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教学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来源 :才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_z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Appreciation of the means to diversify, vivid, artistic, to avoid the teacher’s empty boring explanation, students passively listening to the phenomenon. You can use stories, questions, discussion, observation, suspense and other forms, but also give full play to slide, flip chart, video, recording and other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the appreciation of teaching intuitive, interesting, so that students learn music, Love to see,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其他文献
摘 要:寻根文学开创了文学创作的多元化,标志着中国文学在朝文学的民族性与民族的现代性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即使寻根文学在理论上没有过多的创新,基本依据的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验启示,许多的论点流于形式和空洞,但是寻根作家的实践操作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本文则主要分析了寻根作家对传统文化的阐释,探讨了寻根文学对民族文学价值观的追求。  关键词:寻根文学;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内涵  作者简介:王静文(1989
摘 要: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到达湖北黄州,开始了他的贬谪生活,这期间他有意避开诗、文那些富有政治意味的文体,而更多用词、赋来抒情写意,这使得苏词在黄州时期达到了巅峰,他在词中既有现实生活的挫折感,也有生命无常的感叹,更有旷达人生的体悟,黄州词充分展现了苏轼逐步走出人生底谷,以通达的态度面对现实人生的思想历程。  关键词:黄州;惊悸;旷达;闲淡;自然  作者简介:刘夕源(1990-)
摘 要:李白诗歌中的意象是研究李白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界更多地关注到了能体现李白豪壮情志的特殊意象,而对整体意象群有所忽视。植物意象作为其诗歌中极为常见的群体意象,体现了他对各种植物不同的情感倾向,能够很好地向我们展示李白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灵活自由、发想无端的意象运用,是研究李白诗歌风格的又一切入点。  关键词:植物意象;李白;诗歌  作者简介:高洋(1996-),女,汉族,江苏省镇江市人,江
摘 要:中韩两国是友好的近邻。自古以来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李白诗歌对韩国高丽朝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李奎报、李仁老、李齐贤高丽文坛“三李”为例,深入分析李白诗歌对这些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并进而得出中华文化对韩国古代文化特别是高丽朝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李白诗歌;韩国高丽朝;影响  作者简介:李祥(1981-),男,汉族,绵阳师范学院中级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韩国近现代史、朝鲜半岛
美国政府原先要求全部地面无线电视台在2002年5月1日以前,实现每台增加一个数字化频道的目标,但迄今只有四大地面无线电视网的95%联营台在美国30个地区分别增加了一个数字化
摘 要:漢魏時期出現的“七哀詩”所謂“七哀”究竟意義為何?其是否與杜甫的《八哀詩》有直接的聯繫,從而影響後世此類詩歌創作的因素是否溯源於“七哀詩”?本文通過對“七哀”的釋義,以及“七哀詩”與杜甫《八哀詩》的比較,試圖加以說明。  關鍵詞:七哀詩;七體;八哀詩;五哀詩;文學的中斷與重建  作者簡介:徐靜(1992-),女,漢族,重慶合川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碩士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
一.前言颜延之作为南朝宋时期的“元嘉三大家”之一,堪称诗坛风向代表,与谢灵运并称“颜谢”足以表明颜延之在当时诗坛的标志性地位。然在后人看来,其诗歌成就远不足以与谢灵
期刊
王草是以象草为母本,美洲狼尾草为父本杂交而成的禾本科牧草,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我场于1993年从广东省农科院畜科所引进试种,1995年繁殖推广,6667(每亩)产青草高达15000kg以上,用于饲养奶牛
摘 要: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学者李元阳,对云南本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者尝试从李元阳的“心性说”切入,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重点探讨其“心性说”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关键词:李元阳;心性说;诗歌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02  明代中后期,由于文化和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在云南
本工艺采用氧化焙烧,湿法氯化浸出及物理选矿相结合的联合流程。从一种复杂高砷硫化矿中,直接加工出多种化工产品,做到综合利用,效益好。 The process uses a combination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