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小学生的心灵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小学生中开展以心理活动课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儿童的内在心理需要。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
  一、营造氛围,真诚沟通
  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沟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1.教师要倾情投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
  要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只要你能说就是最棒的!”
  二、贴近实际,形式多样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1.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2.活动形式多样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活动中,我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感到厌倦枯燥。
  三、重在感悟,实际运用
  心理活动课要坚持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重视学生心的内心体验,心灵感悟
  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课的心理素质恰好与人的心理世界沟通。
  2.延伸课外,实际运用
  活动课应贯穿学生的始终,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延伸课外,指导行为。
  今天,他们面对的是菁菁校园;明天,他们将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上好心理活动课,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我们将继续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献上我们的微薄之力!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安广一小学)
其他文献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电脑里让人眼花缭乱的游戏自然吸引每个小学生,信息技术课也就成为他们最喜爱的课程之一。有针对性地实施一点小策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比赛法  小学生天性好强、好胜,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于信息技术课每个星期只有一节,孩子们进入微机室常常是又兴奋又激动,再加上自控能力差,经常大喊大叫,扰乱课堂的纪律,影响
摘 要:高考前学生经过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和二轮专项训练的解题技巧训练复习后,知识点积累逐渐饱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要在高考中有出色的发挥,充分展示考生的能力,提升高考的复习成果,获取高考的最终胜利需要师生群策群力,想出对策,实现高考的最终目标。目前考生的知识储备已经上升到相当高的一个层次,基本具备高考的备考需要,要巩固并扩大复习成果,需要从提升解题能力、完善应试心理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备考指导。  
上世纪30年代初,他是一个无业游民,一直找不到合适工作,每天到处游荡,每天为生计劳碌奔波,他为此懊丧过、苦恼过,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由于没有固定的住房,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得搬一次家。一天,他再次搬家,不小心得一只祖传的古懂瓷器碰到地上,摔成若干块碎片。这是最值钱的家当,已经传了五代,全家人视如珍宝。他看着被摔碎的瓷器,想到因为自己的不慎,将古懂毁于一旦,感到特别心疼和懊悔,禁不住流下了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