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积累有机结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处于一个积累的阶段,所以教师往往重阅读轻写作。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是审美,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本文将紧紧围绕“阅读与写作如何有效整合”展开。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之后,就要学会将学到的、记住的东西活学活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语句,将自己记住的、理解的东西通过文字呈于纸上,达到反映学生心灵和思想的创作性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很难达到一个读与写的平衡,这个时候,教师在教与写教学中的把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和体验。只有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指导学生写中去读,读中寓写。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读写训练结合,从而达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阅读是整合获得信息,思维感知世界的途径;写作则是通过文字来认知自我,表述自我的创造性过程。两者既有差异性又有紧密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而写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阅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处于一个积累的阶段,所以教师往往重阅读轻写作。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是审美,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本文将紧紧围绕“阅读与写作如何有效整合”展开。
  一、创建良好阅读氛围 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
  1、设立班级“阅读角”,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多选择一些有益于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的刊物,同事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和借阅,每月评出阅读之星,开展读书交流会。就阅读的刊物开展班级竞赛,让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知识。
  2、教会学生阅读技巧,掌握阅读方法。对于学生而言,首先是由趣而读,也就是小学生往往会挑选自己喜欢的刊物而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的时候为了为了节省时间,多层次、多方面的满足课外阅读需要,老师也要因人而异,就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指引和导航。阅读就小学生而言也可以分为浏览、速读、精读三个层次,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审美水平和不同的刊物,合理阅读,才能让他们真正的吸收刊物中的知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与作用。
  3、读记结合,读行结合。笔者读小学的时候学习过一篇课文,叫《小马过河》,这篇课文还是笔者在读大学的时候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小马要过河,问松鼠和黄牛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最终还是在妈妈的鼓励下,小马自己过河。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就是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只能够去借鉴,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适用于自己。我们读书,往往看到的是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对这些知识进行记忆,小的时候我们可能理解不了,但是等到了成年之后,我们就能理解其中之理,这就是读与记。而读与行,则是教师应在学生阅读中进行指导,学会将掌握的正面的道理和经验,在学生一言一行中进行实践,从而更好的达到学生阅读、成长的效果。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了走马观花、看完就忘的现象。
  二、把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
  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之后,就要学会将学到的、记住的东西活学活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语句,将自己记住的、理解的东西通过文字呈于纸上,达到反映学生心灵和思想的创作性过程。
  1、鼓励学生做笔记,记日记。除了每天定时定量的阅读之外,学生也要学会对阅读素材的一个收集与积累,这里更需要老师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形式将获得的知识写下,比如看到一个优美的句子:五颜六色的气球,在这彩旗飘飘的日子里伴着我的心一起飞扬。学生想记住五颜六色和彩旗飘飘的两个词汇,这个时候可以让他们就这两个词汇进行理解并再次造句写在笔记本中。
  同时也要要求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想所得以剪短的句子写下,将每天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这样温故知新,每天获得的素材才“活”了起来。
  2、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理解的练笔。模仿性练笔是就阅读中的好词好句进行结构和词汇上的模仿,通过仿写,让学生知道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而理解性的练笔,这也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更深入的挖掘课文。在理解通透文章之后,对文章、段落、语句进行意和神上的模仿,在阅读中则要以欣赏、感悟为主。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小孩子都喜欢睡觉前听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在心中构建出这个故事的场景,并用他们的小脑袋对这些故事进行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一个活灵活现的真实世界,编出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情节。在阅读中,往往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故事、生活、寓言的素材,而改写、续写就是对学生想象力的一个培养过程,而这个时候正面的引导和指引也显得尤其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很难达到一个读与写的平衡,这个时候,教师在教与写教学中的把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和体验。只有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指导学生写中去读,读中寓写。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读写训练结合,从而达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作者单位:余干县海尔希望学校 江西】
其他文献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充分运用学生之间互动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策略,在分组以及引导调控方面,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群体构成的社会心理学特点。在分组时,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数量、成员特点、成员之间的互动心理、目标制定以及合理评价,这样才能避免合作学习在小学生课堂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一、灵活构建小组  由于组构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实践教学是完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本文通过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探讨了产
摘要:农业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分析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定位和现状,以及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加快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结构调整,构建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专业群,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好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专业群架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
目前五年制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教学环境中的软件环境即心理环境亟需进行有效的建设,这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环节。
不知不觉在教海虚度将近20多年了,曾以为自己已过了感动的年龄。偶然一次机会,和一位家长聊天,聊生活,聊孩子,没想到她说:“在家里我是孩子的妈妈,在学校你是大家的妈妈,你这位妈妈比我更了不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听了她的话,我心里顿时百感交集——我是大家的“妈妈”,不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做老师,做班主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感动。  联想到平日里经常看到的一幕:当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基础实施建设已经进入高峰期,工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给施工企业带来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获利空间越来越小,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全力关注项目成
一、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讲述科技小故事  虽说科技无处不在,然而孩子们没有探索的兴趣和激情,这样的科技是无法引起幼儿的共鸣的。因此,在幼儿的身边的、为幼儿所熟悉的而又能引起幼儿注意的那些科技的内容才是真正能为幼儿探究和理解的。作为老师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们对周围事物有着困惑、疑问和探究的欲望时,每每这时,他们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到老师这边寻求帮助,渴望得到解答。这时候,老师能做的不光是提
学生厌学一直是职校课堂亟待解决的难题。有专家提出要让职校课堂动起来、做起来、笑起来。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有些学生根本不动、不做,即使动起来了,做起来了,却没有发自内心地笑
迄今为止,美术课堂教学在一些学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而农村学校较城市校园拥有更丰富的乡土资源,如果能加以利用,合理整合,让乡土资源丰富美术课堂教学,一定可以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一、将乡土资源运用于美术教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美术学科灵活多元的特点优势,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是实现美术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途径。兴趣能
在深入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的,课堂的氛围是轻松和谐的;师生问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课堂焕发出崭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