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先生与我家的几则往事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称谓说起
  江津前清进士杨鲁丞,是我的高祖父。故居是鹤山坪上麻柳乡的石墙院,人称进士府 (因为进士府有双重石墙包围,故被叫作石墙院) 。后来由于子孙繁衍,进士的后人便分居四处,除石墙院外,还有相距不远的卷洞门、小屋基和牌坊。我儿时就住在牌坊。
  1939年的春天,经当时农工银行的邓燮康先生介绍,石墙院住进了一对老夫少妻,老的已年过花甲,少的不过三十出头。
  当时,我家祖孙三代,都称男房客为陈先生(据说他本人不让我们称陈老先生);对女房客就有两个称呼,当着陈先生的面,只能称陈姨太,背了陈先生,就称陈太太。熟悉了,就简呼陈太。
  我在读小学,记得有次不注意,当着陈先生的面呼女房客为陈太太,陈先生立即纠正,要我喊陈姨太。
  当时,只知陈先生是大教授、大文豪,却不知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曾连任过五届党的总书记。凭直觉,只觉得这老先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陈先生为什么会住进石墙院
  陈先生为什么会住进石墙院?听我家长辈讲:陈先生住进石墙院,不单是为了躲避日军的空袭,更主要的另有一个缘故。
  陈先生与邓燮康先生友好,邓先生与我幺叔公杨学渊又是知交。当陈先生逃亡到了重庆,一天,在一书肆购得我高祖父的 《群经大义》 和研究小学 (文字学)的手稿,认为很有价值,应该整理出版。陈先生从邓先生那里,打听到我高祖父杨鲁丞的故居在江津鹤山坪石墙院,便由邓先生出面找我幺叔公杨学渊商量,让陈先生住进了石墙院,以便让他翻阅我高祖父的藏书和整理我高祖父的遗著。陈先生夫妇住进石墙院后,我们杨家老老少少都十分欢迎他夫妇,主客之间,以礼相待,相处融洽。
  后来得知,经陈先生整理的部分手稿,由当时迁到白沙的国立编译馆出版过,但我家未见过此书。
  陈先生曾几次来我家做客
  陈太姓潘 (后来才得知她的名字叫兰珍),住的时间一长,便和我母亲很友好。距我家牌坊不到两里路的双石桥是个赶二、五、八的乡场。陈太常来赶场购物,有时便顺道来我家吃午饭。记得陈先生也到过我家几次。陈太对我母亲讲,陈先生很喜欢吃我母亲泡的时鲜跳水咸菜和我母亲亲手包的皮蛋,称赞我母亲包的皮蛋是艺术食品,透明的蛋清上鲜明地现出小鱼、小虾和水草,看去,像一幅幅天然的图画。
  可能是为了回报我母亲的多次馈赠,陈先生得知我幼年丧父,便义务地指导我作文。他要我珍惜时光,要我多读书多背诵。陈先生对我讲,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经验之谈,讲得很有道理。他要我母亲督促我熟读 《千家诗》 和 《唐诗三百首》。
  陈先生曾为我家写过两幅条幅
  陈先生来我家做客,很随和,大人和孩子都愿意和他说话。陈先生说话带安徽方音,有时叫人听不大懂。
  有次,陈先生在我家客堂欣赏挂在壁上的郑板桥的竹石、王宫午的墨龙和刘芳六的刘海戏蟾时,我母亲因听人讲陈先生的字写得好,便请他为我家写两幅字,陈先生慨然允诺。不久,陈太来双石场赶场,便为我家捎来了两幅条幅。一幅写的是李白的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另一幅写的是朱熹的《绝句》: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后来我母亲对我说,据陈太讲,《绝句》 这幅是陈先生让我母亲用来挂在我的书房要我牢记的。
  土改中,我家所有字画,皆散失。
  陈先生介绍我到聚奎中学读书
  当时,江津有两所名校,一所是公立江津中学,一所是私立聚奎中学。时值抗战时期,为躲空袭,江津中学迁到油溪。两校同日招生,学生只能选考一所。我在江津城南的育才小学毕业后,荣幸地考上了江津中学。我母亲为了感谢陈先生指导过我作文,在庆贺酒时,也请了陈先生夫妇。席间,陈先生对我母亲说:“何不让孩子读聚奎中学,那里环境清幽,名教员多,是育人的好地方。”我母亲回言:报考了江津中学,就不能报考聚奎中学。陈先生便主动答应由他写信给邓燮康先生,介绍我去聚奎中学。在陈先生夫妇的劝说下,我母亲果然送我去了白沙,免考进了聚奎中学初中十六班,教国文的就是和陈先生很友好的周光年 (周光召的胞兄) 校长。
  “文革”期间,红卫兵抄出了陈先生为我写的这封介绍信,让我吃尽了写小字 (写交待) 的苦头。
  陈先生遇盗后出面为我家担保
  1940年秋天,陈先生石墙院寓所被盗。
  据家人讲,贼人将盗得的陈先生刚写成的厚厚的一册书稿,在后园的大柏树下用火烧掉,只剩下书脊。陈先生非常气愤,报告了县府。县府让宪兵团派人到了鹤山坪,借口清查,便到处抄家。因为陈先生出面为我家担保,我们杨氏四家,才得免于灾祸。
  陈先生呕心沥血写成的书稿丢了,不但痛心疾首,同时又夜以继日地忙于从头整理草稿,可惜书未成而人已殁。至于烧的是什么书,至今还是个谜。
  往事历历。得编者诚恳约稿,一种心情让我到陈独秀先生墓前,遂有 《水调歌头·凭吊江津陈独秀先生墓》 之作。兹引作结,词曰:
  独秀先生死,安葬几江滨。鼎山五月,风景绮丽动游人。约得二三知己,携带香茗美酒,凭吊奠空坟。杜宇声声里,花雨落缤纷。
  忆儿时,家鹤岭,近为邻。音容笑貌,回首已过六旬春。幸喜今朝盛世,历史遵从事实,功过两分存。称赞当年勇,五四咤风云。
  (选自《陈独秀印象》/丁晓平 编选/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6年1月版)
其他文献
