知,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等消化系统担负着消化和吸收的重任,人体只有依靠这条“生命线”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获取多种营养。胃切除了怎么才能吃得好我一直担忧,经过医生指导,我改变了饮食习惯,适应“改组”后的胃肠道,照样吃得很香甜。  胃与十二指肠的连接处有幽门,它能够有节律地进行收缩和松弛,使食物缓慢地从胃排向小肠。当胃切除后,这扇特殊的“门”同时也被切除,新建立的胃
期刊
电话铃声 惊醒梦中人  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可大连市董桂兰的丈夫李军却在结婚16年后离家出走了。那是1993年的一个早上,做生意的李军突然收拾衣服装满了一个小皮箱,妻子董桂兰见状习以为常地问了句“出差啊?”“啊。”李军在沉闷的气氛中扔下这字后便出了门。可是,一两个月过去了,李军连个音讯也没有,这下董桂兰急了,隐隐的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祥预感。有人告诉她,李军在南方某城市和一个女的住在一起……  
期刊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一位被网友称为“气球奶奶”的83岁老人,在中原省会郑州引发了一场滚热的爱心潮。这位老人拒绝乞讨,更不要别人的施舍。她用自己的双手养着患病的儿子,以及自己收养的13岁少年。  “气球奶奶”的自尊自立精神感动了无数网友,有人甚至专程从外地赶到郑州,就为了亲手买一只老人的气球——    拒绝乞讨, 83岁“气球奶奶”靠卖气球为生  2008年12月4日,中原省会郑州被这个冬天的第一场寒
期刊
丁老师:您好!  这阵子我们家的生活不太平静,我心里烦得要命,想找您排解一下。我女儿今年快30岁了,刚刚领了结婚证,可是他俩出现了许多矛盾,婚姻关系也出现了危机,弄得我们老夫妻俩也跟着搅和了进去。  前一阵我突然得了脑血栓,住进了医院,我未来的女婿也跟着忙前忙后。丈夫觉得女儿都给他了,他做这些事也是应该的,也就没有什么表示。同时,丈夫对于亲家那边给儿子结婚用房的房产证上不写女婿的名字挺不满意,并觉
期刊
在新的一年里,许多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都拿到了老年人优待证,为老年人看病、购物、乘车、参观游览等方面提供了很多优惠,让不少老人在新年里收获了好心情。但是,在执行这些对老年人的优待措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这样那样一些令人遗憾的问题,无论是政策上的还是观念上的,都有待我们去逐步完善,以便让老年人得到更多的关爱。    我不愿受那种冷言冷语  73岁王先生  我是一名离休教师,已经拿到老年人优待证,可以
期刊
1966年,狂潮陡起,神州大地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运动”开始了。当时热情讴歌甚至亲自参与“文革”的外国人很多,在北京不少外国的专家们也纷纷建立起造反组织加入运动。当时在中央广播事业局工作的美国专家李敦白就是的典型代表。  李敦白本是美国富家子,但他17岁开始参加工会和学生运动,曾是美国共产党党员。1946年,他在联合国救济总署驻华办事处工作时,认识了周恩来,后来来到延安。他和毛泽东打过牌,和江青跳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