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316456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文化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具体地阐明了文化教育的要求。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过程,而且是文化教育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教授英语语言知识,还要加强文化教育,使英语课堂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西方文化。
  关键词: 英语文化 文化教育 本土文化 跨文化意识 潜移默化
  任何一门自然形成与发展的语言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这门语言亦是如此。英语教学的目标并非仅仅是语言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英语文化主要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行为规范、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学生接触与了解英语文化有利于加深对语言学习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另外,中国与西方世界在政治、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与渗透非常重要。
  一、教师要注重充电,掌握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
  一般来说,教师对英语的交际文化(例如日常问候、道歉、表达谢意、发出邀请等)比较熟悉,而对于知识文化(如宗教礼仪、社会风俗、政治体制等)则了解不多。如果教师自身对文化常识没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就难免会在教学中穷于应付,或者教学缺乏新意。因此,加大英语文化知识的汲取,多方面选择适当的文化材料,加以学习、吸收,是提高英语教师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英国人喜欢谈论weather(天气),然后提出问题:Why do Englishmen love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后,教师总结:一方面:In Britain,the weather is constantly changing,and some people even say,“One can experience four seasons in the course of a single day.(英国气候多变)。另一方面:谈论天气是一个友好而又安全的话题(The weather is a subject which is friendly and quite safe to talk about.)。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于引导,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多地注意语言的意义而非形式,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文化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师要注重知识更新,努力做到与时俱进
  我们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很长时间内变动很小,另外,不同的教材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极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如果不能主动“升级”教材、钻研不同版本的教材,年复一年,极有可能在“穿新鞋走老路”。相应地,教师知识陈旧、知识面狭窄、求知欲差、兴趣单一,在教学中很难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和知识互动。比如当谈到音乐(music)这一话题的时候,学生所熟悉的Lady Gaga,教师如果知之甚少的话,那么,师生之间的沟通效果就不好。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做到多阅读适当的英文报刊以拓宽知识视野,多关注当下青少年感兴趣的话题,多了解国内外音乐、影视、体育等诸多方面的最新动态,力争做到与时俱进。这样,在遇到某一话题的时候,和学生就有话可说,很容易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三、教师可以结合“本土文化”、中西结合进行教学
  中西文化差异很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适度、有效地中西结合,在对比中教学,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吃了吗”,这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而在英美文化中,如果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那么,对方则会以为你要邀请他(她)吃饭。再如在个人隐私方面,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向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提出“How old are you?How much do you make?Are you married?”等谈及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家庭情况等问题的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西方人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isn’t it?”“It’s raining hard,isn’t it?”“Your dress is do nice!”等。他们在初次见面或不太熟悉的人面前,从不问及有关别人隐私方面的问题,以示对对方的尊敬。汉语里的寒暄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吗?”“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如果西方人听到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so thin”等话语,即使彼此间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这是不礼貌的。而中国人见面三分熟,在半小时内,对方的家庭情况、个人状况便了解得清清楚楚。这又是双方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在起作用。西方人特别注重个人隐私,他们认为个人的事不必让别人知道,更不愿让别人干预。而中国人千百年来住在一个村庄里,离得近,接触得多,个人生活或私事很难不被人知道或干预。再加上中国人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相互帮助,认为个人的事即家庭乃至集体的事,故而他们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苫辣,别人也愿坦诚相告。
  四、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具体做法
  1.在词汇中渗透文化。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根据一些方法(如音标记忆、联想记忆等)记忆单词之外,还要适当引入词汇的文化内涵。英语中的很多词汇源自神话、典故、寓言、传说等,介绍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在体验文化的同时加深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比如学到marathon(马拉松)这一单词的时候,我向学生介绍:公元前5世纪,希腊与波斯之间爆发战争。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在雅典城东北的马拉松海湾登陆,雅典军奋勇应战,在马拉松平原打败波斯军队,史称马拉松之战。为了把胜利喜讯尽快告诉雅典人,善于长跑的斐迪庇第斯(Pheidippides)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中央广场(全程42195米),大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啦!”喊声刚落,他便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有醒来。希波战争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马拉松战役是希腊人和波斯人交锋的第一仗,这场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希腊人为自由和独立而战的斗志。为了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和表彰尽职尽力的英雄斐迪庇第斯的功绩,1896年,雅典人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一个新的长跑竞赛项目,长度就是从马拉松到雅典的距离,名字就叫“马拉松”。于是,学生就了解了马拉松的由来。   英语中一些常用的短语、俗语,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们往往承载着大量的文化知识,体现了鲜明的文化差异。例如Europe一词来源于希腊神话。在神话中,天神宙斯喜欢上一名叫Europa的姑娘,于是他变成一头牛把姑娘带到一个无人居住的岛屿上,并在那里与Europa生活,繁衍后代,后来这座岛屿就以姑娘的名字命名,经演变成为现在的Europe。
  2.利用导入拓展文化。
  导入是一个单元的开端,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新教材在安排这一部分(Warming up)时,选取了大量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化材料,通过各种形式(图片、问答、测试等)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比如遇到主题是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时,在进入Warming up之前,教师可通过提问(如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Or what can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e title?)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大脑风暴”,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回忆有关美国的已学知识并用英语表达出来。接下来,教师将学生引入Warming up中。教材中展示了美国地图(带有各州的英文名称)、国会大厦及曼哈顿区的照片,还设有一些判断题,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讨论图片:What can you know from the pictures?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讨论,整合相关文化信息,然后完成判断题。在此过程中,有些知识学生学过,但有些学生从未接触过,所以教师要恰当把握,将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介绍有机地结合起来。
  3.挖掘课文的文化信息。
  每个单元的主体课文,同样可以结合文化教学。主体课文通常是精心挑选的完整语篇,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将文化教学渗透其中。例如,遇到内容与旅游有关的话题时,这时教师可作简单的文化对比:中国人一般选择全包式旅游,即团体游,尤其是出国旅游,而西方人一般都是个人出游或家庭出游。为什么呢?教师可先启发学生思考回答,然后给出参考:一方面,中西方的思想观念不同,西方人崇尚自由独立,而中国人有很强的集体观,另一方面,国外游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是决定出游方式的一个因素。
  4.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感受文化。
  文化渗透可以借助直观手段,如简笔画、挂图、实物及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等。例如涉及许多旅游景点,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地风景名胜,让学生体会异国情调,欣赏异国文化。
  5.其他方式。
  (1)通过练习体会文化差异。
  教师在讲解情景对话练习时,应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文化差异。如A:You did a wonderful job in the competition yesterday.Congratulations! B:?摇 ?摇 A.Nothing. B.It’s my job. C.Thank you. D.No,I didn’t.