【摘要】 如何发挥好课堂40分钟时间的真正价值、如何在这40分钟内既帮助学生获得完善的认知结构,也助其获得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锻炼,这是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不懈追求。对此,本文就结合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成长展开了论述,总结了几点教学经验和措施,为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见解和认识。   【关键词】 初中化学 高效课堂 构建措施   【
“夫太氏 (指印度诗人泰戈尔),亡国之遗民耳!然其声誉所被,则凡有井水饮处,几尽闻之,岂非以其人格之伟大耶?因念此屹然今存于东亚大陆之文明古国,岂遂无一人焉,足与太氏相埒者?忽忆曾与太氏同得荣奖 (原文夹注Nobel Price,即诺贝尔奖) 之辜鸿铭先生,其声望之远被四裔,殆不亚于太氏,盖太氏以诗著,而辜先生则不徒以诗文名也。印度与中华同为东亚文明之国,今印度不幸已亡矣。中华今虽屹然尚存,然其所
【摘要】 数学与物理高度相关,数学为物理提供高度抽象的思想方法和思维工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将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物理解题能力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分类和渗透方案,其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分类有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和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而具体的渗透方案有营造生动的问题情境进行渗透、根据具体的物理问题
沈从文疯狂追求张兆和的故事早已广为传诵,其情节人所能详。从1930年春沈从文给张兆和发出“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了你”的第一封求爱信,到1933年初兩人的婚事得到张兆和父母认可,张兆和给他发了“乡下人喝杯甜酒吧”的幸福电报,几乎整整三年过去,沈从文终于如愿以偿。三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沈从文一直被张兆和拒绝,始终陷在无望境地,痛苦不堪,不能自拔。这一情形已被无数满怀同情的文字书写过。  然而很遗憾,
生于1891年的郭沫若比1910年出生的萧乾大将近20岁。1912年,当作为狂飙诗人的郭沫若以浪漫主义的《女神》开创中国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时候,萧乾正在教会办的崇实小学当工读生。待他1926年在北新书局做练习生,开始对文学感兴趣,郭沫若已是当时最著名的大作家、大诗人之一,心里只有崇拜的份儿。1930年,萧乾同安澜合编英文的《中国简报》时,曾根据杨振声的文学讲义,这样介绍郭沫若:“先是浪漫主义者,后
1898年6月17日,嚴修去天津小站看望徐世昌。  徐世昌早就认识袁世凯,他当初参加乡试,袁世凯赞助了100两白银。袁世凯到小站时,徐世昌因母丧,在家赋闲,在袁世凯再三劝说下,徐加入了新军。  徐世昌介绍严修与袁世凯相识。袁世凯后来说:“予最亲信者有九才人、十策士、十五大将。”严修在“九才人”中排名第三,被称为“良才”。  在1904年前,严修与袁世凯交集不多,他专心在天津办学。  1898年,北
[原编者按:老舍与齐白石,一位是作家,一位是画家;一位是当代语言大师,一位是当代艺术巨匠。二位互相倾慕已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老舍自从与白石老人在1950 年5 月召开的北京市第一次文代会上相遇后,他就经常去看望老人,日子一长,二位也就成了契友。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画可说是爱之入迷,而在白石老人眼中,“知我者,老舍先生也”。今天,木刻家、画家刃锋先生为我们讲述老舍与齐白石两位大师之间的深情厚
(一)  从道理上说,研究钱锺书与清华间谍案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们只要查阅公安部、安全部关于这一事件的原始档案就可以完整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另外,如果现在可以公开查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钱锺书档案,也会对钱锺书在此事件中的遭遇有一个详细了解。但目前只能在不具备这两个前提的情况下研究钱锺书与清华间谍案的关系,我们依赖的原始文件相当有限,在这些有限的公开史料中,我们努力还原历史,尽可能解释一个知识
笔者在1948年3月1日出版的 《自由丛刊》 第12期上找到一封通信 《斥帝国臣仆兼及胡适—— 复泗水文化服务社张德修先生函》,该函还曾以《郭沫若致张德修函》 为题目出现在1948年第118和119期的 《风下》 杂志,分两期刊登。刊登的内容基本一致,只不过 《自由丛刊》 比 《风下》 杂志多了最后一句:“泗水文化服务社列位先生均此恕不另。”王继权、童炜钢编的 《郭沫若年谱》 和龚济民、方仁念编的
【摘要】 本文以人教版Modul4 Unit4 body language为例对“六要素”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进行阐述。   【关键词】 学习活动观 高中英语 听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005-0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由主题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