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核心革命话语的建构及当代启示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i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是中国社会政治话语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党的核心革命话语建构是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而生,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展开多层次的理解与诠释.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手段、目标、前途等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话语认知.此时,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认知,逐步勾勒出新民主主义话语体系的雏形.以概念史为视角深度挖掘建党初期党的核心革命话语建构,探寻党的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语境与时代特征,梳理党的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贡献与不足,可更好地为当前党的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基本经验遵循与现实启迪.
其他文献
  通过对我院通识教育改革中数学建模教学和实践的分析,总结了该活动在培养军校大学生素质中的作用,为军事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提供了素材。
  本文结合当前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大趋势,针对大学数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课堂的实践和效果。
与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热度相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相对清冷,改革亦未明显见效.以审判为中心原则主要以司法公正为价值目标,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主要追求
费尔巴哈哲学长久以来一方面被定位为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另一方面被评判为类似于18世纪素朴的法国唯物主义。这里显然存在矛盾:一个是后黑格尔的吸收了辩证法的理论,另一个是前康德的非辩证的理论形态。那么该如何解读费尔巴哈真正的理论形象?如何基于此形象呈现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的最核心的理论关联?通过阐释费尔巴哈哲学的三个辩证的核心操作——世俗化、驱除主观性和借助感觉/情感,可以揭示费尔巴哈连接黑格尔以及德国早期浪漫派的辩证法家形象,从而澄清其并非传统观点所误读的“素朴的唯物主义者”,进而说明马克思通过继承和超越费尔巴哈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向来众说纷纭、仁智互见.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作者系冒辟疆,并以《冒辟疆全集》等为依据,提出了若干证据.此为一家之说,诚请方家指正.
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本质是富有时代特征的道德实践.志愿服务包含多重互动关系,兼摄了主体与自身、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三重价值指向.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体现了自愿性、无偿性和公益性三大基本伦理属性.新时代志愿服务要紧密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守正创新中不断走向新境界.
  将数学建模融入数学教学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分析了数学建模融入军校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结合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四种具体实施方法
  本文分析数学建模的内涵及意义,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角度,提出了数学建模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措施。
区、乡机构调整以后,乡轄地区扩大,干部编制增加,工作任务繁重。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乡人民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集体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