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qjh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践核心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习主体最大的效率,才能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也才能最好的实施素质教育。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克服他们学习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最主要的是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入手,重视他们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6-0170-01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愉快主动地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趣激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接受新知识,学好化学。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例如:镁带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奇型怪状的铜树,不同pH色板与酸、碱、盐的作用等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世界是这样的奇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更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学生也最有吸引力,最容易激发起兴趣。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既是教学所必须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手段。因此每次演示实验都要确保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有机会就组织学生实验,发展和稳定学习兴趣。同时,要增做一些实验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学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问题:盐酸、硫酸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什么现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分别有何现象?又如,学习制备物质的实验,把大实验划分成小实验,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实验中的实验要点、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设置实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深入钻研、主动创造的精神。
  二、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听得入神、想象丰富。首先,讲课时语言要准确科学;其次,要生动形象。例如: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时,借助比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就好比吃饭饱不饱与吃饭多少的关系,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有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又如,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容。将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比作学生调座位,有助于对这一核心内容的理解。联想调座位的过程中,学生的类别(男、女生)、人数、体重不变,很容易理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通过运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联系生活
  化学源于生活,在平时的生活中我总是努力做一个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化学,并把它们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如我在教燃烧这节课时,就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见过烧煤炉吧,那么为什么蜂窝煤要做成空心的呢?实心的煤不是更耐烧一些吗?煤球又为什么做成乒乓球大小的个儿呢?再大些行不行?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后得出:蜂窝煤里的洞是空气流通的孔道,它使蜂窝煤有比较大的表面与氧气接触,燃烧才能完全。煤球做大了,其心里的煤接触不到氧气,烧不透;做小了,在炉膛里堆得密密实实,不透空气,燃烧也困难。
  又如在讲授一氧化碳时,它的化学性质是重点,但由于有些实验不易完成,就可联系煤炉燃烧的过程来讲述,我介绍冬天到了,门窗紧闭,屋里生起炉火,温暖如春。但每逢这时节,医院里也总有煤气中毒的病人由救护车鸣笛急驶送来。那么,煤气是从哪儿来的呢?煤在炉子里燃烧时,空气从炉子的下部进入炉膛,因此,下面的碳可以得到充分的氧气,燃烧完全,充分燃烧不会产生煤气,不充分燃烧就容易产生煤气。在冬天烧煤炉时,由于门窗紧闭,屋里不通风,产生的一氧化碳无法扩散到室外去,人吸多了就会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但是,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觉,认为煤气有呛鼻味,实际上是煤里面的硫燃烧后散发出来的,通过这样介绍学生就能比较好的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
  四、进行化学史教育
  化学史知识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适当地选插有关的生动史实,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空气的成份时,选插氩的发现史实:英国科学家瑞利从测定出来的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中,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氩,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家诚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思维方法。再如,学习碳酸钠的有关性质、用途后,接着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碱的生产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包括预习、阅读、解题和观察、记忆、思维等。如记忆过程,将抽象难记的知识,采用一些窍门记下来。例如:把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表编成“口诀”“、顺口溜”,学生兴趣浓厚,记忆效果就好。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知识就能掌握得牢、用得活,就能获得知识内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爱好。
  参考文献
  1 孟四清、梁宝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2 张小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文科,2008(3)
  3 陈建荣.化学课情景教学的问题与反思[J].化学教学,2007(6)
其他文献
一、银行并购的动因及绩效  (一)银行并购的动因研究  比较常见的银行并购动因理论主要包括规模经济理论、效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市场力量理论和经营多样化效应理论等。除这些理论之外,Mitchell和Mulherin(1996)提出了并购的外部冲击理论,阐述了包括银行在内的企业并购的原因来自于外部因素,如技术革命、全球化、政府监管的放松等。Weston、Chung和Siu(1998)将现有文献中包括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要】公路工程在国民经济比重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来说,保障施工的质量是先决条件,要在施工质量上把好关,在公路工程施工的每个阶段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才能为我国的公路事业走向更广阔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对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管理;措施  1、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内涵  公路工程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需要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造思维培养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是充满创新的活力教学。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
世界贸易组织干事长司马加中国的全球化方式是什么?无庸置疑,在过去20年当中,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速度上以及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都创造了世界的记录。因为中国20年以前,同国外的
期刊
【摘要】在公路工程的大规模建设下,其施工质量问题也令人担忧。公路工程的质量,不仅会直接影响着公路的运行效率及使用寿命,对交通运输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在公路施工中,应加强质量管理,并制订出可行的施工管理方案,使公路施工能够顺利进行。本文立足于对公路施工管理的认识,首先分析了公路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以质量预控为中心下公路施工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