  解析:在中国,当别人称赞你的时候,通常会说“没什么”以示谦虚;但在西方,通常要以“Thank you”回答对方。这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种表现,如不清楚这一点,就容易误选A。
  (2)通过课外阅读感受和拓展文化。
  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外国名著或经典的散文、人物传记等,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英语语言和文化。久而久之,学生就能体会到英语语言的美感和奥妙所在,从而激发对英语学习的无穷乐趣。
  (3)学唱英文歌曲,感受西方文化。
  歌曲比课文有声、有韵、有调、有曲、有情,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与之产生共鸣。如“Music”这一单元,在教学中我播放“Hotel California”(加州旅馆)这首歌,而后给学生介绍这首歌的背景:美国21世纪70年代所有的忧伤与迷惘,并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社会环境,加深他们对美国文化的理解。
  (4)通过各种节日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节日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如学习Christmas Day时,我让学生欣赏了Silent Night,并给他们介绍了圣诞节的来历。此外,诸如父亲节、母亲节等,都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学会珍爱生命、珍惜生活。
  五、结语
  教师要刻意在英语文化方面做足功课,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thinking globally,相应地,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自然会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Linell Davis.中西文化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9.
  [2]焦晓骏.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其他文献
一、意群的基本概念与之产生的重要性  本篇论文是基于有语言基础的学习者做出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大部分学生调查发现,许多人在学习英语时能记忆大量单词和掌握初级语法规则,但英语水平总是上不去。很多学习者能认识单独的单词,但由单独的词汇连在一起所构成的句子却不能理解,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把单词当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小记忆单位。我们记英语,要分清英语和汉语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句子的最大不同便是构成语句的主谓宾
摘 要: 本文论述的是挖掘教材当中所蕴含的资源价值,引教材活水,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做到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如何运用教材资源引领作文教学,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探索内容。  关键词: 教材资源 作文教学 教学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教材当中蕴涵深大的内涵,可以深层次进行挖掘。站在怎样的高度,才能够挖掘教材更本质的东西,将其应用到作文写作立意当中,是新课程标准下广大教师群体值得讨论的现实问题。  二、
摘 要: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兴趣淡薄、情绪低落的心理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情感的渗透,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应根据时代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准确把握当前中学生心理特征,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维系好中学语文课堂中由教材、教师、学生之间形成的“情感链”,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效能。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链构建 情感谐振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
摘 要: 随着和谐高效英语课堂的建设和课程改革在我区各校的开展,作为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作者观摩了大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示范课,聆听了很多前辈的谆谆教诲,学习了优秀教师的诸多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对英语写作课和谐高效课堂创造这个论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将心得体会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自己对英语写作课和谐高效课堂创造的一些粗浅看法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英语写作课堂高效的
摘 要: 古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起源,对英语语言的发展起到了助推的积极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且要不断加强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古希腊神话是大学英语背景知识的构成要素,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途径。本文主要探讨古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和文学艺术两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输入并渗透古希腊神话等西方文化。  关键词: 古希腊神话 词汇 文学艺术 实施
摘 要: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是农林类专业课程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仅以单纯理论教学很难满足学生需求,教学效果弱。本文在以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进行一体化教学研究,使《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能极大满足后续课程教学需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 植物与植物生理 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基本具备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
摘 要: 幼儿的教育离不开生活,幼儿的教育需要生活。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相结合,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幼儿的活动更生动、有趣、生活化,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又能够让数学活动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 幼儿数学教学 教学运用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生活教育理论”是他的核心理论。陶行知先生说:“生
摘 要: 本文以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为依据,分析了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原声影视在语言输入及情感调控方面的优势,并介绍了影视视频应用于课堂的教学策略,强调了原声影视教学对听说教学强大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原声影视 听说教学 输出假说 情感过滤假说  1.引言  Stephen Krashen在其二语习得理论中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
摘 要: 随着中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分值与所占分值比例的提高,语文写作教学指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学生却感到作文越来越难写,写出来的文字愈来愈枯燥干涩。原因究竟为何?一是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与真实情感体验,二是缺乏必要的技巧训练。写作技巧与真情实感作为写作的“术”与“核”,缺一不可,理应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佳作佳篇。  关键词: 真情实感 细节描写 主次分明 详略得当 以小见大  真情实感是写作的血液,是作
摘 要: “Women” 是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阅读4中收录的一篇议论文,作者是Brigid Brophy 。文章讨论了关于女权运动及社会文明概念的真正意义和实现形式,对当代人们的思想解放及对于社会自然文明的分析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 平等观 社会文明  Women这篇议论文介绍了从妇女解放运动至今,人们对妇女的看法的现状及女性社会地位的分析。文中多次将妇女与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