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历史 准确解读——重读《兰亭集序》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u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文章开篇就交代《兰亭集》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与会人物及“一觞(shung)…咏”“畅叙幽情”活动、当地景色及与会者“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心情,点明丁这本诗集产生的经过。这些的确最切合书序的要求和目的。可是,有些人认为《兰亭集序》主旨在“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这种说法,影响颇大,我却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其他文献
苏轼(1037~1101)堪称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无可争议的高峰."如果没有苏轼,宋代文学将会平淡得多."对于苏轼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苏学".中国文学史的长可群星璀璨,而苏轼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当诗人驻足水边,凝望江河湖海的水面时,或激昂奋进,歌豪迈慷慨之志;或凄苦哀怨,叹伤感失落之意;或情意绵绵,颂人间天上之情。水激发诗人的壮志,抚慰诗人的心灵,净化诗人的情感;诗人则赋予水以不同的情感和不朽的灵魂。那一首首闪烁着生命之源的诗歌,就像源远流长的水,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韵味,显示了诗人的胸怀与人格魅力,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水文化氛围。    一、汹涌澎湃的水,昂扬
教育部2001年7月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新理念:2003年4月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分别简称“义务课标”和“高中课标”)进一步明确了阅读和阅读教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个性化阅读的阐述。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围岩类别以Ⅳ、Ⅴ类为主,开挖后洞室自身稳定性差,确保地下洞室围岩安全稳定是开挖支护的难点。地下厂房系统施工开挖遵循“超前地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按照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小说代表作.作品创造了一幅悲剧和喜剧互相交融的美学画卷,令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人们常说:语文的工夫在课外。一点不错,无论是阅读、分析、还是写作,都是一种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无不来自积累。因此,对教师来说,“拓展”已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方法,而应是一种教学内容,必须教。对学生来说更应是一种学习习惯,必须养成。我在语文教学中,常用以下七种拓展法。    预习搜集法    传统观念认为,预习就是阅读课本,了解课堂所学内容。这样的预习做起来简单,却收效甚微。拓展式预习,是让学生在预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在本文中,笔者试从生本对话、师生对话两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取向指的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向,即培养学生什么样的阅读能力,它直接制约着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行为。纵观当代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取向也在不断地变化,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寻求“思考与练习”“正确答案”的“作业者”取向    在这种阅读取向影响下,教师上课的程式化痕迹严重,任何一篇课文,都是按解题、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和主题
日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其老庄之学也由来已久,并显示出自身的特色,海保青陵即是其代表之一。他把《老子》定位为“生智养慧”之书,并从《老子》的“有无”观入手加以诠释,认为